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和走势
2012-04-29杨云汉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形成的国际国内原因,对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通货膨胀成因;通货膨胀走势;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0057-03
2010年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推动,月度CPI涨幅不断攀升。其中,2010年2月份CPI同比增长2.7%,超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25%),负利率再次成为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2010年5月份,CPI同比增长3.1%,再次刷新了之前的数据。虽然6月份CPI涨幅出现回落,但之后月份CPI涨幅一路上扬,8月、9月份CPI并没如市场所预期的见顶回落,10月份CPI更是超过4%,11月份CPI再次大幅上升至5.1%,创28个月新高。月度CPI不断超预期的上涨,引发了公众对通胀的恐慌。
可是,进入2011年的三季度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经济逐渐出现了趋缓的现象。2011年三季度GDP增长同比下滑至9.1%,预计四季度GDP增速将下滑至9%以下,并延续平稳回落格局。与此同时,月度CPI也放慢了增长的速度。我们是否可以由此期待,中国此轮通货膨胀的拐点已经来临?
1 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货膨胀通常可以分为需求拉动通胀、成本推动通胀和固有型通货膨胀。我国本轮通货膨胀主要原因是流动性过剩、成本的过快上涨和输入型产品价格的上涨(胡乃武,2011),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纪敏,陈玉财,2011),流动性过剩、成本推动、对通胀的预期加剧和社会总需求的增加等(何政希,2011)。笔者认为,引发我国本轮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
从本轮通货膨胀形成的表面原因来看,粮食、猪肉和蔬菜等农产品价格是CPI上涨的重要推手,如右图所示,2011年年初,农产品价格经历小幅下降后,自5月份开始又大幅上涨,直至9月份,农产品价格指数才开始新一轮的下跌。
2010年以来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月度走势图
1.2 劳动力成本上涨
本轮通货膨胀还有一个劳动力成本上升促进企业成本上升、物价水平总体走高的因素。2010年以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是形成本轮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工资水平的提高已经成为一个长期趋势,这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的人口结构所形成的。特别是考虑到人口红利逐渐接近拐点(蔡昉,2010),劳动力成本提升将是一种长期趋势,这将抬高中期通货膨胀的底部。
1.3 货币供给量超过货币需求量和投资效率低下,资源不匹配
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了对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这对中国早日走出金融危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大幅度投资,必定超额发行货币,多余的货币和宽松的信贷政策,以及流动性长期泛滥,为通货膨胀埋下了隐患。2009—2010年,中国的基础货币从12.9万亿元增加到18.5万亿元,净增了5.6万亿元,2011年1—5月,基础货币增长33%,而广义货币增速进一步减至15%。
但过多的货币并非平均式地同时流向各个行业导致各种商品的物价同时、等幅、全面的价格上涨,而是过多的货币先流入强势部门或行业(比如房地产),然后由这些行业去投资或消费来提高商品或服务的物价水平。于是,关联行业价格上涨,收入增加,从而使这些关联行业又增加投资或消费,再对这些行业需要的产品价格产生影响。
1.4 政府大规模的公共投资扩张
我国在建的各种项目的规模,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这也给通货膨胀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为这些公共投资的已建成项目和在建项目都存在着较高的中间环节成本。使得这些项目的使用率不足,只能依靠较高的多层次收费来弥补,从而使得其较高的中间环节成本都反映到价格上来。而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公共投资的扩张占了很重要的比重,从而也更进一步推动了通货膨胀。比如,2006年我国铁路计划投资1600亿元,实际完成1543亿元;2007年计划投资2560亿元,实际完成1772亿元;2008年以铁路建设拉动内需,国务院批复铁路投资额达2万亿元;同时铁道部修改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将营业里程规划目标由10万千米扩大到12万千米。2008年计划投资3000亿元,超额完成。2009年计划投资6000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007亿元。仅2010上半年,全国铁路投资2713.7亿元,完成全年计划投资的33%,实际投资额较上年增长16.6%。这意味着如果要完成全年8235亿元的投资计划,还需完成投资5521.3亿元,这几乎是上半年投资额的两倍。这也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平均每月要投资920亿元,平均每天要投资30亿元。
1.5 外部环境
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各国政府靠增发货币来应对危机,其中,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仅通过资本流入增大而加剧了我国的货币超发,而且通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高而抑制了我国的商品交易扩展,这也就形成输入性的通胀。美国货币政策是通过影响货币流通量和商品交易量而对我国物价产生影响的。而其中美国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最根本的原因。美元泛滥导致了国际原材料价格飞涨,而我国又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其中不少是购买原材料。
2 对我国采取的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的分析
