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学习,贵在引导

2012-04-29潘晓红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2年6期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认识和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帮助、指导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才是教学双边活动中的主体。从这点上来说,要真正地促使学生自主而能动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如何实实在在地优化自己的导向功能是个很关键的问题。

一、 观念求新求真,建构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求新就是教者的教学观念、思想要切合现代的社会发展观;求真是指语文教学千变万变,但都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能动地参与,获得语文整体素质的真正发展。

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主动地学习,也要学会怎样做人,两者相得益彰。要达到这完美的统一,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个发展是全方位的,包括身体、心理、知识、品德、意志、情感等。因此,我们应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主动发展。

2. 建立良好平等的师生观。学生愿意学语文,愿意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常常受教师的影响。现代教学论认为,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和谐互爱,不仅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主人翁意识强,就连教者也会触“景”生情,带着轻松的心情和学生一起学习、思考。师生平等交流最重要的就是互相尊重,互尊互助中情感不断磨合、增进、加强,师者为生,生者为师,学生当然就愿意学习语文,愿意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了。

二、 方法求变求效,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进程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实在见效。前者即为求变,后者即为求效。教师就要在这求变求效中重视对于学生学法的研究,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更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教给学生读书、思考和课内课外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能读书习惯。

1. 重在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疑难。如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第一段时,我运用导读法指导学生朗读描写湖面及周围静谧画面的语句,读中想象湖面、渔船、父子的和谐一幕。而后在交流中问学生:“你哪儿有疑问吗?”然后抓住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迅速积极地投入到对下文的自主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在教师的导读导练之下,不仅学会了提问题,还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

2. 重在指引学生掌握学法,发现规律。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时,我采取质疑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通读课文,读中讨论交流,读中理解质疑。学生讨论互议,教师再相机点拨,最后组织指导学生全班读议。如此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地在讨论交流中发现了写人、写事一类课文的基本规律,真是水到渠成。

三、 语言求趣求情,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力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的具体条件下,有明确的教学任务,针对特定的学习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获得某种预想的结果所使用的语言。它要求教者精心设计,多加推敲,使之达到准确、明晰,富于启发,更富于感情,从而滋润“花儿”的心根,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活力。

1. 求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是进取的、主动的、热烈的。如教学《吃墨水》时,教师问学生:“你们最喜欢吃什么?”学生纷纷举手,或面包,或蛋糕,不一而足。教师再拿出一瓶墨水,问:“这是什么?好吃吗?”学生笑了,这是墨水,怎么会好吃呢?教师因势利导:“可是,这儿却有一个人吃了墨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空前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迅即自主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了。

2. 求情。所谓求情,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出富有感染力的情感性教学语言,并以此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诱导其积极地投入学习。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教师用缓慢低沉的语调叙述这样一段话:“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我充分发挥情感的魅力,将自己的真情融化在课堂教学语言中传递给学生。学生凝神屏息,泪花闪闪,内在的悲情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语调而得到不断强化,为进一步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作了强有力的铺垫,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

四、 训练求精求全,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这个“精”就是要围绕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精心组织语言训练;这个“全”不仅是要让学生在教学全过程中相机进行听、说、读、问、思、写的综合训练,也包含要引导学生全体、全身心地参与训练。在这求精求全的过程中,尤其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找准训练点。训练点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的具体要求,结合本教材内在训练因素,按照学生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所确定的点,它体现了教学的基本意图和重点,是进行语言训练的凭借和依据。如《火烧云》一文中作者用了不少色彩词展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就可抓住“红彤彤”“金灿灿”和“葡萄灰”“梨黄”等词来加以训练:(1)色彩词前加一个具体物体来描绘: ______________灰、______________绿;(2)色彩词后加上重叠词:金______________、红______________;(3)填空:______________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有______________的树木,______________的小草……这样设计,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真谛和内涵。

2. 多种感官参与训练。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重点段中炸毁碉堡的情景时,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品味词句后,再让学生看一看相关的电影片段,化远为近;听一听嘹亮的冲锋号、惊天动地的喊杀声,化无声为有声;读一读凸现人物形象的词句,化被动为积极;演一演董存瑞炸毁暗堡的情景,化抽象为具体。这样,学生在脑、口、眼、手等多种器官的参与下,能将语言文字还原成活生生的情景、具体可感的形象,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充分感知,内化文章主人公的英雄形象。

3. 全体学生参与训练。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训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思想的核心。参与不仅是参加,更要全身心地投入,关键在于让学生“动”起来,突出主体的能动作用和语言训练的实践性特点。每一名学生都要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其中,求得发展。

4. 给足时间参与训练。训练是多方面的,但无论怎样,教师都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参与训练。首先要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其次要给足学生探讨问题的时间,最后还要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时间。

总之,只有教师正确引导,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溧城中心小学教导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常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