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生态元素发微
2012-04-29谭厚锋
摘 要:通过剖析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宰荡村侗族大歌得以延续至今的自然、社会与文化生态元素,以期探讨该村侗族大歌的历史发展脉络。
关键词:宰荡村;侗族大歌;生态元素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2)01-0142-06
一、宰荡村村民与民族音乐学学者眼中的侗族大歌与歌师
(一)宰荡村[1]176-177村民对侗族大歌与歌师的认定
2008年5-6月田野调查期间,笔者就侗族大歌与歌师的认定访谈了10余位宰荡村民。
由于篇幅有限,以下仅选取了其中几位的访谈内容。笔者对这些内容没作任何的修饰,因为“尊重研究对象及其文化,是现代人类学的一个努力方向。因为只有如此,民族志书写才有可能完整、贴切、深入地描述研究对象的文化”[2]。
1.访谈宰荡村嗓嘎(即歌师)乃远华
笔者:嗓嘎(sangh kgal,侗文,下同),请您谈谈,什么样的侗族民歌才能够算得上是大歌?
歌师:大歌就是古老古代唱的歌。一般的大歌是“ganh saih juh”( 音译为“干赛久”)和“oil hoic jingh”(音译为“噢嗬顶”),“ganh saih juh”(干赛久)就是男女歌队在鼓楼对唱的主要歌种,而“oil hoic jingh”(噢嗬顶)是男女歌队在鼓楼对歌首先要唱的礼节歌,也叫打招呼歌,男女使用同一歌调。大歌就是人多唱的歌就是大歌。唱大歌的时候,姑娘坐一边,后生坐一边, 姑娘唱歌起先, 后生唱歌在后头,也就是根据姑娘唱的歌来还,唱大歌总是对歌,你们把我们打赢了,我们歌队就算输了,象这样唱的歌就是大歌。
笔者: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算得上是歌师?
歌师:我讲侗乡以前的祖传给你听:如果一个姑娘嫁出嫁到别寨,她本爱唱歌记性也好,人家自然服她跟她学歌。侗话叫“dos lail yuv lail soh”,就是“唱得好又嗓子好”的意思,这是最重要的一条。第二,舌头中间要动气管,就是喉咙部位不要开太大,但是嘴巴要开大。第三,大声唱,就是唱歌时送气有力。第四,歌师你自己还要会编歌,这样,你唱的歌,教的歌才不会完。
2.访谈宰荡村歌师陈引先
笔者:嗓嘎,请介绍一下您唱侗歌的情况。
歌师:我名叫陈引先,村里人都叫我乃应周,今年63岁,我的父母在世都喜欢唱歌,还是唱高音的,系我们这里有名的歌师,父亲名叫陈其超,母亲叫乃引先,因为我的奶名叫引先,所以,我们这里与我妈妈她同辈的人就叫我妈妈为neix 引先,也就是引先的妈妈的意思。我的叔叔陈其寿也是我们这里当今有名的歌师。
笔者:请您谈谈,什么样的侗族民歌才能够算得上是大歌?
歌师:在鼓楼唱的那个歌就是大歌,谈恋爱的情歌在家里唱,剩下的都在鼓楼唱,姑娘跟后生的对歌都是在鼓楼里唱。过去,甚至是一个寨去跟另外一个寨唱歌,对歌都是在鼓楼,古老古代都这样,那要对歌几天几夜,才能结束。
笔者: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算得上是歌师?
歌师:有歌多,交流出去,教小小的几代几代的,记性好,记得歌多,你没记得歌多你就不是└枋Α
笔者:您怎么教她们唱歌呢?
歌师:小小的来,教一两年才能够会唱,我姑娘只有8岁的时候就开始教她唱歌了,曾经去大利唱歌比赛得第一名。以前的姑娘要跟后生对歌要学二三年,要有很多歌,会了就要晚晚唱,没唱各人就记没得,每晚吃饭起要唱一下,所以我们现在本还记得歌。现在后生唱歌的少了,也不用记很多歌了。后生不爱唱总要去打牌,姑娘喜欢多。我都是一句一句地教,她们就一句一句地跟着学。等她们捡得那个歌后,才教她们的声音,就是歌的调调。要一两年后那才学得成,才唱得好。女歌师教姑娘,后生各人有男歌师教,男女的歌都不一样。现在还是男的教男的,女歌师各人教姑娘,那才是对歌。意思就是象刘三姐一样。
笔者:您怎么教歌队的高音和低音?
