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理工大学:疾速前进的“公交车”

2012-04-29李璐

求学·理科版 2012年4期

如果给出“火炉城市”“鸭脖子”和“公交车大学”这三个名词,打一个大学名,不知道您是否能猜出呢?谜底就是武汉理工大学。其实,“火炉城市”和“鸭脖子”应该能让您推断出是武汉,那“公交车大学”又是从何而来?

由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大学和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三所大学合并而成的武汉理工今年12岁了,别看它非常年轻,它在新材料、新能源、交通物流、机电汽车、信息技术和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已彰显出非凡实力:先后成立了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董事会;具备MBA、MPA、MFA、EMBA、JM、16个高校教师专业、强军计划、21个工程硕士领域专业硕士的学位授予权;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生项目”60所签约高校之一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61所首批试点高校之一。

2010年,武汉理工获得国家科技经费5.7亿元,并且在“武汉中国光谷”建有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占地880余亩,光2010年,学校高科技产业销售收入就达15.8亿元。近10年来,武汉理工对高新技术的研发投入近30亿元,取得了一大批自主创新的重大技术成果。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由武汉理工自主研发的巡逻艇就成为移动的安全应急指挥中心,专门负责水上巡逻,为世博会保驾护航。

武汉理工是我国最早设立汽车专业的三所高校之一。在2011年,武汉理工成为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产学研战略联盟中方成员之一(新能源电动汽车组)。汽车工程学院十分重视与汽车行业的合作,由一汽、东风、上汽集团等六十多家企事业单位组成的校汽车行业董事会,为汽车工程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而设在汉阳的东风总部,更为武汉理工汽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行业背景,同时也给本专业提供了大量便捷的教学实习基地。

而作为武汉理工的优势与特色学院之一的材料工程与科学学院,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方面都是武汉理工的领头羊。学院利用纳米复合技术研制出的“高性能、宽频带、轻质、高强”的雷达波吸波材料,如今已批量应用于我国航天、舰船等关键武器装备中。2007年和2008年,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联合批准在学校建立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科学创新引智基地和高性能船舶关键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009年,学校与美国哈佛大学建立了纳米技术联合实验室,聘请了国际纳米材料技术创始人、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Charles·M·Lieber任实验室主任,就冲着这些傲人的成绩,材院成为武汉理工最牛的学院当之无愧。

不仅是地上跑的和天上飞的,武汉理工对海上事业也默默奉献着。船舶与海洋工程是武汉理工拥有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之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实力庞大。轮机工程在全国高校同类学科排名中一直位于前列,是专门研究船用内燃机的专业,培养的人才完全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STCW78/95国际公约要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制定的船员适任标准,而且与长航集团外经总公司、德国第三大集装箱船东——瑞克默斯集团等企业达成长期合作意向,每年联合在武汉理工选拔优秀海员,学生毕业后直接分配到欧洲的船队工作。2010年,与长航集团合作建造的两艘4.5吨实习船得到了交通部5000万元的经费支持。

武汉理工大学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以“厚德博学、追求卓越”为校训,坚持实施特色战略、协调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创新战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4.5%以上,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的肯定,批示要求面向全国高校推广武汉理工大学就业工作经验。有了这些积累,相信这辆“公交车”会越开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