2011年上半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名为稳健,实际是紧缩型的。央行也在去年就多次提高准备金率和利息率,来抑制近期来的通货膨胀。总的来说,当前央行是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政策工具组合,同时调节其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我们认为,近期国家采取的价格调控政策和紧缩货币政策对短期的通胀抑制将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短期的通胀压力。
调控的效果可以从一组数据中得到部分验证:2011年11 月 9 日,国家统计局 10 月份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 5.5%,环比上涨 0.1%。CPI同比自8月份起连续3个月下滑,10月CPI同比涨幅相较9月回落0.6个百分点,通胀得到显著缓解,但10月份CPI下滑幅度并未超出之前的市场预期。
3 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通货膨胀走势的分析及应对措施
虽然CPI 同比涨幅有了一定的回落,但环比涨幅仍然只是小幅下降,预示短期内货币政策仍将会保持适度从紧的政策。短期内货币政策微调空间仍然在于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信贷管理等多方面开展,力求在保障经济平稳的前提下,防止通货膨胀的反弹。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的方向是不会变化的。
虽然考虑到流动性环境整体宽松、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以及资源价格改革等因素,CPI涨幅回落的幅度将较为缓慢,而且央行的货币政策也不会短时间内变为宽松,但我们仍然有理由期待通货膨胀拐点的到来。
3.1 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是抑制通货膨胀的基石
因为我国本轮CPI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粮食、猪肉等农产品的价格上涨造成的。根据阐述在动态的条件下,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供给、农产品需求的循环变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均衡变动的“蛛网理论”,在现实生产中,需求会对价格变动作出立刻反应,但供给的调整却有个时间差,把价格与产量的连续变动用图形表示时呈蛛网状。
我国目前的状况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这个理论进行解释。粮食、蔬菜、猪肉等农产品价格的升高,消费者会对其作出比较迅速的反应,而供给者却反应相对滞后。等到生产过剩、价格下跌的时候,供给者发生亏损,经济规律自然会引导这些农产品的供给量发生改变,从而降低其价格。所以,只要粮食不发生大面积的减产,由于农产品价格所带动的CPI数据的上涨就显得没那么可怕。
3.2 调结构是抑制通货膨胀的关键
审视中国本轮宏观调控,意在遏制信贷资金大量进入房地产行业,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量占据绝对主体的中小企业。但如不改变房地产行业的暴利预期,压低房地产行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报酬率畸高的局面,资金绕道进入房地产行业的冲动依然很大。检视历史数据和本轮调控以来的情形,足以令我们警醒。从2005年年底开始,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始终保持高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2008—2009年,在上一轮宏观调控下,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长陷入低谷,但自2010年年初起,房地产行业再度获得远超整体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这也印证了房地产行业在宽松政策环境中的“吸金”魔力。在本轮宏观调控中,房地产行业资金链条之所以尚可勉强支持,原因是从非银行部门如信托获得了资金。据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房地产信托业务余额达到了6797.69亿元的历史最高值,在全部信托资产中的占比也高达17.24%。与去年年底的4323.68亿元相比,增长了57.22%,超过了当期信托总资产34.78%的增速近25个百分点。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平均收益率高达9.81%,超出了其他产品平均将近1.5个百分点。在这种收益率结构情形下,如政策基调变更为“放松调控+全面宽松”,可以预见,资金难以流向预期中的产业和企业,恐怕只会起到再一次“救市”的效果,经济结构扭曲或将进一步加剧。
3.3 优化财政政策
我们在前文也说过,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只是CPI上涨的部分推动因素。更重要的是有选择性的控制公共投资,改变公共投资低效率的局面,财政政策的功能就是强调优化结构、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因此,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抑制通货膨胀的过程中,财政政策理当发挥主力作用。结构性减税将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贾康认为,在税收优惠方面,要更多地为小微企业、草根创业者提供良好税收环境。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已上调,今后需要全面贯彻落实;对小型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也需要在管理上进一步细化落实;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贷款的合同免征印花税等措施,今后几年都有必要持续贯彻实施。此外,在产业政策方面,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望继续获得政策支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将在信贷投放、税收优惠方面配合产业政策,推动上述产业发展,助力经济结构转型,从而为我国抑制通货膨胀起到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4).
[2]胡乃武.2011年通货膨胀的走势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1(8).
[3]纪敏,陈玉财.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中国金融,2011(18).
[4]何政希.浅谈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对策建议[J].现代商业,2011(5).
[作者简介]杨云汉(1990—)男,蒙古族,江西抚州人,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系,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