歌师:我都是先教所有人的高声部,然后她们会唱了,又教她们低音,本练本练,晚晚唱那她各人就会。你先教它高音,低音她各人会唱。
笔者:您怎么教您的姑娘的高音?
歌师: 因为我是唱高音的,我姑娘慢慢地跟我学,等我教的歌队成员都回家了,我还要教我姑娘多练习唱高音,就是我去坡上也要带我姑娘,教她唱要她练。
笔者:什么时候去鼓楼唱歌?
歌师:只有正式对歌的时候才去鼓楼唱歌。平时练习在哪里都可以唱。练歌随便那你才记得,去坡上也要唱。你请我唱,我跟你对歌你唱得不合,人家就会笑话,一唱来一首一首地各人记得起来也很好玩。
3.访谈宰荡村歌师萨明喜
笔者:嗓嘎,请您谈谈,什么样的侗族民歌才能够算得上是大歌?
歌师:多人唱,声音又响亮,在鼓楼唱,起得一致,最低5人以上。唱给老年人听、别人听,这样的歌就是大歌。
笔者: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算得上是歌师?
歌师:必须是唱高音的人,不会唱高音的人就当不了歌师,当然还要记性好,会教人唱歌,会教人怎么唱高音和低音,除了这些外,嗓子还要好,声音响亮,又会歌多。当歌师的至少要会唱200、300首以上的侗歌。
4.访谈宰荡村加所寨有名歌师陈其寿的女儿陈世花
笔者:什么样的歌才能算是侗族大歌?
陈:多人唱的歌就是大歌。
笔者: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称得上是歌师呢?
陈:什么侗歌都懂得,记性也好,侗歌都在他的脑海里,又要他教得好,既会教高声部,也会教低声部。歌师要求在客人面前唱歌时要有很好的精神。唱歌时,要穿戴整齐,要有银饰和侗族┓饰。
5.访谈宰荡村时任村长杨秀芳
笔者:村长,请您谈谈,什么样的侗族民歌才能够算得上是大歌?
村长:集体唱,人多唱的歌才算是大歌。
笔者: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算得上是歌师?
村长:教歌教得好,出名的才算是歌师,教的歌队,你打不出去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好的歌师。一个歌队好不好主要看歌师。总的一句话,你能够教出好的歌队才算是好的歌师。
6.访谈宰荡村加所小学前任校长杨胜旗老师
笔者:老校长,您喜欢唱歌吗?
校长:喜是喜欢唱,但嗓子不太好。
笔者:请您谈谈,什么样的侗族民歌才能够算得上是大歌呢?
校长:至少三五个以上队伍比较多的人唱的侗歌,通常10人以上,甚至20多人,这样的歌就是大歌。
笔者:那什么样的歌手才能够算得上是歌师呢?
校长:自己有素质,喜欢唱歌,又能够记住很多歌,大家公认他,他收集的民间歌曲也很多,能够唱高音,在大众场合能够起歌头。
另外,笔者还就侗族大歌的一些问题访谈了宰荡村侗族民歌歌手杨再荣老师。根据他的说法,侗族大歌就是很多人(至少3人以上)聚集在鼓楼一起坐着唱的,通常是男女歌队对唱的合唱侗歌;他还谈到了侗族大歌的种类问题:侗族大歌主要分为“kgal dees louc”(鼓楼大歌)、“kgal soh”(声音大歌)、“kgal yeek”(踩堂大歌)、“kgal sagp kuenp”(拦路大歌)和“kgal jenh”(叙事大歌);而其中的鼓楼大歌又比较特别,分为“kgal laos xaih”(进寨歌)、“kgal kgaox tangp”(入堂歌)、“kgal kgoil hoik jenh”(夸赞鼓楼大歌)、“kgal banc laox”(大路歌)、“kgal hwap”(花歌)、“kgal donv”(盘歌)、“kgal dens”(起源歌)。当客寨的歌队来到主寨鼓楼与主寨歌队对歌时,客寨歌队首先唱夸赞主寨歌,唱完夸赞主寨的歌后才进入鼓楼入座,接着就唱入堂歌。在唱大路歌时,要求比较严格,女歌队唱一首,男歌队就还一首,必须是配对的两首歌,如同夫妻一样,不能随便唱,内容和韵律都必须一致。唱花歌时,不象唱大路歌那么严格,对歌和还歌在韵律上必须相同外,歌的内容不一定要求一致。在唱盘歌时,对方问什么,你就得答什么,而且韵律必须相同。在唱起源歌时,通常都是女方问,男方答,人名、地名和韵律都必须相同。在鼓楼唱完鼓楼大歌时,大家都坐在鼓楼里休息,这时候,歌队就会自发地组织一群人出来唱声音大歌,声音大歌主要是模仿山中的鸟、虫等的鸣叫声,唱这类歌时,有一点亮嗓子的味道。唱叙事大歌时,只唱不对,不过还是3人以上以唱腔的形式来表达故事内容。而加所寨比较有名的侗族大歌歌曲有:“kgal singc nyih”(情人伴侣),“kgal bedl bagx”(白鸭歌),“kgal demh maih”(老鸭果歌[嘎登迈]),“kgal jaenl xingc”(墙脚道路歌[嘎尽行]),而“kgal wap sup”系U韵歌,乃他们加所寨独一无二的侗族大歌歌曲。
