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象”不到的“精彩”

2012-04-29蔡明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2年2期

我特别羡慕在座的各位同学。我读书上学的时候,从来没有过作文比赛,甚至其他各种各样的比赛也都没有。而同学们幸逢这样的盛世,并且在座各位是在初赛、复赛层层选拔的基础上,才最终来到南京参加现场决赛的。正如刚才作家丁捷所讲的,人生有了这样的阅历和经历,是一份多厚重的财富啊。值得祝贺,令人羡慕。

相比这样一份经历,我觉得比赛最后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当然可能有的同学比较关注自己有没有获特等奖。我说,特等奖、一等奖也没多大区别,重在参与,贵在感受。

评阅印象

我代表评委会的各位评委老师,首先向大家汇报一下决赛作文评阅的总体印象。我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第一,如果(或者“假如”);第二,想象;第三,想不到。

第一个关键词:如果(或者“假如”)。从题目来看,本次决赛两道题目属于一个类型,都属于假设关系的命题,它们的品质是一样的。但这两道题还有一点差异,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一个是“如果没有冬天”,假设的内容是没有;一个是“假如给我三天自由”,假设的内容是拥有。在相同的假如品质下,它们又呈现出差异,因此对写作有不同的要求。

第二个关键词:想象。

这两道题呈现出来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要求同学们要充分发挥想象能力,结合题目,然后展开思维的翅膀,去自由飞翔,最后用文字把它定格下来。如果从题目到题目,从家园到校园,没有一定的想象,是很难写好这两篇作文的。爱因斯坦有一句话:“想象力比什么都重要。”确实,想象力是创造力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最重要的思维品质。

第三个关键词:想不到。这次作文评阅的印象有好几个意想不到。

一是同学们在题目的选择上出乎评委老师的料想。我们以为绝大多数同学会选择写“假如给我三天自由”,因为“如果没有冬天”这个题目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结果有95个同学选择了写“如果没有冬天”,只有33篇写“假如给我三天自由”。这让我们评委老师很意外。

二是你们的阅读积累之宽广以及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敏感和关注让我们想不到。这个我稍后在具体的点评中再讲。确实,一个优秀的学生,应该永远不会为考试、为分数所左右。

三是你们书写的认真让我们想不到。现在社会很浮躁,人心也很浮躁,学生表现在做作业上、书写上也很浮躁。加之现代媒体,尤其是电脑的广泛运用,很多地方字都不用写了,哪里还有多少人好好书写汉字,去感受汉字的美呢?我们的同学们让我们惊叹,一份份答卷大多书写得非常认真漂亮,说明我们爱母语,爱我们的汉字。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没有母语,没有汉字,我们还敢说我们是中国人吗?如果没有母语,我们和父母、同事、亲朋好友还怎么交流?我不敢想象;开口闭口都是ABc,不是英语就是法语,会是一个怎么样“美好”的前景?我不敢想象。我们要走向世界,不等于要把我们的语言丢掉。假如一个民族把我们自己的语言丢了,为了走向世界把民族语言丢了,那我认为,这个民族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了。所以,同学们认真的书写让我们各位评委很感动。

四是你们善于思考,很有思想力度,让我们想不到。后面点评再说。

五是你们的构思能力以及精妙的表达,也让我们想不到。

所以我要说的第三个关键词“想不到”,换一个表达就是——“精彩”。要有新的理解新的感悟。这是写好这篇文章的关键,用写作学的话讲,就是写好这篇文章的原点,是出发点或者逻辑起点。如果疏忽了这个,你就很难写出一篇很切题又新颖的好文章。

首先是基于自然界的冬天,对它的特征、它的特质,或者说对它的本质的理解和参悟。你必须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冬天从不同的角度看,它的本质、表象、内涵是很丰富的。我选什么呢?一定要记住,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你不能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块块地方都写。怎么选择?这就是智慧。从这道题来说,可以选择写冬天的严酷、寒冷、肃杀、萧条等特点;你还可以由自然界的冬天的特征引发出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你更可以选择现在的冬天已不再寒冷,然后引发出对环保、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忧虑,发出时代的强音。所以这道题,一定要打开思路。

写这道题,最容易犯的错误,一是冬天的本质特征没有好好描写或者界定,冬天的内涵模糊不清或摇摆不定,或者意象太多。第二,简单地把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故事安排在冬天。其实同学们都知道,这些故事安排到春天、夏天也能写,它们和冬天没有必然的关系。这就叫若即若离。第三个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浅尝辄止。泛泛而谈,简单抒情。

