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治
2012-04-29周秋芬
周秋芬
摘 要:网络成瘾的防范和治疗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要达到预期效果,就要把教育管理的“新视野”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相结合,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学校、社会、家庭相互联系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构建一个“以家庭为中心,学校、社会为支撑”立体防范的城市中学生网络成瘾体系。通过科学管理筹划,帮助中学生摆脱网瘾的诱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成瘾;防治
中学生网络成瘾是个社会问题。网络成瘾的防范和治疗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要达到预期效果,就要把教育管理的“新视野”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相结合,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学校、社会、家庭相互联系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构建一个“以家庭为中心,学校、社会为支撑”立体防范的城市中学生网络成瘾体系。通过科学管理筹划,帮助中学生摆脱网瘾的诱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一、家庭层面的防治策略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会以父母为榜样,他们会审视父母的言行举止,做出人格定位。家庭环境在人的发展中对孩子的作用是贯穿一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学生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家庭教育。
1. 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以身作则,建立平等、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和人格尊严,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失败的父母”,许多家长应当检讨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不能依靠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许多问题的造成源于家庭教育的失败。家庭教育方式的落后已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父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教育孩子”,父母应采用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积极主动地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尊重、关爱和肯定。父母要积极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同时善于发现存在孩子身上的问题,表扬鼓励孩子的同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使孩子和家长互动的同时获得快乐,建立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这样,可以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
(2)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与道德品质。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使孩子即使没有别人的监督也能够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开始时可能会有难度,目标可以小一些,要求可以低一些,当孩子对小事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后,再提高目标;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的选择机会,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在尊重孩子自己选择权利的同时,父母可以提供建议。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期,人格正在塑造,主体意识尚未形成,他们不能主动道德塑造,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要依靠成人的引导。家长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成长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道德修养,使之作为行为主体自我立法、自我调节、自觉执行,养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文明自律行为。
2. 对家长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做中学生的网络护航员
(1)家长应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信息社会要求家长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成为中学生网络生活的指导者。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上网,可以防止孩子偷偷浏览不良网页,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孩子们进行沟通交流、增进感情、增加共同语言,合理对待孩子的上网行为。事实证明,这样的家长能正确引导孩子上网,他们能够正确对待孩子的上网问题。家长要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做个懂电脑的信息社会的现代人,成为合格的网络护航员。
(2)家长要有防范意识。家长应具备一定的防范意识,有些孩子因逃避压力、厌学等而长时间上网,家长要和孩子经常沟通交流,多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掌握孩子上网情况,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对于孩子的上网要求,应多加分析,找出孩子上网的真正目的,引导孩子从互联网上获取有利于自己学习、生活的知识和信息,了解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哪些网站不可以登录,同时收集一些内容健康的网站网址,推荐给孩子,让孩子学会利用互联网,而不是让孩子盲目上网漫游。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学校举行的各种有益活动,转移孩子的兴趣。家长要协助孩子制订上网计划,科学安排时间,避免孩子无节制上网。禁止孩子去黑网吧、毒网吧、管理不规范的网吧上网,最好让孩子在家公开上网。
二、学校层面的防治策略
学校是社会机构中专门培养人的场所,培养人是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学校的教育功能是不容置疑的,学校能够很好地弥补家庭教育在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方面的不足。因此,学校在预防网络成瘾方面,能够发挥其指导和引导的作用。
1. 创新教育体制模式,与中学生兴趣发展相协调
《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在现代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能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在信息社会,教师还应该具有信息素养,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网络使用能力。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赶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样,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要去掌握有利于提高信息素养的系统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与学生的兴趣相协调。
2. 多种方法开展学校教育,增强课程对中学生的吸引力