当笔者与以上村民谈及侗族大歌与歌师的情况来看,他们的言谈举止无不流露出对往日歌唱生活的无限怀念。他们对侗族大歌的认定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唱歌人数3人以上,且是男女歌队坐在鼓楼面对大众对唱。女歌队先唱,也就是说,女歌队先唱一首,男歌队接着就还一首,而且必须是配对的两首歌,如同夫妻一样,不能随便唱,内容和韵律都必须一致,无论男歌队,还是女歌队,在唱歌的过程中至少有高低音之分。另外,他们还认为,侗族大歌一般分为“kgal soh”(声音大歌)、“kgal mas”(mas为柔和的意思,音译kgal mas为“嘎嘛”,意译为“柔声大歌”)、“kgal liix xangh”(liix xangh为礼俗的意思,音译kgal liix xangh为“嘎礼祥”,意译为“伦理大歌”)和“kgal jenh”(jenh为故事,音译kgal jenh为“嘎锦”,意译为“叙事大歌”)四大类。而他们对歌师的认定也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自己爱唱歌,嗓子好,声音响亮,会唱很多种歌,记忆力好,至少会唱200首侗歌以上,大家公认唱得好,懂得如何运用嗓子唱歌,会唱高低音,还会教人怎么唱高低音,教歌时要有好精神,乐意教歌,还要会编歌,穿着也要整洁,等等。
(二)民族音乐学者对侗族大歌与歌师的认定
侗族大歌——“嘎老”是侗族南部地区民歌的一种形式,即侗族民歌中的多声部合唱歌曲的总称。“嘎老”由侗语“kgal laox”音译而来;也有极少的侗族地方叫“kgal mags”,音译为“嘎玛”,但是同时也有“嘎老”这名称。“kgal”的汉文意思为“歌”,“mags”的汉文意思为“大”,“laox”的汉文意思为“长,大,古老”,因此,将“kgal laox”或“kgal mags”直译为“歌大”,意译为“大歌”,即“大型之歌”的意思。根据侗族大歌的音乐特征来看,“嘎老”不愧是侗族民歌中音乐水平最高的一种歌曲,它以优美的曲调和多声部以及模拟自然界声音的演唱方式而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这里列举民族音乐学术界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关于侗族大歌的分类方法。
薛良在《侗族民间音乐的简单介绍》里将侗族大歌分为“嘎老”、“嘎索”、“嘎龚”[3]43。萧家驹在《侗族大歌·序言》里将侗族大歌分为“嘎老”“嘎所”“嘎窘”“嘎节卜”[3]60-61。张中笑、王化民执笔的《侗族民歌述略》将侗族民歌多声部——侗族大歌分为“嘎老”“嘎所”“嘎锦老”“嘎腊温”“耶”“嘎莎困”[3]6。张勇(普虹)在《大歌——民族的瑰宝》一文里将侗族大歌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礼俗大歌、儿童大歌、戏曲大歌[3]8。
张勇老先生认为歌师应分为两类:一类为既会唱很多歌,记忆力好,也很愿意把他们所掌握的歌教给他人,并且会编歌,既会唱又会教高音和低音的,这样的歌师是最受人们尊敬的。还有一类歌师就是会唱很多歌,愿意把歌教给别人,记得很多歌,也会教唱高低音,遗憾的是不会编歌。
综合以上5位民族音乐专家学者对侗族大歌的看法,可以说,在学术界,早已约定俗成将“kgal laox”或“kgal mags”表述为“侗族大歌”。而传统上,演唱侗族大歌至少有4个方面的特征:(1)由集体歌队(一个歌队至少3人以上)对歌演唱;(2)演唱时至少有两个声部;(3)演唱时无指挥、无伴奏;(4)传统侗族大歌一定要在村寨的活动中心鼓楼进行,所以人们又称之为“鼓楼大歌”。过去,侗族大歌一般都是以不同村寨或不同鼓楼的男歌队和女歌队对唱的形式演唱。所以通常在节日或招待宾客时演唱“嘎老”。演唱时,一领众和,节奏自由,缓急有序,高低音协调,和声完美,歌声洪亮,气势磅礴,开阔清朗,给人以襟怀舒畅之感。由于内容与形式、格调与旋律以及地区的差异,侗族大歌种类繁多,尽管学术界有许多种说法。侗族大歌不外乎有这么几种:“kgal dees louc”(鼓楼大歌)、“kgal soh”(声音大歌)、“kgal jenc laox”(叙事大歌)、“kgal lagx uns”(儿童大歌)、“kgal liix xangh”(礼俗大歌)、“kgal sagp kuenp”(拦路歌)和“kgal wagx xangh”(戏曲大歌)和“kgal laox banl miegs”(混声大歌)等。
