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历史上著名的辩论
2012-04-29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2年7期
诸子百家争鸣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纷纷涌现,形成群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
公孙龙关于“白马非马”的辩论
战国时期,赵国的公孙龙在《白马论》中说:“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白马非马’。”意谓,“马”是指形体的概念,“白”是指颜色的概念,指形体的概念与指颜色的概念不同,所以“白马”不是“马”。为了证明这一命题,公孙龙还提出了另一论据:“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公孙龙虽然发现了“马”与“白马”,即“一般”与“个别”的差异,却夸大了这种差异,并割裂了种属概念之间的联系,把抽象与具体绝对对立起来,所以陷入了诡辩论。
赫胥黎和威尔伯福斯关于“进化论”的辩论
1860年6月30日,“进化论”大论战第一回合在牛津大学展开。大主教威尔伯福斯大肆攻击进化论,并谩骂进化论的支持者赫胥黎,问他,既然他相信人起源于猴子,那么跟猴子发生关系的,是他的祖父一方还是祖母一方。赫胥黎说,关于人类起源于猴子的问题,只是说人类是由类似猴子那样的远古时期的动物进化而来的。一个人有人猿为他的祖先,这并不是可羞耻的事。反倒是有些人,不学无术、信口雌黄,企图用花言巧语和诡辩的辞令来转移听众的注意力,煽动一部分人的宗教偏见来压制别人,这才是真正的羞耻。他宁愿要一只可怜的人猿做自己的祖先,也不要一个运用自己优厚的天赋和巨大的影响,却把嘲讽奚落带进庄严的科学讨论的人做祖先。
赫胥黎义正词严、有理有据的反驳震撼了全场。这次大会后,进化论迅速传遍了欧美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