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背景下张承地区企业人才战略研究

2012-04-29王天旺穆宣孚丁万英李南阅刘璐

中国市场 2012年1期
关键词:人才企业

王天旺 穆宣孚 丁万英 李南阅 刘璐

[摘 要]张家口和承德地区地处河北省北部,紧邻北京和天津二市,是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张承地区是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发展的短板,要想实现张承地区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绿色产业企业人才开发,实现企业人才的蓄积、保有和维持来完成。

[关键词]人才;企业;首都

[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0032-02

1 引 言

张家口和承德地区地处河北省北部,紧邻北京和天津二市,是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市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相似使得两市在企业人才的开发与发展上存在诸多的共同点,本文研究中特将二者并称为张承地区。张承地区是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发展的短板,要想实现张承地区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打好经济发展的翻身仗,必须通过企业人才开发,实现企业人才的蓄积、保有和维持,以此为两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第一推动力,这不仅关系到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重要一环,更是实现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和谐发展的关键。

2 张承地区可持续发展现状

首先,地区经济实力不强。近年来,张承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但是经济总量在河北省还是靠后的。2009年,张承地区的生产总值1560.45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9.05%。张承地区地方财政收入92.17亿元,占全省比重仅约为8.64%。其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张承地区农业和畜牧业在第一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张承地区的产业结构中工业占的比重较低。第二产业发展滞后,在该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中,采掘业和建筑业占了较大比重,而作为工业化重要标志的加工工业发展滞后。再次,地区人口质量较差。张承地区人才总量很低,文盲半文盲率比较高。2009年全省人才总量,张承地区的人才资源总量457328人,占全省的比重10.02%。

3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背景下张承地区企业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3.1 人才结构不合理

特殊性劳动力和关键性高素质人才缺乏。支柱产业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以及县域经济领域中,市场型、管理型、技能型人才严重匮乏,所拥有的人才仅占人才总量的10.5%,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仅占7.5%,其中关键岗位人才缺口巨大。根据此次调查统计,几乎所有的大中小企业都缺少高端技术型人才,尤其是能够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人员几乎没有,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3.2 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定位不准

根据此次调研,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中,除了薪酬待遇之外,这些高层人才普遍关注的是在这个行业、这个地区的发展前景及工作之外的生活质量。而当地的地区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服务设施的建设都深深影响了他们的去留决定。

3.3 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引进渠道不畅通

各类企业缺乏一个合理的人才交流的平台,人才总量严重不足。张家口万人人才含量为276人,比全省平均水平少88人;人才密度为4.27%,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93个百分点。承德市人才密度指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2.5万人,仅占人才总量的13%。各支柱产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仅占2.1%。县以下基层单位具有本科学历的党政管理、产业一线人才更是屈指可数。尤其是重点项目和关键行业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关键岗位和县域急需人才缺口巨大。

3.4 人才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外流现象严重

首先缺乏引进的平台;其次,引进之后,相关的用人程序的办理也缺乏人性化的关怀;最后,引进之后的管理措施不到位,使得引进的人才再次流走。以张家口为例,2000年以来,全市流失各类人才一万多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50%,具有高级职称的占近40%,这些流失的人才中主要是技术、管理骨干。每年回承德工作的本科以上毕业生仅占当年承德录取学生的6%;外地人才吸引不进来,每年来承德就业的外地本科生仅300人左右。

4 原因分析

4.1 从历史背景来看,企业人才培养滞后

目前中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的培养上出现不合理的现状,部分曾经的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而部分新兴的产业却出现严重的人才不足现象。比如,在张承地区,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这里的新能源建设在全国处在前列,但在新能源方面的人才培养上,从全国来看,明显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速度。另外张承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相比,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足,高等院校寥寥无几,更没有名牌学校,使得高精尖人才的培养,不能在本地完成而基本需要从外引进。

4.2 地区文化与成熟的市场行为相悖

政府在打造当地的“软实力” 以吸引人才方面虽然做了很多事情,但地方固有行为方式的改善是个渐进的过程。这与市场行为有一些矛盾。政府要承担起责任,用科学的发展理念,从点点滴滴上来改善我们的投资环境。另外,政府在和企业加强沟通方面还有欠缺,企业感到当地政府对他们的要求多,关怀少。