第二道题目,“假如给我三天自由”。要写好这道题,关键有两处。一是自由。这道题有个隐含信息,那就是这题目是相对于“少自由、不自由”而言的。当然自由又是一个可以多角度发散的名词,尤其它还是个哲学名词。但是对于我们初中同学而言,不需要你们从更深层面理解和挖掘。我们读你的文章读什么?读你对自由的理解,读你的价值观,读你的审美取向。

有位选手的创新表达让人印象很深刻:我不求行动自由,我追求身心的自由;我不求空间时间的自由,我追求思想灵魂的自由。我哪怕身处闹市,我也一样自由。作业再多,负担再重,我以之为自由,像在登山。——这就是出新。

还有一处关键词:“三天”。不要小看这两个字,它很重要。在行文构思上,你可以分开来用,第~天干吗第二天干吗第三天干吗,这是传统的手法。你还可以稍微动点脑筋,把三天整合起来构思,没有必要分开来。更精彩的是,你可以想到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给你三天自由,其实就是给你一生的自由,你将去做出怎样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你将会怎样塑造自己?可惜的是命题时有这个出发点,但还没有选手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写这篇文章最容易犯的毛病一是用“假如”领起,一路滑下去,没有情节,没有看点。二是虽然写了一点故事,有了一点情节,但只是流水账,没有精彩的描写,没有感动人的细节,没有撩拨人心灵的那一份敏感、那一份柔软。一句话,没有亮点,无法让我们为你叫绝,无法让我们阅读时快速扫描的目光在这个地方暂停。

对特等奖作文的简单点评

先说“如果没有冬天”。

有一个同学,写了三个标题,思路非常清晰,抓出了季节的特点,展开了合理的联想,每一个层次的议论抒情,总能在叙述的基础上做非常自然的升华和深化。大家听一听:第一个标题,如果没有冬天,春天还会美吗?第二个标题,如果没有冬天,夏天是否还会特别?第三个标题,如果没有冬天,秋天是不是让我依恋?

还有一个同学写“如果没有冬天”,特别有思想,特别有穿透力。他冬天乘公交车,看到一个女孩在公交车上安然享受电子游戏带给她的轻松和愉悦,全然不顾头、发花白的老者在车子上颠来晃去没有座位坐。于是他由这个冬日看到的场景想到了人性的冬天、社会公德的冬天。他还联想到三鹿奶粉、地沟油等社会事件,他指责这蒙着面纱的社会的冬天。文章最后引用白岩松的话,发人深省。

另一篇,构思非常好。三个小标题分别是公元1011年、公元2011年和公元3011年,构思了三个一千年。向前推一千年,她描写了一片冬日的银白的世界,儿童在享受冬天下雪的乐趣,在打雪仗堆雪人,人们在屋子里享受着劳动的成果,人与自然如此和谐亲密。到了2011年,人们在一个小区的楼房里对着电视画面,在讨论下雪。然后天气预报说这个地区将有罕见的大雪,小孩子欢呼雀跃。然而第二天怎么等雪都没等来。大雪已经等不来了。到了3011年的时候,人们在一个博物馆前,人山人海。看博物馆里人为制造出来的雪景。,孩子问大人什么是冬天,什么是雪。大人怎么解释都没法说清楚。大家想想,这个构思多么巧妙啊。

再说一下“假如给我三天自由”。有一个同学的文章写得非常好,特别富有孩子的情趣,写得非常真实可爱,又不乏她的智慧纯真和思想的火花。我读几段吧:第一天,“去吃软软的棉花糖,再回忆,那种甜甜的感觉。去邀几个小伙伴,几个人骑着单车去街上乱逛,去买心仪已久但爸妈没允许的小玩意儿。去大肆地放爆竹,吵得街坊邻居睡不着觉,再躲进房子里,发出一阵‘咯咯’的笑。去找很久没联系的小学同学,然后几个人再干幼时做过的傻事。”

第二天,放松心灵。“泡在图书馆看很多本书,让心灵得到适当的解脱。去街上漫无目的地瞎逛,试穿很多漂亮的衣服却一件都不买,在营业员气得咬牙切齿的时候,转身离开。”

最后,蔡老师要说,参加了决赛,有了这样一份经历,更有了我们今天的交流,让我们有了一次相识的机缘,让我们围绕写作有了一次心灵的碰撞,真好。多年后,我们想起京西宾馆,说不定也会微笑着回味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和同学们虽然是短暂的相遇,但我的感觉也非常美好。我祝同学们在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一路走好,走向你们人生最美好最辉煌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