贵州省威宁县“特岗计划”实施的经验\\成效与问题
2012-04-29魏曼华王长中
摘 要:威宁县是贵州省招聘特岗教师最多的县,其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其“特岗计划”实施经验主要是:实行中央、省、市、县四级“特岗计划”;从政策上保障特岗教师工资及待遇的落实;为特岗教师在岗位晋升方面提供发展空间。主要成效是:教师来源从单一、封闭走向多元化;改善了师资学历、学科、年龄以及性别结构的不合理;缓解了教师总量不足,特别是山区学校教师长期短缺的状况,保障了“两基”达标,提高了教育质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县级财政负担。主要建议为:加大特岗教师转编后的资金支持,延长转移支付期限,仅靠县级财政压力巨大;解决特岗教师住房困难问题,使之安居乐业;学前与高中学段纳入“特岗计划”;逐步建立规范的特岗教师培训制度,加强培训。
关键词:威宁县;特岗计划;特岗教师
中图分类号:G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937(2012)04-0024-03
威宁县地处贵州省乌蒙山脉腹地,是贵州面积最大、最边远的县,总人口140万,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彝、回、苗、布依等)35万,占全县总人口的25%。由于地域和历史的原因,该县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比较滞后,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教育发展也远低于贵州的平均水平,教育欠账严重,“特岗计划”实施之前很多年的教师补充都不能满足该县对师资的迫切需求。“特岗计划”的实施,有力缓解了威宁县教师总量不足,特别是山区学校教师长期短缺的状况,极大地提高了教育质量,被誉为“惠民工程”和“民心工程”。
一、威宁县“特岗计划”实施的经验
2006年,威宁县作为贵州省首批纳入“特岗计划”的6个县之一,当年招聘特岗教师1 000名。之后,省、地、县三级政府加大了招聘特岗教师的力度,截至2010年,共招聘6 589名特岗教师,占贵州全省特岗教师总数的1/5以上,招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是全省特岗教师最多的县,在全国名列前茅。
特岗教师中本科生1 824名,占总数的27%。招聘女性特岗教师2 689名,占特岗教师总数的40%。总体上看,威宁县的特岗教师中,专科毕业生多于本科生,男性多于女性。为更好地对特岗教师进行管理,2008年威宁县出台了《威宁县特岗教师管理办法(试行)》,对特岗教师管理考核、职责与义务、待遇及政策保障、奖励与处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规定。
(一)实行中央、省、市、县四级“特岗计划”
从2008年开始,贵州省参照中央“特岗计划”模式,由省、地、县分别提供资金,创造性地实施地方“特岗计划”,即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特岗计划”实施制度,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举措(其他省只有两级或者三级特岗)。
中央“特岗计划”以补充农村初中教师为主,采取“教师流动、腾出岗位、优化结构”的方式,将学历不合格的初中教师逐年调整到小学岗位,腾出初中岗位招聘中央特岗教师。省、市“特岗计划”主要招聘专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到小学任教。县级“特岗计划”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代课教师。把代课教师纳入县级“特岗计划”之中,既以人为本,也尊重历史,被视为最有人性化的亮点之一,具有诸多意义和价值。
(二)在政策上对特岗教师的工资及待遇进行保障
威宁县特岗教师自聘用后,享受在职公办教师同等工资和待遇,工龄和教龄自签订特设岗位教师聘任合同之日起计算。同时,特岗教师签岗聘用后,医疗、生育、住房公积金等各种福利保险都和在职公办教师保持一致。此外,威宁县对特岗教师3年后的接转工作做得比较到位,教师无需为3年后的正式编制“走后门”或实行“潜规则”,从根本上保证了特岗教师队伍的稳定。
(三)在岗位晋升方面为特岗教师提供发展空间
为留住特岗教师,在岗位晋升方面,威宁县将特岗教师和其他教师等同对待。2011年全县公选了200名副校长和400名校长助理(满1年工作经验即可参加公选),其中特岗教师300多名。服务期满转编的特岗教师担任副校长,未满3年尚未转编的担任校长助理,这种做法使得特岗教师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威宁县为留住特岗教师做了诸多努力,使得特岗教师流失人数较少,留任率高。
二、威宁县“特岗计划”实施的成效
“特岗计划”政策实施以来,威宁县教育状况有了相当大的改观,农村尤其是山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得到大量、迅速的补充,实现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主要成效如下。
(一)教师来源从单一、封闭走向多元化
威宁县原有公招教师模式主要面对威宁本县生源,一般都要求有威宁户口,“特岗计划”打破了这一封闭的教师招考模式。国家级特岗和省级特岗面向全国招聘教师,现在威宁县的特岗教师有了来自外省籍的毕业生,如湖南、湖北,甚至黑龙江省的毕业生,也有很多是本省外县籍的毕业生,外省外县籍的占全部特岗教师的近3/4。对此,县教育局有关领导非常赞同:“以前是封闭式的招考,户籍都是威宁。特岗教师招聘解决了这个问题,各种文化交融对于师生很有好处。”最重要的是“解决了农村学校的人才来源问题,保证了农村学校对于教师量上的需要。”
(二)改善师资学历、学科、年龄以及性别结构的不合理
“特岗计划”的实施改善了威宁县农村学校师资长期存在的学科、学历、年龄、性别结构的不合理问题。
1.学历结构
威宁县原有教师学历水平普遍很低,有的尽管有大中专文凭,多是通过函授、自考取得的。“特岗计划”实施5年来,共补充本、专科毕业生6 589名,使得教师学历水平迅速提升,优化了教师的学历结构,满足了义务教育基本需要,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
2.学科结构
长期以来,威宁县农村中小学普遍缺少英语及音、体、美专业教师,这些课程要么由其他教师兼任,要么干脆不开设。“特岗计划”的实施,使得县以下的中小学有了专业的英语、信息技术和音、体、美教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学校教师学科结构的不合理状况。
3.年龄结构