4.3 企业的人才激励和保障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企业缺乏应有的激励措施,部分单位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不灵活,人才的劳动价值、贡献、效益与分配的统一性难以体现,无法吸引高层次人才。部分企业还存在负债率高(平均71%)、冗员多(占职工1/3)、社会负担大(养老保险)、经济效益差(1/3微盈,2/3明亏和暗亏)等问题,有的企业还出现“用人腐败症”的情况。这种人才管理机构不健全和缺乏科学的人才管理办法,必然影响企业人才的引进和可持续发展。

4.4 低端的服务业与高端现代产业发展的不协调

张承地区有些地方已建立了科技或产业园区,但由于受地域、经济基础、文化生活设施、工作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园区内的配套设施还远远赶不上园区内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无法满足生活所需。另外,园区附近的图书、健身、娱乐等设施缺乏,难以满足他们追求高品位精神生活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人才的不稳定性。

4.5 没有形成有效的人才资源整合和人才储备机制

虽然从政府到社会都已经认识到人才对于本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我们基础差、起步晚,仍未形成政府或社会引导下的行业会所等社会组织,同行业科技、管理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各自为政,对社会资金、技术、制度管理等要素的整合不够,行业优势未能有效发挥,也影响了科技人才的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人才储备还摆不上议事日程。人才使用上是“短、平、快”,没有长远的人才规划,对人才的招、引、育、留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体制机制,也就更难追求人才的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和谐性。

5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背景下张承地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探索

2011年9月底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张家口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实现绿色崛起、打造强市名城”的未来五年目标。2009年承德市明确提出“坚持生态立市、倡导绿色崛起”,用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加快壮大清洁能源产业为突破,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以创建旅游城市为目标,大力发展以休闲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和集度假、疗养、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服务产业;以生态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伴随着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相关的人才队伍必须加大培养和吸引力度,以便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

5.1 打造“软环境”,留住高层次人才

要着力营造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提升城市的品位。要为投资者生活居住、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便利,使他们创业投资、兴业经商皆能各得其所,自由自便。另外,还应着力营造重商、亲商的服务环境。政府要以规范的方式为客商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让企业进入一个平台就可以办成一系列的事情,从而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同时,政府要完善和落实新能源人才培养政策,在国家、省、市已制定出台的各种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落实各种配套政策和措施,对企业人才重点培养实行政策倾斜,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提供政策支撑。总之,通过制度设计、资金保障以及优惠的税收政策倾斜等措施来留住企业,留住人才。

5.2 加强人才创新平台建设

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以重点企业为载体,围绕重点企业产业关键技术,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等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建立这样的平台后,可以举办企业沙龙、论坛讲座、专题培训、优秀青年评比等系列活动,为企业员工营造出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园区文化氛围,并引导企业人才将个人理想追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融入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双向追求中。创新平台不仅可以成为企业人才的智能充电站,也成了企业的人才储备基地。有必要在张承地区专门搭建企业人才交流的平台,可在园区开设专门的人才招聘会,这样做,可以使引进的人才更直观地感受未来的工作场所,定位未来的发展前景。

5.3 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人才战略

要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加大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合作力度,及早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装备。与国内外知名大学联合办学,借助他们教学和科研资源的优势,培育和发展本地区的优秀人才。抓住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历史机遇,着眼于互补、配套、服务,不断拓展京张、京承战略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承接首都优质产业转移,建设北京产品供应基地、环保基地。另外,我们也应该在本地区从事各类教学的优秀中青年高校教师中挑选一批顶尖教学骨干,送到发达地区甚至是发达国家的知名大学进行培训,提高其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为张承地区实现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5.4 制定企业人才的长远培训规划,健全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

按照企业发展需求,制订人才培养的长远发展规划。首先要注重基础教育,从抓好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开始,为今后的人才培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有计划的结合本地区的发展特色适当的开展有利于本地区发展的一些特色课程。在目前情况下,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建设当中,政府要做好导向的作用,做适当的引导。另外,政府要做好健全新能源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基金项目]2011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课题(编号:JRS—2011—3069)。课题负责人:王天旺;成员:丁万英、穆宣孚、刘璐、李南阅。

[作者简介]王天旺(1972—),男,汉族,河北张家口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律、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人才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