二、宰荡村侗族大歌及其生态元素
(一)宰荡侗族大歌与侗语
侗族大歌主要流行于侗语南部方言地区第二土语区(包括黎平、榕江、从江的溶江河一带以及榕江与“九洞”毗连的部分村寨),泛称为“六洞”“九洞”“十洞”“四脚牛”“千二”“千三”“千五”“千七”“二千九”的地区以及与这些地区相毗连的村寨。而宰荡村正是侗族大歌流行的毗连地区,该村的侗语具有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的特点。侗语依然是宰荡村侗民族最重要的思想交流工具。因此,可以说,只要属于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特点的宰荡侗语不消失,宰荡侗族大歌也就会继续传唱下去。
(二)宰荡侗族大歌与歌师
从历史文献来看,宰荡村并非是侗族大歌的发祥地。但据寨老们说,在宰荡流行唱侗族大歌的历史也不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情,而是有了200来年的历史。200年来,宰荡村涌现了不少侗族大歌歌师,其中,男歌师有杨胜华、杨昌斌、杨昌才、补易生、陈其寿、罗应和、杨胜元、杨胜利、吴太平、罗绍奎、罗永吉、补应州等,女歌师有萨翠凡、萨明喜、萨显宽、乃远华、乃应州、萨敏吉、萨校明、乃银竹等。目前依然还在教歌的男歌师有杨胜元、补应州等,女歌师则有萨明喜、萨翠凡、乃远┗等。
(三)宰荡侗族大歌与为也
“为也”系侗语“Weex Yeek”的音译。“Weex Yeek”的汉译有多种:“乡客”或“芦笙客”或“鸡尾客”或“月也”或“为也”或“吃相思”或“集体作客”。“Weex Yeek”为南部侗族地区规模最大的社交和娱乐活动。历史上,这一习俗一般在农历十二月和正月期间进行,人数不限,少则二三十人,多则百余人,甚至一个村寨除了一家留一人看守家外,其余男女老少均前往他寨参加“为也”活动。作为被邀请参加“为也”的客寨人在前往主寨的同时,还得带上本村寨的歌班、戏班、芦笙队等。在“为也”习俗活动中,主寨将客人分散各家吃饭、住宿。然后,主人和客人在一起进行文化交流,或举办芦笙比赛,跳踩堂舞,或演出侗戏,或举行情歌对唱,场面喜庆欢乐。正餐时,主客双方一起在鼓楼坪参加百家宴,款师对众人宣讲“款规款条”。“为也”活动增进了友谊,加强了团结,促进了文化交流。据寨老公远吉介绍,历史上,宰荡村常常与周围的大利、苗兰、孔寨、乌架、增盈等侗族村寨举行“为也”活动,而对唱侗族大歌则是“为也”习俗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他们村寨的男女侗族大歌歌队则是周围侗族村寨远近有名的歌队,曾经与它寨对歌达5天5夜,甚至7天7夜,结果他们宰荡村寨男女侗族大歌歌队双双获胜。
(四)宰荡侗族大歌与祭祀萨岁
根据侗语“Sax Siis”音译为“萨岁”,系南部侗族地区最崇尚的祖母神。其他称谓还有:“Sax Mags”(萨玛)“Sax Mangs”(萨莽)“Sax Biingl”(萨柄)“Sax Yangs”(萨样)等。祭祀“萨”活动有四种:普通祭、出行祭、战前祭和大祭。普通祭祀是在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和逢年过节,各家各户均到萨堂烧香化纸,敬献茶果和食品。有“Sax Dangh”(萨堂,即祭祀萨岁的场所)田产的村寨,由专人负责普通祭祀,此人必须每天早晚为萨堂敬香、点灯,祈求萨岁保护全寨人丁安泰、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出行祭祀在每年正月“为也”和进行芦笙比赛时入堂敬祭,请求萨岁保佑。战前祭祀只在有外敌来犯时才进行。此时,由寨老或款首率领全寨或全款有作战能力的青壮年男女或款练、款兵到萨堂举行出征或迎敌仪式,敬祭萨岁,请求萨岁保护自己战胜敌人。大祭,是在固定的时间进行的祭萨活动。南侗地区每年正月初三或初七、二月初七和八月初七为祭祀日,由祭师主持,祭时,先由寨中辈分最高、年纪最长者入堂祭祀,然后按辈分和年庚依次入堂祭祀,青年男女在附近唱赞歌和祭祖歌,有的寨子在祭萨时还要开寨旗3天,并由祭师装扮成“萨岁”巡游寨子。据宰荡村的寨老和歌师们介绍,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只要他们宰荡村举行“为也”“斗牛”“对歌比赛”或是出征举行大型活动,都必须到萨坛或萨堂前祭祀,跳“Dos Yeeh”唱大歌,祈求萨庇护。