培养人是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学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学校有责任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给具有不同爱好特长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展现自身价值。同时,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广交朋友,丰富思想,释放精力,从而避免因空虚寂寞而求助于网络。学校组织的活动,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健康心理的最好途径。作为学生的教育活动,社会和国家也应给予支持。政府应拨专款建设少年宫、科技馆以及社区少年活动场所,让中学生有更多的活动空间而远离网络。
3. 开设网络教育课程,协助中学生正确走向网络
(1)加强健康上网教育,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网络道德教育是预防学生网络成瘾的一种有效方式。网络道德教育对人生观、世界观发展也很重要。学校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使学生学习网络道德规范,使学生明了网络道德要求。学校还要把网络道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同时还可以讲座、咨询、研讨等形式开展,力求产生强势宣传效应。学校可以增设“网络心理导师”,“网络心理导师”可以由班主任、思想政治课老师、信息技术老师等构成,他们要熟悉网络技术,熟悉网络心理指导。他们与学生交流网上的活动,帮助学生分析判断网上信息,鼓励学生审视自己的行为习惯。要让学生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判断和行为选择,有选择性地读取对自己学习、生活有帮助的信息,培养自己健康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学会情绪自知和情绪自控,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侵蚀,拒绝从事不道德网络活动。
(2)加强校园网建设,为中学生上网护航。现在的很多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任课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上网查资料,学校可以在网上开设“网上论坛”“教师电子信箱”“热线服务”等栏目,以用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便于学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处理好学生的心理困惑,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困境。还可以为学生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网站,解决困扰他们的心理困惑,并为上网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平台,提供合理宣泄场所。学生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的空间、博客等,以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排解自己的情绪,同时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网络使用技巧。另外,学校还可以对学校电脑实行监控管理,在电脑上安装过滤软件,对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不良信息进行屏蔽。
三、社会层面的防治策略
防范中学生这一群体的网络成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家庭或学校单方面努力就能完成的,社会这一大环境对成长中的中学生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也要关注社会这一环境,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防范中学生网络成瘾方面提供有效支撑。
1. 营造有利于中学生网络使用的健康氛围
(1)加大宣传力度,正确认识中学生网络成瘾。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把中学生网络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好,要利用各级各类网络协会、信息化人才协会、软件协会等正式组织,各类研究会、兴趣小组等非正式组织,各类网上社团等虚拟组织引领绿色网络文化。各种舆论工具要等深入持久地宣传绿色网络文化,要牢固确立网络文化时尚的正确导向,高度重视网络对中学生的消极影响。提醒全社会防范网络的危害,提高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危害性的认识。
(2)加大对网络营业场所的管理力度,规范网络经营。国家早就颁布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规定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作出了“认真落实《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关于开展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意见的通知》规定,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内不得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不得在可能干扰学校教学秩序的地方设立经营性娱乐场所”等一系列规定。但仍有网吧超时服务,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为盈利未执行规定,严重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通过立法来加强网络营业场所的管理,相关部门还应针对行业的特殊性,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道德规范,设立举报热线,聘请专职监督员等,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加大对其的整理力度,确保中学生健康上网。
2. 净化不利于中学生网络使用的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其中的一些有害信息,正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始作俑者。因此,国家应要保障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入,开发出优良的教育、文化信息资源,作为中学生健康成长所需要的精神食粮。早在2004年,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就启动“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开发出100种大型民族网络游戏,形成一系列带有民族特色、弘扬科学精神和普及科学知识的网络游戏精品。目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民族原创网络游戏已成为国际市场的新宠,并受到了越来越多海外玩家的喜爱,中国民族原创网络游戏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中国网络游戏企业今后要多为青少年开发生产出益智互动的网络游戏。有的游戏充斥帮派、色情、暴力等元素会对中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对游戏软件实施分级管理,对于网络游戏的级别也应该详细设定。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出台绿色游戏推荐标准,根据静态5个指标、动态7个指标,同时通过划分使用者的年龄层次,将游戏软件实施分级。当然,通过对网络游戏分级所发出的警示,需要其监护人配合才能发挥作用。
在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不要忽视对不良信息的整治。政府应对每年进口的游戏软件进行严格审查,杜绝容易产生危害的不健康游戏软件在市场出现。设计者应该从消费者健康消费的角度出发,不要一切“向钱看”,网络协会也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陶宏开.孩子都有向上的心[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建设的若干意见[N].光明日报,2004-3-23.
(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