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点

2012-04-29

中小学德育 2012年10期
关键词:伦理观育德思想道德

杜时忠:建构道德的制度来培育道德的人

杜时忠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撰文指出,面对经济与道德背离的时代难题,有必要超越传统的教育理论与德育理论,把落在传统教育学理论视野之外的制度纳入进来,把制度看作是教育的资源、教育的手段,甚至是教育的过程,倡导建构道德的制度来培育道德的人。制度育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制度培育、维系、支持社会道德;二是指制度培育、促进和发展个人道德。实现制度育德有三步曲:第一,“制度是教育资源”:彰显学校制度正向的多方面的育德功能;第二,“制度是教育过程”:确立优良学校制度的品质,对现行学校制度进行批判性审视,建构公平正义、民主平等、自由发展的学校教育制度,把制度建构活动变成教育过程;第三,“制度是生活方式”:把成文的制度规定与有组织的制度活动,通过内化与外化双向机制,变成稳定的制度化行为模式,化为学校制度生活,通过学校制度生活来培养学生品德。

刘丙元:走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适应性困境

刘丙元在《教育导刊》2012年第8期撰文指出,长期以来,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秉持信念型伦理观,反映在教育中,就是认为道德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内化道德知识。而今,社会转型及外来文化的侵染对我国的社会道德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价值取向多元化导致以信念型伦理观为指导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明显下降,社会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难以为传统的信念伦理提供现实生活的确证,这导致秉持信念型伦理观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陷入适应性困境。而突出责任型伦理观对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有助于走出这一困境。所谓责任型伦理观,是指担任某一社会角色的人在履行其角色义务时,必须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可能后果,并为其承担责任,亦即责任伦理强调主体对行为的正确选择和对后果承担责任的伦理意识。突出责任伦理观的指导意义是建立在信念型伦理观基础上的,其目的在于使思想道德教育的运动方式更适切于现实生活的伦理精神诉求,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对道德及其生活意义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程利娜:挫折教育应注重阶段性

程利娜在《教育探索》2012年第7期撰文指出,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必须建立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阶段地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教育。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对于小学阶段而言,6至12岁是一个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的时期,小学生的挫折大多来自于学习,他们害怕学习失败。因此,应注重用事件创设困难与挫折的情境。相应的,挫折教育的对策有:(1)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式。要了解学生属于哪一类性格,根据其性格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2)巧妙地利用各种挫折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从实际经历的挫折中感受挫折,提高抗挫折的能力。比如独立生活一段时间,参加军训和一些竞赛等。(3)教育孩子应对学习上的挫折,以增强自信心。(4)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对于中学阶段而言,中学生想脱离父母的保护及对他们的依恋,想成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应注重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应的对策有:(1)在实践中教育孩子应对挫折的方法,增强自信,提高抗挫折的能力。(2)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3)让中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性格。(4)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猜你喜欢

伦理观育德思想道德
探求中考毕业班级足球的育德路径
新时代高校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途径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彼岸与此岸:门罗《好女人的爱》中的加拿大相对主义伦理观
黑格尔财富伦理观述论——兼论社会转型期国民财富观的问题与重构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
探析《佛教格言》中的伦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