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的秀才,成了长征队伍中的一名“老兵”

2012-04-29整理/商豫

文史月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王震老兵抗日

整理/商豫

周素园,名培艺,贵州毕节人,清末秀才。1910年,周素园加入同盟会,参与领导贵州辛亥革命,11月3日,陆军学生起义,贵州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周素园被推定为七位枢密员之一,后又被军政府推为行政总理(主办全省民事)、云贵川总司令部秘书长、政务厅长和省政府秘书长等要职。不久,由于贵州军政府被滇黔军阀勾结推翻,周素园便流亡京、汉、沪、渝等地。这期间,他先后任北京参政院秘书,西北边防军司令部秘书、定黔军总司令部秘书长等职。

经过十余年的奔波,周素园并没有找到救国救民之路。他所看到的,是旧军阀的混战,新军阀的独裁。他为此思想苦闷,一气之下,脱离了政界,1925 年回家乡毕节闲住。他闭门读书,遍读历史和中外资产阶级先驱思想家的名著,认真研究马列主义,探索人生道路。

一、“大土豪”加入了红军队伍,就任“抗日救国军”司令

1936年2月初,贺龙、任弼时、王震等人率领的红二、六军团来到毕节,毕节的土豪劣绅闻讯后纷纷逃走,人们也劝周素园赶快逃走,但他断然拒绝了。

红军进城后,按照惯例是选择富户打土豪,由于周素园的住宅豪华,也成了红军打土豪的目标。当一队红军走进他的院子抄没他的家产时,突然发现他的书架上摆有许多马列主义的书籍,大家感到非常奇怪,立即向六军团政委王震作了汇报。

一位去抄家的红军指导员向王震报告说:“今天我们去打土豪,捉住了一个大土豪,名叫周素园。他顽固的很,明明有深宅大院,还不承认自己是土豪。我们问他:‘你的这些家产都是从哪里来的?他说是祖辈留下来的。我们问:‘你有没有剥削?他说有少许剥削,但不属土豪。我们看他顽固,就把他押到他家对面的天主教堂审问。但奇怪的是,他的书架上摆满了马列主义的书。我们弄不清他是个什么人物,不知怎样处置,就来向您汇报。”

王震问:“你们对他用刑没有?”

这位指导员说:“没有。”

这时,红军干部邓止戈走来了。邓止戈是当地人,王震就向他了解周素园的情况,邓止戈说:“周素园是进步人士,在当地老百姓中口碑很好。”接着,他又把周素园以前的经历说了一遍。

王震听后,立即带着邓止戈去见周素园。

王震等人来到天主教堂,见一个干部正在审问一位老者。王震忙令那位干部退下,然后问老人:“您就是周素园周老先生么?”

老人一怔:“是的,卑人便是周素园。”

王震说:“您是贵州辛亥革命的元老,原先没有调查清楚,现在把你带到这里,真是委屈您了。我代表红军向您赔礼道歉!”说完,就向他行了一个军礼。

周素园顿觉一股暖流涌过全身。这时,邓止戈向他介绍说:“这就是红六军团的王震政委!”

“噢,是王将军!”周素园对于王震这个名字,是非常熟悉的。因为他从敌人的报纸上看到过:“匪首王震毙命,肖克被俘,匪六军团溃不成军……”不久,他又看到传单:“捉拿住王震者,赏银两万。”他对敌人的报纸虽然不相信,但也从这几则消息中得知红军中有个王震将军,而且王震的头价格十分昂贵,这表明王震的领导地位十分重要。没想到,王将军竟如此谦逊,和蔼可亲。

接下来,王震又说:“您是毕节乃至贵州革命的中坚,以后,我们许多事要向您请教,请您帮忙的。今天,惊扰您了,改日一定登门拜访。”

第二天,王震就到周素园家拜访,并如数退还周家被搜走的财物。当王震从《素园文存》上看到他写的:“军事常为政治之工具,必须加强军队的政治工作,必须使武力与人民结合,使武力化为人民之武力。军队无意志,必以民众之意志为意志;军队无利益,必以民众利益为利益!”这段话时,便拍手叫好,说:“周先生不仅是辛亥革命的元老,还是民族解放的先锋呢!”

