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知识产权文化 助推创新国家建设

2012-04-29鞠明明黄晓雪郝晓雅

中国市场 2012年1期
关键词:对策

鞠明明 黄晓雪 郝晓雅

[摘 要]在资源日益稀缺的今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能成果的培育与转化以及对知识产权的拥有与运用上。知识产权文化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起着基础的、先导的、保障的和战略性的作用。

[关键词]知识产权文化;创新型国家;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0143-02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知识产权作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和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在资源日益稀缺的今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能成果的培育与转化以及对知识产权的拥有与运用上。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首次列入国家重点工作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知识产权战略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入世10年来,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不断健全,知识产权文化水平不断提升”,这表明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在飞速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得益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对知识产权发展的迫切需要。

然而,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小康社会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创造物质财富和知识财富的文化氛围,因此知识产权文化体系的再造尤为迫切。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强调知识产权文化的构建,不仅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发展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和其他精神文化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当然之举。

1 知识产权文化的内涵

知识产权文化是有关知识产权的价值观念、学术思想、行为习惯、心理结构、法律意识、法律构成的有机整体。它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文化,其核心是激励和保护创新,实质是知识有产权的价值取向和心理认同,表现为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知识产权文化是一种具有同一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的新型文化,它以知识产权观念为核心,是知识产权制度和秩序的基础。

根据知识产权文化的含义以及知识产权活动的实践,我们大致将知识产权文化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知识产权意识文化。知识产权意识文化是一种观念文化,指人们对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认同程度、所持态度的综合反映,体现了人们关于知识产权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知识产权意识是知识产权工作的思想基础。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知识产权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其相应的知识产权事务的发展和事业的成败。

(2)知识产权制度文化。知识产权制度文化系指知识产权制度的整体构成,是知识产权事务的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包括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政策体系、管理体系、诉讼制度、审判制度等。一个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直接影响着甚至决定着该国知识产权事务的方向。

(3)知识产权环境文化。知识产权环境文化是既影响知识产权事务的发生和发展,又非知识产权事务本身的外部因素的总和。例如政治、外交、科技、经济等因素的变化,包括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国内形势的演变,都会或多或少影响着知识产权事务的进程。

2 培育知识产权文化的意义

知识产权文化是知识产权制度运行的前提,是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相适应的复合文化。在21世纪的今天,知识产权文化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起着基础的、先导的、保障的和战略性的作用。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把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列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培育和构建知识产权文化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文化,一是有利于我国形成崇尚创新精神,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社会风尚。形成产权化的智力成果是智慧财产的价值观。二是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知识产权秩序,知识产权文化通过知识体系、制度规则和价值观念,“内化”为社会个体的意识和道德准则,进而凝聚社会的共识,保持社会的认同,影响人们的行为,促进良好的知识产权秩序的形成,进一步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由于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缺乏思想观念的积淀,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如何在我国培育和发展“崇尚创新精神,尊重知识产权”的基本理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将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3 培育知识产权文化的基本对策

知识产权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冲突是在我国推行和谐知识产权秩序必须克服的阻力,但文化冲突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其结果是使冲突的文化走向整合。基于此,在中国创建知识产权文化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培育和构建知识产权文化,必须与科技、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大潮流相适应,必须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相适应。

(1)培养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的思想意识,即形成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理念。将其推向观念文化的层次,使大众对知识产权的尊重成为整个社会、国家所有个体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的构成部分。广泛系统普及宣传知识产权观念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开展“知识产权进校园”、“知识产权进高校”等活动,从而提升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文化理念的认同感,扭转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的现状。

正是人们对知识产权了解的甚少,社会上才出现了大量的侵犯知识产权的恶劣现象,不仅普通的人民群众缺乏知识产权文化知识,而且很多企业也缺乏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这样一来,权利人的权利受到非法的侵犯,而且这种现象还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人们缺乏知识产权文化意识。要解决此种现象的唯一办法在于加大知识产权文化的宣传力度,从而增强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小到我国内部,大到世界,我国已经加入WTO,要保护我国企业的品牌和利益,就必须加强知识产权的普及化,使得知识产权成为人们最为熟悉的文化。

中国人历来重名轻利,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所以我们没有把知识当成财产来看,只是最近几十年,在我国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后,才开始逐渐有了知识产权意识,特别是在我园进入世贸组织后碰到的这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了,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但是对知识产权究竟要如何认识,要形成什么样的文化,大家并不是很清楚。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国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有许多不足。知识产权在发达国家是主流,是一种通行规则,而在我国却显得非常淡薄,通常情况是知识产权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发达国家国民高度的知识产权意识形态值得我们学习。 (2)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制度建设。文化的建设要有制度的保障,知识产权文化建设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政策、制度的支撑。缺少了这样的支撑,知识产权文化的建设就会举步维艰。知识产权文化的有效发挥有赖于整个政策环境的和谐,有赖于其他政策的配套和健全。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体系,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同时应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需要大批具有创造力和较高知识产权文化素养的创新人才。因此,我国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应从增加和提高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式和培养层次做起,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将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纳入2011年启动实施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并研究出台2011—2015年“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工程”建设,深入实施“知识产权人才信息化工程”,建立知识产权专家库和地方知识产权人才库。《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规定,知识产权要纳入高校素质教育,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硬性、具体的规定,从而切实改变知识产权教育的短板现实,切实保证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宣传的常态化。

(3)完善知识产权文化环境建设。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该在国内环境建设上加大力度,开创一个适合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沃土环境”。我国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还需要利用媒体优势,适时地、及时地创造一个良好而有力的舆论环境。同时,我们在呼吁建立一个良好的国内知识产权环境的时候,还要建立一个“反面环境”。所谓“反面环境”,即对那些破坏知识产权行为,“假冒充”行为,要及时地采取严厉的监管措施,并制造一种舆论环境,使受众在正反的对比中,加深对知识产权意识的认识。

伊德里斯先生在书中写道:“知识财产是各国人民固有的天然产物,与各个时代和各种文化息息相关,并在历史上对推动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它是一种可以从物质、文化和社会等方面丰富个人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力量。” 由此可见,知识产权文化的构建重在增强全民知识产权文化意识,分开来说就是要增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知识产权文化意识。国家可以组织社会力量,采取各种手段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社会的发展要有长远的眼光,而不能局于一时。就如上所述,通过制造假冒伪劣商品,侵犯他人专利等侵权行为,可能获得较大的利益,但是作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不能鼠目寸光,而应有长远的考虑,唯有如此,方能给社会带来长远而巨大的利益,社会才能向前坚实的迈出步伐。

总之,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文化,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和制度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