(五)宰荡侗族大歌与斗牛
南北部侗族都喜欢斗牛这项活动。斗牛分两种,一种是专业斗牛,由村寨派专人喂养,专事角斗,不参加劳作;一种是业余斗牛,由私人喂养的耕牛,以劳作为主。斗牛活动,时间多选在秋收后或春耕前的农闲季节,由主管斗牛堂的寨子发出邀请,牛主应请牵牛而来,集体牛寨人前呼后拥、敲锣打鼓,好不气派。赛前,由主寨主持抽签,对上号的牛,经牛主互相观察同意,即可进行比赛。如果两牛斗得难分难解,经协商,可拉脚解劝,示作平局。活动期间,观众人山人海,芦笙队来了,歌队也来了,青年男女往往以看斗牛为名,实际在看斗牛和对歌的过程中寻找和选择对象。做小买卖的客商,生意兴隆,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即将散场时,有的歌队或芦笙队及随行人员买上鞭炮进场贺“胜牯”,吹着芦笙跟着“胜牯”回寨,牛主全寨,兴高采烈,杀猪宰牛,款待宾客,主客双方,赛芦笙、赛歌,通宵达旦。历史上,宰荡村斗牛与侗族大歌对歌活动也是相伴而生的,往往白天斗牛,晚上则举行对歌活动,甚至达至通宵。
(六)宰荡侗族大歌与鼓楼、风雨桥
宰荡村共有2座鼓楼,上寨加所鼓楼为四边形,五层,歇山顶,建于民国时期。下寨宰荡鼓楼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最初为单檐歇山顶民居式木瓦结构建筑。1982年2月,宰荡鼓楼就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宰荡村有2座风雨桥(又称“花桥”),上寨加所花桥为四边形,5层,歇山顶,建于民国时期,2011年重建。下寨宰荡花桥位于栽麻乡宰荡村东侧,南临养鱼塘,北依小石山,周围秃杉楠木掩映,花桥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民国36年(1947年)重建,桥为楼廊式,横跨于小溪之上,桥面由数根长条杉木并排铺架而成,长17.4米,宽1.5米,上建长廊,主高3.8米,悬山顶,小青瓦面,廊柱32根,每边16根,廊柱之间,有蒙板桥栏,高1.2米,靠栏置有长凳,凳宽0.39米;长廊正中建有桥楼,小巧玲珑,高7.9米,重檐四角攒尖顶,有4级葫芦宝顶。宰荡村花桥既点缀村景,又为村民农耕、交通要道,同时为乘凉聊天之佳境。鼓楼和风雨桥是南部侗族村寨标志性的建筑,也是侗民族集会、娱乐休闲的活动中心。鼓楼和风雨桥还是接待寨外来宾的主要场所,鼓楼是古往今来高唱侗族大歌的最重要场所。
(七)宰荡侗族大歌与侗汉双语文教学实验项目
宰荡村小学自2000年9月开始实施由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和贵州大学西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所主持的“侗汉双语文教学合作项目”。该项目在实施期间(2000年-2010年),宰荡村小学的学前班和小学各个年级每星期至少有2节课由专任侗歌老师教唱侗歌。此外,该项目每年寒暑假还组织举办侗汉双语师、歌师歌手资培训班,因此涌现了一批批汉文化水平比较高又钟爱侗族大歌歌手。从2008-2010年宰荡村加所小学三届毕业班成绩[4]47-54来看,10年的侗汉双语文教学合作项目实践证明,侗汉双语文教学不仅有利于提升宰荡村侗族儿童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素质,而且使沉静了多年的宰荡侗族大歌又死灰└慈肌
(八)宰荡侗族大歌与政府对歌师歌手的认定