周素园兴奋而庄重地道:“前几日,亲朋好友都劝我逃避一下,躲一躲红军,免遭皮肉之苦。卑人相信共产党和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救国救民的中流砥柱。红军一来,果然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令人钦佩。倘若王政委不嫌弃老朽,卑人实愿为救国救民效微薄之力。”

王震一听,很高兴,说,“我有个初步想法,就是想借助周老先生的声望,建一支武装队伍,叫‘抗日救国军,把地方武装组织起来,如何?”

周素园笑道:“让他们投身于革命洪流,为祖国效力,建功立勋,当是高明之举!”

接下来,贺龙、任弼时、夏曦等红军领导人又相继登门拜访,经过交谈,周素园进一步了解了我党的主张、红军的宗旨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同时,贺龙、王震都觉得周素园远非一般知识分子可比,因此,他们经过商议最后决定,请周素园出任抗日救国军司令。周素园慨然承应。

抗日救国军司令部就设在周素园家里。党派邓止戈任抗日救国军参谋长,下辖三个支队:第一支队司令员席大明,第二支队司令员周质夫,第三支队司令员阮俊臣,共约一千余人。

王震在周素园家中,接见了席大明、周质夫和阮俊臣。“抗日救国军”的领导人都很兴奋,他们第一次见到王震,便觉得他精明而威严,热情而慷慨。

“你们过去都是绿林好汉,都是杀富济贫的英雄!”王震亲切地说,“你们过去想为民除害,除不掉,就是没有团结在一起。往后扭成一团,敌人和一切害人虫就害怕你们了!你们作战勇敢,敌人和反动派都要败在你们的脚下了!”

席大明说:“这几年打仗,我性子都打野了,总想打大仗,可弹药不足,请拨给我们一些,行么?”

“为了抗日救国,红军全力支援你们,满足你们的一切要求!”王震说。

周素园确实有号召力。在他的影响下,一大批开明的上层人士开始支持红军。许多青年也纷纷参军。人们都说:“周老先生都投奔红军了,咱们也投奔!”“周老先生是见过世面的人,他的眼光没错!”仅20多天,参加“抗日救国军”的就达5000多人。

二、周素园坚决要求跟随红军长征。他说:“我就是死也要死在红军的队伍里!”

1936年3月初,红二、六军团离开毕节进行长征。长征开始时,贺龙、任弼时、王震、萧克等领导人考虑到周素园已年近花甲(已57岁),身体情况又不好,表示愿意出些钱让他去香港暂避,并做一些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周素园却说:“我在黑暗社会里摸索了几十年,想为中国做些贡献却到处碰壁。现在参加了红军,才找到了光明。我周素园就是死也要死在红军的队伍里!”王震把这些话告诉了贺龙,贺龙一拍手说:“好!我就欣赏这种人,即使抬也要把他抬走!”

长征路上,有无数艰难险阻,除国民党的大军围追堵截外,还要翻越雪山,过草地。为摆脱国民党军的围堵,长征途中,周素园给滇军纵队司令孙渡写信,揭露蒋介石利用滇军打红军是一箭双雕之计,劝他不要上当,并晓以民族大义。孙渡接信后,态度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他一面提兵南下静观态势,一面“火速呈送龙云”。红军向云南嵩明进军时,卢汉奉龙云之命,令孙渡在普渡河夹击红军,孙渡却对卢汉说:“普渡一条小河,不会成为红军通过的障碍。即使不能通过,也只能促使共军多兜几个圈子,拖我们的部队多跑些路而已,不会收什么歼灭之效,但我尽力去做就是。”事后孙渡也没有去普渡河夹击红军。为保存实力,他采用了与红军消极对抗的办法。

在长征途中,由于周素园年纪大,过去也没有徒步行军的锻炼,所以屡屡生病,有时两腿还流脓水,但他仍以坚强的毅力随部队继续前行。5月3日,周素园在红军战士的搀扶下,翻越了格罗湾到小中甸之间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随后又穿过中甸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接着又翻越了一座大雪山。5月12日,他随队伍进入西康(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6月22日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在甘孜以前的行程中,周素园一直是与王震同吃同住,有时还同床而卧。王震对他照顾得非常周到。