威宁县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非常严重,部分公办教师年龄偏大,职业倦怠感严重。还有些因为身体等原因在编不在岗,无法承担教学任务,却占着编制,加之财政困难,每年新招聘的教师非常有限,不少小学和教学点只能临时聘用代课教师。“特岗计划”实施5年来,全县特岗教师占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48%,缓解了教师老龄化问题。
4.性别结构
威宁县因为农村学校条件艰苦,有些地方甚至用水都非常困难,原有教师队伍中,长期男多女少,性别失衡。“特岗计划”实施后,女教师逐渐增多。2006年威宁县共有8 618名教师,其中女性2 858名,占33%,到2010年,在14 457名教师中,女性有5 783名,达41%。可见,特岗教师的到来,使威宁县教师尤其是农村学校教师性别比例逐渐趋于均衡。
(三)保障“两基”达标,提高教育质量
在“两基”国检中,生师比达标是一项硬指标,不达标就一票否决。“特岗计划”的实施,为威宁县农村中小学补充了大量合格的教师,对威宁县乃至全省“两基”达标和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教育质量方面,特岗教师年轻,工作有激情,文化素质高,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使全县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高。2006年以来,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增加2%,辍学率降低2.1%,初中阶段入学率增加38%,辍学率降低5.1%,达到了“学生喜欢、家长高兴、学校满意、教育局也满意”的多赢效果。正如该县一位领导所说:“没有‘特岗计划’这个政策,威宁教育就是要垮掉的教育。今天的‘特岗计划’对我们的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停止执行,威宁就没法谈素质教育和均衡发展。要让威宁的孩子上好学,实现均衡发展,就要加强完善‘特岗计划’,千万不能削弱,其教育意义和价值怎样估计也不过分。”
此外,“特岗计划”还解决了一些当地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2005年国家在威宁县投入了9 000多万人民币的远程教育设备,电脑大量进入农村课堂。但多数农村教师不会使用电脑,电脑只能闲置。特岗教师因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把这些设备利用起来,因而引领了所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四)缓解县级财政负担
威宁县招聘的6 589名特岗教师中,1/2是中央特岗教师,3年任期内由中央财政负担大部分工资。另外一半特岗教师中的2/3是省、地级特岗教师,工资主要由省和地区财政负担。其余不足1/6的县级特岗教师工资由县财政负担。也就是说,威宁县每招1名特岗教师,国家、省、地就同时帮助补充5名特岗教师,并提供这5名教师3年的工资,缓解了县级财政的负担。
贵州省一直坚持“省级统筹,规范招聘,竞争择优,体现需求,服务基层”的理念。贵州省教育厅师范处有关负责人说:“这几年地方计划能够推进,跟省政府的统筹关系很大。有一年是分管教育的副省长来组织启动会,有的县财政困难,必须由省政府财政来兜底。不把‘省财政承诺兜底’这句话写进去,肯定没法推进。这样,县‘特岗计划’才能大胆补充。”
三、威宁县实施“特岗计划”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特岗教师转编后县级财政压力巨大,建议延长转移支付期限
威宁是国贫县,县级财政十分薄弱。以2011年1月到5月为例,财政预算收入为42 890万人民币,而预算支出达99 299万人民币,财政支出远远大于财政收入。3年接转后全县教师年工资近2亿人民币,而县级财政年收入仅5~6亿人民币,(2010年全县GDP为5.018亿人民币)。3年特岗教师聘用期满没有中央经费补助,县级财政将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教师(原特岗教师)工资可能会出现无钱可发的局面。县级财政也无法保障后续招聘的特岗教师的工资待遇,后续资金来源是个严重的问题。
鉴于此,建议国家继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延长转移支付期限。3年转编后实行三级财政分担资金投入,实行中央、省、县三级财政各占适度投入比例并固定化,长期投入。投入比例按省和县的财政状况而定,以威宁县为例,中央、省、县三级投入比例可以为4:3:3。
(二)解决特岗教师住房困难问题,使之安居乐业
威宁县特岗教师绝大部分在山区学校任教,学校基本没有教师住房。特岗教师多是农家子弟,父母难以在经济上资助他们购房,住房成为许多教师的后顾之忧,也是影响特岗教师队伍稳定的重要因素。特岗教师多数处于适婚年龄,随着成家人数的增多,住房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安居才能乐业,特岗教师只有安定下来才能安心工作。建议各级政府予以政策、资金的支持,为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修建周转房、廉租房,在城镇建盖教师保障住房,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以稳定现有农村教师,特别是特岗教师,并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
(三)学前和高中阶段尚未纳入,建议延伸“特岗计划”覆盖学段
威宁县计划在每个乡镇都办公立幼儿园,但专业幼教老师特别缺乏。该县高中教育也比较薄弱,每10个初中生只有3个能升入高中,高中教育要发展,也需增加教师。目前,特岗教师招聘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制度,得到各方的高度认同,如果能将“特岗计划”延伸到基础教育阶段的“两头”,这对威宁整体教育的发展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尚未形成系统和规范的特岗教师培训制度,建议加强培训
威宁县在5年间补充了大量新教师,教师培训问题突出。尽管采取多种方式培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人数众多,不论是从培训范围还是质量上来看,都不尽人意。建议对特岗教师进行有效而适切的培训,并逐步创建一个较为完善的特岗教师支持服务体系。
实习编辑: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