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循规则,破解“密码”

2012-04-29唐惠忠

求学·理科版 2012年3期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科技类文章阅读的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研究近两年科技文阅读的命题特点、应对策略,对指导大家的备考是很有意义的。

一、命题特点

1.命题材料的特点。紧跟现代高科技各个领域的最新成果,在选取各领域最新、最具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中,尤其青睐生物学、生命科学等研究领域,并密切关注影响人类生存的引人注目的科技动态。比如2011年高考北京卷考查的是有关“生物能源”的科技小品,四川卷考查的是《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

2.命题形式及考点。尽管科技类文章测试的内容多种多样,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医学、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但命题形式一直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如果设计4道题(现在以3道题居多),那么有可能是考查一道关键词解释题、一道重点句理解题、一道信息筛选题、一道科学推断题。

3.命题难度及考查重点。为贯彻素质教育的需要,科技文阅读命题难度稳中有降,重在考查信息筛选和阅读理解的准确性,不考自然科学本身的专业知识。

二、答题“四步曲”

1.通读全文。高考科技类文章的篇幅多在900~1000字,原文可能没有题目,这给我们把握文章内容造成一定困难;而篇幅较短,阅读量小,又相对减小了难度。做题目之前一定要通读全文,迅速形成整体印象,初步了解主要信息。要边读边理解,每读完一个长句或段落后,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复述”一遍,以加深认识。在通读全文时,应重点留意每段的首句,因为这些句子大多揭示了本段的要点,常常与全篇中心密切相关。一篇科技类文章一般有四段左右,把握首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许多重要的信息。

2.细读试题。对材料有了总体印象后,应仔细审清题意,弄清题目要求,即从内容上弄清是有关什么的选择,从选择标准上看清是选说法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3.题文对应。科技类文章答题有个基本原则:答案就在原材料中。为此,要根据题意,从原文中找出与各个选项相对应的句段,并从这些句段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已知条件,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是答题的关键。

4.筛选答案。即紧扣题干要求,根据有效信息来筛选答案。

三、破译解题密码

解答科技类文章阅读题,需要从排除干扰项(即不符合文意或题目要求的选项)入手。而要寻找出干扰项,就得了解干扰项的设置方法。

1.偷换概念

指概念之间有暗换的情况,即选项中的词语同原文的词语不是等值概念的交换。例如:

相关原文:(2011年四川卷)……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冰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6.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地球过去的气候变化中,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必然伴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反过来,全球平均气温降低则意味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B. 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会造成地球积雪的减少和海冰覆盖范围的缩小,这样将使得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进一步升高。

C. 植物叶片气孔的疏密程度与其生长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关,根据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疏密程度,可分析这种植物生长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 对上新世早期的研究发现: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即使幅度不大的上升也会造成平均气温升高,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使永久冰盖面积缩小。

分析:通过比较,就会发现B项偷换了概念——将“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换成了“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选项A、D也错误,答案选C。

2.以偏概全

指的是从范围上对内容进行了随意扩大,即有意把原文中对某类事物的一部分所作的判断扩大到某类事物的全体。选项中一旦出现“凡”“全”“都”“所有”“一切”“各种”之类的字眼时,我们就要引起警惕。比如:

相关原文:(2011年北京卷)在S县我们参观了国家发改委核准的一个直燃发电示范项目。该项目……实现了我国生物质发电规模化发展过程中零的突破。

14.下列说法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A. 焦油滤清器的研制,使柴草直接燃烧所产生的灰分远远少于原煤。

B. 我国生物质直燃发电和气化发电在规模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C. 利用秸秆酶酵解生产燃料乙醇的示范项目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利于环保。

D. 我国农户,村镇,县市能源供给使用体系的构建已取得了重要成果。

分析: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将选项比之于原文,“都取得……”明显扩大了范围。答案选C。

3.无中生有

指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例如:

相关原文:(2010年全国卷Ⅰ)现在生物学家也开始涉足这个问题,并从生物学的角度加以探讨,他们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

5. 下列关于情绪异常及其研究状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所谓情绪异常是指情绪低落、沮丧、烦躁、发怒,乃至做出极端行为等。心情愉快则是人的正常状态,不属于情绪异常。

