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邮递员父亲

2012-04-29彭忠富

时代金融 2012年1期
关键词:邮车邮包汇款单

彭忠富

父亲今年73岁,早年上过朝鲜战场抗美援朝。退伍回村后,一直在家里务农。父亲44岁那年,场镇上成立了邮电所,在乡政府当党委书记的战友觉得父亲做事兢兢业业,又是共产党员,再加上我们家负担比较重,有心拉父亲一把,就亲自登门来邀请他去做邮递员,也算找个糊口的差事。父亲没有什么特长,除了种地什么也不会,能有这样一份美差自然求之不得。

自从当上邮递员,父亲就变得神气起来。邮递员都有蓝色的制服,头上还戴着一顶大檐帽。这顶帽子戴在头上,特有面子,有时候父亲下班回来,我也会戴在头上臭美一番,换来伙伴们羡慕的目光。除此以外,还有一辆刷着绿漆的载重自行车,横杠和行李架上,各挎着两个邮包,里面随时都装着鼓鼓囊囊的报纸和信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能骑上自行车,简直就跟现在街上开奥迪一样风光。更重要的是,这辆自行车是邮车,代表着主人是公家的人。

每天早晨,父亲早早就出门到邮局去,领取邮件和报纸,然后沿着固定的线路给场镇上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分管的大队片区送过去,天天周而复始。如此一来,父亲成了知名度颇高的一个人物,很多人都认识父亲,看见父亲都特别亲热,有事没事都要留父亲聊几句或者烧锅烟才走。

上世纪80年代,固定电话还没有普及,国人联系还主要是通过书信,因此那些青年男女的情书大多是经过父亲的手传递的。那些大哥大姐,估摸着对象的书信快寄到了,就成天站在家门口盼着父亲来。父亲的邮车铃铛叮铃铃一响,他们就迫切地围上来:“彭叔,今天有我的信吗?我都等了几天了。”如果父亲说有,他们马上就欢呼起来,接过信件撕开信封就开始看起来,那些火辣辣的字句看得他们脸颊绯红。如果没有,他们就会垂头丧气,个别人还会捶胸顿足地哭起来,似乎这份感情就要泡汤了似的。

改革开放后,年轻人到外面打工的多了起来,一张张汇款源源不断地从远方的城市寄回来。那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也凝聚着各自的梦想。每当父亲让乡亲们在汇款单上签字时,那些叔叔婶婶总是把汇款单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还不忘告诉父亲:“这是我儿子,在深圳打工呢。每月汇款回家,让我们攒起来,给他娶媳妇呢!”久而久之,经常汇款回家的年轻人,父亲都熟识了,知道他们在哪里打工,每月寄多少钱,哪些人懂事持家,哪些人手散奢华不够用,父亲都一清二楚。因为乡亲们从不把父亲当外人,知心话都愿意给父亲说,当然父亲也乐意做他们的朋友。

有一次,我问父亲,他做了几十年邮递员,每年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父亲不假思索地说,每年七八月份,给那些跳出农门的中专生、大学生送录取通知书最难忘。每当父亲把那些录取通知书交到家长手上,乡亲们总是兴奋得像中了大奖似的,一个劲儿地给父亲道谢,一再要求父亲留下来吃饭。父亲婉言谢绝后,乡亲们就会给父亲送上水果或者香烟。父亲有时推脱不过,就象征性地接受一点,算是意思一下。那时的父亲,简直就是幸运之神,受到的礼遇前所未有。因为他把一个孩子的未来,通过录取通知书迅速地明朗化了。

父亲风里来雨里去,在邮电所一直干到六十岁才退休。父亲把邮车、邮包和穿过的制服仍然好好地保存着,闲暇时候,他还会把自行车推到院子里,擦拭一番,给链条和螺母上点油。有时候,他还会给我们讲送信路上的奇闻轶事,这已经成为了父亲的一个特殊爱好。我们也乐意当他的听众,那些尘封的往事,可浸润着父亲一辈子的回忆呢。

父亲这辈子,参军、务农、做邮递员,平凡得就像乡村机耕道上的铺路石。然而如果没有父亲这样的邮递员,兢兢业业地在乡村送信,那么社会的某段链条肯定会运转不灵,或者迟滞不前。这正是邮递员平凡而又伟大的地方。

猜你喜欢

邮车邮包汇款单
坐邮车的十二位乘客(四)
坐邮车的十二位乘客(三)
坐邮车的十二位乘客(二)
汇款单旅行记
汇款单
父亲的汇款单
邮包
搭邮车来的十二位旅客
花蕾是一个邮包
飞去飞来的汇款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