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2012-04-29何慧玲
何慧玲
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对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加强对数学技能的掌握,有利于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提出数学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创设适当的数学情境,教师应培养学生在生活当中运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能力;创新思维;培养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提问能力的关联度,是一项值得每位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提问题的能力其实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重要,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提出的新问题,往往是能够在新的领域得出结果的,是创造活动的新起点。
1.数学课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培养学生在生活当中运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激发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对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意识也更加明确,能迅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有利于加强对数学技能的掌握。学生发现问题的源头在于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这有助于各项与创造力有关的活动的开展。
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有利于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又能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来解决问题后,学生的积极性会更加提高,会产生荣誉感和自豪感。
2.如何培养小学生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
A.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其敢于积极提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够,所以很多学生不敢提问,对提问产生畏惧感,有“二怕心理”;第一怕是在数学课堂上提出问题影响老师讲课程序;第二怕是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幼稚,问题不成熟、简单,怕招来同学的耻笑;数学老师应该告诉学生这些思想是错误,只要有问题就该积极提问,并且不管问题本身有多么的简单,老师一定会回答,还会鼓励其他同学向其学习。如何鼓励学生学会大胆提问呢?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紧张,说话吞吞吐吐、含糊不清,老师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说明白,表达完整,或老师在适当的时机引导、补充。另外,数学教师要精心安排设计好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互动,要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真正的感受,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么,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
B.创设数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数学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创设适当的数学情境,创设数学情境就是教师用辅助教具或工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使学生积极性提高,刺激他们的感官,提高兴趣和热情,启迪思维,,激发其好奇心和发现欲,诱发质疑、猜想,唤醒其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诱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从数学内部创设数学情境。就是所谓的数学层级方法的运用,针对本课时或本单元设计一些基础性的题目,巩固刚学的知识内容。比如充分关注五、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和他们对学习的需求,给他们布置作业时,要注意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进行分组合作,因为教材里的课后作业中有几个模块,尽量把几个不同特征的学生编排进一组,让他们分别去进行操作。组员中爱好学习的会选择准备“你知道吗”模块,而组员里善于思考的就会去进行思考题的操作,“思考题”模块能够满足部分学生多学一些、学深一些的需求。,在这样的互相探讨和老师的事后评点中能够凸显出教学的成效来。
如果能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那么,将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进行大胆创新。
从数学外部创设数学情境。一是从现实生活中创设数学情境。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但又不同于生活。实际生活当中的数学知识比较具体、形象,但课堂上的数学知识抽象性极强。此时的小学生处于对抽象思维认识不清、理解不到位的时期,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生活的实践,将知识进行充分的还原,这样可以让学生有个直观的认识,理解就比较简单了。二是可以在其他的学科中建立一些数学知识的维度,这些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一种整体构建,比如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去领会一些数学概念,也是有利于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的。
C.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技巧,使其善于提问
由于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因而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新课标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强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合。数学学科本身与其它学科就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也应该顾及整合性。
例如: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课件:出示一首“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的古诗。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哪一个字出现的次数最多?“春”字一共出现几次?“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找一首诗,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全诗总字数的1/5。
这样似数学非数学的教学课件,新颖独特,既让学生品味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又拓宽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为学生构建了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化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