B. 人的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此前各个领域的学者虽然从不同的学科出发,提出了各种解释,但是始终未能解决问题。

C. 与其他领域学者的研究不同,现在生物学家们另辟途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

D. 科学研究已经表明,人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会影响人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许多时候人们并非自己情绪的真正掌控者。

分析:“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错,文中说“他们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可见,生物学角度的研究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不能说“解决了”。答案选C。

4.源流倒置

指的是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了“果”,或者把“果”变成了“因”(或“条件”)。比如:

相关原文:(2010年北京卷)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

14. 下列说法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A. 人类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是人类创造力的基础。

B. 举礼拜、苏轼作品为例,表明题载不同的作品也能引起人的共鸣。

C. 科学的深刻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成反比。

D.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

分析:A项原文是说“人类的创造力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艺术是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 已经存在的情感。”对象弄错。B项原文是“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 不是热闹的共鸣。C项原文是“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 泛,科学就越深刻”明显是正比,不是反比关系。 D项原文是“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才得以存在。”表述正确。答案选D。

另一种情况是强加因果关系。比如:

相关原文:(2010年全国卷Ⅰ)……导致这一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的滥用。这些药物或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会大量杀死肠道细菌……二是这几年生活水平提高后,部分人吃得太饱。由于摄入的过量高蛋白在人体内缺少有益菌或中性菌为其分解、代谢,它们会在杂菌的分解下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等对神经有毒害作用的物质。

6.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人们有时候出现烦躁、沮丧等情绪,其原因是体内的激素梅拉多宁的分泌超过了正常的水平。这种情况更严重的例子就是冬季抑郁症。

B. 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和中性菌会有效管制有害菌的活动,当有益菌和中性菌的数量大量减少时,这种管制就会削弱。

C. 如果给猪投喂高密度的发酵乳杆菌,猪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大幅度增加,那么硫化氢和氨等有害气体的生成就会大量减少。

D. 残存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杀死大量肠道细菌,高蛋白物质就会被分解出大量硫化氢和氨等有害物质,导致人的情绪异常。

分析:由原文可知,“残存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杀死大量肠道细菌”“过量高蛋白在杂菌的分解下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等对神经有毒害作用的物质”是导致人的情绪异常的两个不同的原因,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或者说“条件”)关系。答案选D.

5.夸大其词

指选项的表述在程度上与原文有差别。比如:

相关原文:(2011年四川卷)其实,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例如陆地冰原范围的变化则被忽略了。

5.下列关于“气候敏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条件下,气候敏感性越高表明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越大。

B. 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目前只能够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气候的影响。

C. 联合国有关机构用计算机模型预测气候敏感性时,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

D. 不同时期气候敏感性不完全相同,研究上新世早期气候敏感性对认识今天气候变暖颇有价值。

解析:“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错,原文是“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例如陆地冰原范围的变化则被忽略了”。作一番对比,可发现选项中的“各种因素”是言过其实的夸大之辞。答案C。

6.混淆未然已然(或然必然)

指命题者故意忽视原文中“将会、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一般”等修饰限制语,把还未实现或尚未确定的事情说成既定事实,或者“未然”“已然”混淆,或者“或然”“必然”不分,造成以假当真。比如:

相关原文:(2011年北京卷)农村生物能源供给使用体系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还很多,但无疑具有广阔前景。

14.下列说法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A. 焦油滤清器的研制,使柴草直接燃烧所产生的灰分远远少于原煤。

B. 我国生物质直燃发电和气化发电在规模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C. 利用秸秆酶酵解生产燃料乙醇的示范项目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利于环保。

D. 我国农户、村镇、县市能源供给使用体系的构建已取得了重要成果。

分析: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在这里,“已取得”与原文的表述明显相悖。答案选C。

7.答非所问

指选项与题干在关系上并不相干,答与问相游离。答题时,可立即把这样的选项当作干扰项排除。比如:

相关原文:(2009年四川卷)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抗生素的普遍使用有力地抑制了普通细菌,客观上减少了微生物世界的竞争者,因而促进了耐药性细菌的增长。

5.对上文画线句子中“付出代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各种耐药菌的快速传播现状令人担忧。

B. 现在抗生素无法对付的细菌越来越多。

C. 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很快。

D. 细菌能从死亡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

分析:D项答非所问,不符合画线句子的语境。原文说的是“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D项“ 细菌能从死亡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不属于“现代医学”范畴,不符合题干“付出代价”的指向。答案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