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下肢浮肿细寻因

2012-04-29容小翔

家庭医学 2012年12期

张先生的爷爷已是92岁高龄,身体一直不错。但就在前几个月,心功能开始衰竭,躺下来就喘不上气,所以经常坐着,而且下肢肿得厉害。吃了药,挂了水,也泡了脚,但也没有多大作用。家里人看老人下肢肿得发亮,很是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少老年人容易出现脚浮肿,即医学上的下肢浮肿。其原因既有生理方面的,也有病理方面的。

生理性浮肿

一般来讲,人过半百,尤其是过了60岁以后,体内各器官日益衰老,功能大不如前。心排出量明显下降,肾血流量下降,皮下组织松弛,皮肤蒸发水分减少,尤其是将下肢水液上送到肾的静脉瓣膜功能衰退,下肢血液循环障碍,容易产生生理性浮肿。

此外,长时间固定体位,如长时间站立、行走、下蹲或坐位,可因下肢血液回流受阻、淤积造成浮肿。在改变体位后,如平卧一两个小时,浮肿可自行减轻、消失。

生理性浮肿的特点主要有:①晨起一般不肿,下午或黄昏时才逐渐浮肿,平卧睡眠几小时后,浮肿逐渐消退;②化验检查尿、血液、肾功能、肝功能等,结果正常;③浮肿有一定的规律,不逐渐加重,无尿少或其他部位浮肿的现象。

病理性浮肿

多见于心、肝、肾的疾病,也可见于营养不良。由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右心衰竭导致的浮肿,从双下肢脚踝开始,逐渐蔓延到全身;患有肝硬化时,也是先有双下肢浮肿,然后出现腹水,最后发展到全身浮肿;肾脏疾病引起的浮肿多从眼睑和颜面开始,但老年人患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性肾病、肾脏肿瘤等,更多是首先出现下肢浮肿。此外,下肢深静脉血栓或曲张,可引起下肢回血障碍而发生足踝部浮肿,并随着病情加重而浮肿加重。

以前没有下肢浮肿,近段时间出现,应及时到医院做详细检查,由专科医生作出诊断。要遵从医嘱,坚持治疗。

防治措施

1.保持乐观情绪,坚持适当锻炼,如散步、慢跑、健身器械锻炼等,以增强体质,提高下肢血管的运输能力,预防或减轻浮肿。

2.选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无机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以少糖、少盐为原则,芹菜、萝卜、菠菜、西红柿、大豆、蘑菇、大蒜、水果以及豆制品等食物可多吃一些。

3.避免久坐久站,经常活动下肢,并注意经常上抬两下肢。

4.保证良好的睡眠,起居有规律。

中医辨证治疗有良方

中医认为,下肢浮肿是脾肾气血不足,气不化液,水湿滞留于下肢所致。治疗原则是补益脾肾,益气行水,消肿强壮。可用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生黄芪25克,红参10克(或用党参25克代替),炒白术2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5克,升麻5克,枳壳10克,柴胡10克,车前子10克,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适用于老年人生理性下肢浮肿,脾肾虚弱,症见下肢浮肿,午后出现,平卧后逐渐减轻或消失,伴身形肥胖,短气懒言,不耐劳作,稍动即喘,汗多淋漓,皮肤湿润多油腻,易生湿疹或过敏性皮肤病,易发生眩晕、眼花,腹部痞闷不适,大便不调,小便混浊,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滑,脉细。

若是慢性肾炎引起者,酌加川断、狗脊、金樱子、桑螵蛸等;心血管病引起者,酌加三七、丹参、山楂、绞股蓝等;糖尿病肾病引起者,酌加沙参、麦冬、百部、五味子、地骨皮等。

另外,下肢浮肿还可选用食疗方辅助治疗。母鸡半只(750克),黄芪100克,当归20克,赤小豆30克,加水适量,炖汤,吃肉饮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