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文化的水乳交融

2012-04-29魏瑶

求学·理科版 2012年8期

北京,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她是“赫赫京都千百年, 钟灵毓秀萃龙渊”的历史古都;她也是霓虹幻彩、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便是在这样一种城市氛围中孕育成长的。

三年前的那个夏天,一张张宣传手册满教室传阅着,我的目光却独独流连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这几个字上,因为学校简介上有这样几句话:“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于1964年创立的,是一所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知名大学,是中国外语、翻译、旅游、经贸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基地。”一所寄托着周总理对教育、对人才的美好祝愿与希冀的大学,必然是与众不同的吧。

两个月后,我如愿踏进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校园。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了“学用结合,注重实践”的办学特色。外语专业强调“技能领先,注重实训”,坚持“外语+外语”“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别是翻译基础能力的培养,努力拓宽外语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非外语专业教学突出“应用导向,强化实践”,坚持“专业+外语”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设双语课程和聘请外籍教师开设专业课程等手段,提升学生的外语水平,同时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每每徜徉在学校曲折蜿蜒的甬道上时,耳边,总会传来同学们用不同语言朗诵的声音;周围穿梭的,是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留学生;各院系举办的文艺晚会,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别样的异国风情。

看起来“洋味儿”十足的她,其实还有着古朴典雅的内里。她是一个双生儿,一朵两生花。她最好的一面,永远在那些只是匆匆听闻却不曾亲临细细感受的人们的想象之外。

课程安排上,在扎实掌握外语的基础之上,母校亦不忘拓展深厚的中华文化。我们学习古代文学、近现代文学、中国近现代史,同时,她还会定期举办书法比赛、经典诵读、征文比赛、读书节等宣传普及传统中国文化的活动。学校倡导并践行博雅教育理念,强调传统文化,突出“专业+外语”“技能+实践”“双语双强”特色,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增强学生在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领域认知的广度和宽度,使学生真正做到学识广博、品性高雅,成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学校注重国际化办学,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埃及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所高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开展学术交流、学生互派、联合培养等。每年派出300多名在校生赴外留学,同时有近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在校学习。学校还在墨西哥、摩洛哥、英国、法国承办了4所孔子学院,积极参与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工作。

从占地面积来讲,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并不是很大,学校虽小,却极为矜贵,这种矜贵,是中西文化于此珠联璧合的结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全校师生所秉承的校训便是:明德、勤学、求是、竞先。简短的八个字,虽然看似通俗易懂,却蕴含着无穷无尽的人生道理。就如真水无香,最珍贵的往往却是看似平淡无奇。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生命最宝贵的年华里,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给予了我们坚毅的品格和无穷的智慧。相信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我们必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