早在1959年,宰荡侗族男声大歌歌曲名《快乐的社员》、《社会主义赖阿细》应选参加全省第三届艺术会演。1990年,榕江县在宰荡村举办两乡(栽麻乡、加利乡)四寨(苗兰、宰荡、加所、丰登)侗族大歌演唱会。由于宰荡侗族大歌在历史上比较有名,该村侗族的其他民间文化艺术相对来说保存得比较完整,因此,2000年宰荡村被上级有关部门评定为“侗族大歌之乡”。2002年,宰荡村侗族女声大歌队应邀赴京参加中国山东栖霞苹果艺术节演出。2004年榕江县政府特为在发展和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方面成绩突出的歌师萨翠凡和萨明喜颁发“民族民间歌师”荣誉证书。2007年歌师萨明喜又荣获“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2006年和2008年,宰荡村侗族大歌歌手杨秀珠、杨秀梅两姐妹参加侗族“蝉之歌组合”,该组合由贵州电视台选送参加第12和13两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分别获得银奖和铜奖。2009年杨秀珠、杨秀梅两姐妹双双被榕江县政府破例录用为国家公办教师,分别在榕江县宰荡村小学、大利村小学专门教授侗族民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政府对宰荡村歌师歌手的一系列荣誉、奖励和认定,促进了宰荡村侗族大歌的继续传承。
三、小结
尽管宰荡村并非侗族大歌流行中心地带,但该村的侗族大歌在宰荡村的历史长河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和影响力。在当下多元文化大背景下,宰荡侗族大歌依然在摇旗呐喊,她能够继续存在下去,与其相匹配、相适应的宰荡村的自然、社会与文化各种生态环境元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综观这些元素,侗语是宰荡侗族大歌赖以生存、传承下来的奠基石,歌师是侗族大歌得以传承下来的主体,集体作客、祭祀萨岁和斗牛等民俗活动是侗族大歌得以不断演练和锤炼的外部环境,鼓楼和风雨桥则是侗族大歌得以代代传承下来的重要场所,而侗汉双语文教学项目和政府对歌师歌手的认定则是侗族大歌在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文化多元化时代得以继续传承下去的新举措。
げ慰嘉南祝邯
[1]谭厚锋.歌师在侗族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以贵州省榕江县一个侗族村寨为个案[M]//何明.西南边疆民族研究(7).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2]何 明.艺术人类学的视野[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1).
[3]张中笑,杨方刚.侗族大歌五十年[C].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
[4]谭厚锋.新中国60年来侗语文教材编写历程及其社会果效[G]//贵州省侗学研究会.侗学研究(9).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0.
お[责任编辑:蒲 涛]
お
An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Elements of Dongs Chorus:
A Case Study of Zaidang Village in Guizhou Province
TAN Hou-feng
(Guizhou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review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Dong Chorus on the basis of an analysis of its ecological elements of the inheritance in terms of nature, society and culture at Zaidang Village, Zaima Township, Rongjiang County, Qiandongnan Miao and Do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Guizhou Province.
Key words:
Zaidang Village; Dong Chorus; ecological el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