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弦上的“冰美人”—穆洛娃
2012-04-29
孟国峰,专栏作家,作品涉及电影、古典音乐和心理学。
当今活跃在国际古典乐坛的小提琴大师中,我最欣赏的男性小提琴家是吉东·克莱默,而女性小提琴家无疑就是维克托莉亚·穆洛娃。她有着轮廓分明而又美丽沉静的外表,而她在舞台上给人的印象是冷峻、孤傲的,以致英国记者给了她一个雅号:“冰美人”。
自从1983年穆洛娃离开苏联去了西方,成为国际知名的职业演奏家后,在几十年的演奏生涯中,穆洛娃先后与众多的指挥大师合作举行过音乐会,其中包括阿巴多、马里纳、小泽征尔、加迪纳等。她还为飞利浦唱片公司录制了许多优秀的唱片,其中一些经典名片曾多次获得过世界唱片大奖。小提琴大师柯冈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学生穆洛娃:“她具有一个小提琴演奏大师几乎所有的天赋。”与穆洛娃同辈的小提琴家—亚历山大·瓦希尔耶夫则把她描述为“音乐地平线上的一道绚丽彩虹”。
这位小提琴奇女子第一次引起我的注意是她1988年录制的《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这是我听过的同曲目中最令人信服的录音。穆洛娃外刚内柔,她的演奏比起阿卡多的温文尔雅更加直接果断、干净利落。快板乐章中那些恃才傲物、奔放不羁而又饱含情感的音符被穆洛娃展现得淋漓尽致、潇洒自信。而在慢板乐章中,穆洛娃的琴声透出了丝丝忧伤,把帕格尼尼这个江湖浪子那种拒绝在一起、宁愿孤独的感情内涵把握得恰如其分,弓与弦的碰撞中洋溢着一种高贵的气质。舒伯特曾经说过“在帕格尼尼的柔板乐章中我听到了天使的歌唱”,我想这只能是穆洛娃的琴音。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门德尔松晚期的力作,那种纯粹的音符跳跃和旋律流动把门德尔松标志性的“精美”和“纯粹”的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这个角度出发,穆洛娃和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1990年的录音也许最契合门德尔松的原意,她的演绎有一种天然的傲慢和不妥协,浪漫主义元素控制得恰到好处,感情的收放更矜持,整体气质非常从容自在。穆洛娃没有任何夸张的情感宣泄,并远远地退到作曲家之后,这完全是一个“让音乐本身说话”的典范。一切美感都表现在结构与形式上,客观、素雅,外松内紧,既冷静理智,又雍容华贵、沉稳大方。
穆洛娃对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情有独钟,她曾多次将这部作品称为“我的协奏曲”。1992年,穆洛娃和阿巴多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在东京的现场录音是迄今为止穆洛娃最高水准的唱片。其音色之纯之冷艳令人叫绝,无论技巧的控制还是色彩变化都体现出一种含蓄而又细腻的美。首乐章穆洛娃的演绎非常洗练,并赋予演奏典雅的外观,音乐的模进无比坚定,深情的旋律极为清晰,似一汪冷凝而清澈见底的溪水,没有丝毫的滥情。慢板乐章她的演奏表现出一种出尘之美,琴音娇艳到极点,介乎歌唱和絮语之间,仿佛秋天的微风穿过树叶间,叶片在空中彼此耳语,声音轻柔,抚慰人心。而末乐章堪称“英姿飒爽”,有着宏大的气魄,如丝般顺滑的琴音仿佛完全摆脱了地心引力的束缚,向空中飘荡而去。这是我听过的最“干净”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的演绎,听这张唱片能够尽享现代小提琴演奏中最高品质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