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美,在路上

2012-04-29顾建强

求学·理科版 2012年5期

为什么要出国?为什么选择美国?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我最初的想法可能与大部分留学生一样:为了开阔视野,了解世界。国外大学的文凭含金量较高,家人也想通过留学让我在就业时拥有一定的优势。出于对美国文化的好奇,也出于对美国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钦佩,我选择了这个国家。

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在全世界首屈一指。在最新的世界大学200强排名中,美国大学的数量达到了75所之多。难得的是,美国3000多所大学,几乎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专长,“总有一款适合你”。而且美国的大学还给国际生提供了一系列完整的学术选择,社区大学、本科、本科转学、硕士和博士申请,应有尽有。

美国是一个尊重个体意愿和个性的国家。评价一个学生是不是优秀,不在于他成绩有多好、获得多少奖项,而在于他有没有尽力地去寻找、去坚持他想要做的事。美国学生在选择专业方面十分慎重,与此同时,美国的大学体系提供了非常开放的转专业制度。在国内,转专业不仅有成绩方面的要求,而且只能转一次;在美国,如果你想转到某个专业,不必递交冗长的申请,不必排在年级的前几名,只要跟选课导师见个面,聊清楚你的意向即可。我有一个朋友,以前在密歇根大学读了一年,发现自己的兴趣不在课本上,就辍学投资股票,大概做了四年又来到哥伦比亚大学继续完成学业。他最初的专业是东亚研究,去年换成了音乐,今年又改成了艺术史,换专业就跟换衣服似的。在美国大学里,你常常会看到一些大一新生学两到三门专业,不是因为他们三头六臂,而是他们想通过各种尝试,以明白自己究竟喜欢做什么。以我们传统观念来看,这叫“朝三暮四”,但在美国人看来,这是追求终生事业的过程。

父母送我们去外国读书,多会让我们读较热门的专业,比如金融类、经济类专业,但他们可能会忽视我们自身的兴趣,美国灵活的转专业机制和选课机制能保证我们有更多的选择余地,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不过话说回来,在自己没有特别感兴趣的专业的前提下,能学习一些实用型专业、国内紧缺专业还是比较靠谱的。

从学习氛围上说,美国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国内大学课业相对轻松,很多国内大学生终日浑浑噩噩,只要考试不挂科就万事大吉。美国的大学教育显得更加严格,别看电影里美国学生整天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其实大家都忙得很。我们每天都会有一定量的作业、预习、写作、资料搜集、小组讨论。不管你想不想,都得跟着学,否则根本跟不上进度,就更别想顺利毕业了。个人认为,美国大学“宽进严出”的体制,相对于中国大学“严进宽出”的教育体制,显得更加合理与科学。

宽松得很,严格得紧,这就是我眼中的美国教育。

除了上述的美国教育体制外,发生在身边的几件小事也让我颇有感触。

第一件事:我第一次去图书馆,随便找了个空位坐了下来。没过多久,一个美国学生过来拍拍我肩膀,问我:“Would you mind changing your place?Because this seat is for disabled student.”我这才发现,我坐的那个位置比其他的都要矮一点,是残疾人专座。在图书馆每层楼的洗手间都设有残疾人专用厕所。美国大学的人性化和人文关怀可见一斑。

第二件事:和留学生前辈们一样,我在美国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日常口语。甭管你雅思、托福多么出类拔萃,只要和蓝眼睛大鼻子的老外对话,准歇菜。开学不久的一堂课上,老师让我比较美国的福利机制和中国的有什么不同。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连“Chinese English”都祭出来了,愣是没能讲清楚。就在我担心会被教授批评的时候,他居然赞了一句“Very good”,并微笑着为大家解释我的回答,还带头为我鼓掌。这件小事让我很感动,在国内被老师批评惯了,回答问题时总免不了小心翼翼;在这儿,我感受到学校的宽容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他们的宽容与鼓励给了我许多信心,每个人都会犯错,没必要因为错误而畏首畏尾。

在美国读书是很好,可我要是把留学美国夸上了天也不成。美国的教授们习惯鼓励式教学,频繁的“Very good”常让我弄不清自己的优劣,这边厢我被夸得飘飘然,那边厢就得对着一塌糊涂的成绩单发呆;我可以和国际生、本地生打成一片,但中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让我很难真正融入他们的社会,我们不认同彼此的许多观点,只能试着理解;在国内频频光顾的麦当劳、肯德基在这边吃到吐,夜夜怀念宫保鸡丁麻辣烫清蒸鲈鱼;更别提客在他乡的孤独感,出国了,才知道自己离不开家人,才知道中国原来有好多制度优于美国。不过,为了能学有所成,再多的苦,也只能咽下。

还有一年,我就将结束在美国的日子。届时又会有很多学弟学妹来到这个国度求学,而我,将在第一时间飞回祖国。

出国还是高考?孰优孰劣没有定论。许多“海龟”眼高手低,尚不及国内普通大学的本科生。留学确实能开阔视野和长见识,但更重要的还是学好专业知识。如果专业知识不扎实,仅凭一口流利的口语是难以打动HR的。如果你具备考上重点大学的实力,同时有出国的可能,建议你选择前者。因为留学结束后你将失去在外国的人脉,而若是在国内读书,在大学里交到的朋友会是你受用一生的资源。

谁适合出国?除了家庭经济情况之外,身体和自律性也必须考量。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留学是十分危险的。欧美国家的医疗体系相对完善,医疗服务行业是高利润行业,如果在国外生很严重的病会很耗钱。另一方面,如果缺乏足够的自制力,一个人在国外很容易沉沦。美国大学的自由度是药也是毒,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到美国只会是浪费生命。"

可以出国,还参加高考吗?在获得留学资格后,离高考还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我回到了久违的教室和大家一起复习,备战高考。虽然高考对我已经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但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参加了。高三是一个能够磨炼人意志力的时期,就算高考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也不应该轻易放弃。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是在读书还是工作,坚韧的品质都是你值得拥有的财富。

申请留学条件

一、"SAT 成绩

SAT被称为美国的“高考”。它虽不如中国高考那样起着一锤定音的作用,但在美国大学招生过程中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分量。SAT考试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数学、英文和英文写作,满分2400分。由此可见,想要留学美国,必须拥有既能说又能写的英语能力。

二、高中学年成绩

学生在高中前两年或三年的平均成绩至少达85分,最好在90分以上。美国大学会通过申请人在高中学年的平时成绩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TOEFL成绩

TOEFL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阅读、听力、口语、写作,满分120分。大部分排名前20名的大校都要求达到100分。托福不是考得越高越好,100分是一个门槛,如果你已经达到,就没有太大必要冲110分或以上。

四、排名

由于中美教育体制的差异,具体的分数有时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水平,而排名可以形象地体现学生的成绩是否优异。美国前20名的学校往年录取的学生中至少有50%是排名在年级前10名的。

五、综合能力

如果你当过学生会主席,或是在年级活动中曾大放异彩,或是组织过慈善募捐活动,请一定要让考官知道。课外活动中的表现能显示你在学习之外的特质,反映综合能力。众所周知,美国大学非常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研究性的小论文

它不是必须的,但它能为你加分。作为高中生,你不需要做出多深刻的研究,只需清晰完整地表达出你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关键是要让考官看到你的逻辑思维、思考能力和独立人格。

七、推荐信

美国大学很看重班主任老师或任课老师以及其他长辈们对你的评价。优秀的推荐信和富有个性的自荐信能为你的留学申请增加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