到达甘孜后,周素园奉命随红军总政治部行动,离开了红二方面军。在由甘孜到阿坝的18天行程中,行前每人领的15天干粮早已吃完,周素园也与大家一道靠啃青草充饥。离开阿坝后,周素园抱病行军,过草地时,周素园掉在队伍后头,贺龙同志专门让警卫员跑了许多路,给他送去一小袋酥油烙的青稞饼。整个行军途中,红军指战员们对他扶上扶下,嘘寒问暖,关爱备至。12月2日,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跟随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到达陕北保安(今志丹县)。

周素园到达陕北后,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多次接见。不久,中共中央安排周素园到红军大学去当历史教员。在任历史教员期间,他给红军大学撰写了《洪宪叛国始末》等教材,很受学员们欢迎。此外,他还担负着做国民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

西安事变后,为了促成事变的和平解决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周素园先后给何应钦、张学良、吴忠信、朱绍良、王伯群、冯玉祥、张道藩、张继等数十人写信,希望他们以民族利益为重,联共抗日。并且代表朱德起草致刘湘、致某师长的信,希望他们以民族大义为重,逼蒋抗日。在这一时期,他为我党的统战做了大量工作。

三、脚病久治不愈,致生活不能自理的周素园不愿成为共产党的“累赘”,回到贵州,继续为党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周素园被任命为八路军高级参议。周素园盼望已久的全民族抗战终于开始了,他无比兴奋、激动,同时又作好了为抗日战争而牺牲的思想准备。1937年8月,他在准备随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前,给家人写了一封类似遗嘱的信,表达了他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他在信中写道:“余本不欲写信,国家民族、生死存亡,已迫近最后五分钟。区区家庭及个人之事,实无谈说之必要。嗣后如随军移动情事,再函告。否则最多只打算每月写一信,聊报平安而已。人人都知道国事危急,人人都觉得这不干我的事,天塌下来有长汉子顶着。有的人甚至开演讲,写文章,说得义愤填膺,责无旁贷,枪声还没响,他早藏到安全地带去了。我希望,我亲爱的人,保持着健康的身体,充满着积极的精神,安居能自食其力,困难时执戈以从,这算是我最后的赠言。”

周素园在延安时期,党组织和同志们对他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贺龙夫人和肖克夫人经常去看他,帮助他缝补洗涮。组织上在物质奇缺的情况下,给予他生活上的各种优待。但由于他年事已高,体质很弱,从1937年8月起,两足红肿,流血流水,不能着地,生活亦不能自理。由于延安的医疗条件差,虽然医护人员悉心护理治疗,但却久不见好。周素园感到自己不仅不能工作,反而“坐享优待”,成了组织上的累赘,于是产生了回贵州继续为党工作的念头。他把自己的想法写信告诉了毛泽东。

1937年10月6日,毛泽东给他回了信:

素园老先生:

我们觉得你是我们的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尊敬的朋友与革命同志,并不觉得你是“坐享优待”。先生的行止与工作,完全依照先生的健康、兴趣来决定,因为先生是老年人了,不比年轻人,这一点不但我们应顾到,先生自己也应顾到的。只有比较更适当的条件与环境之中,健康更有保证些,工作才会更好些。先生提出回黔并工作的计划,如果已下决心并认为这样更好的话,我是全部同意的。路费拟赠300元,不知够不够,请你自己计算一下告我。将来我们经费较充裕的时候,可以每月帮助先生一点生活费,大体上等于在延安生活一样。这完全因为先生是一个奋斗的人,丝毫也不是为了别的。临走时请留下通讯处,并告我。何时走,我来看你。

敬礼!

毛泽东

十月六日

临离开延安之前,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设宴为周素园饯行。毛泽东说:“周先生,你虽然没有入党,总算红军一员。交情如此,不可以不知道历史,行前你可否简单的写一点给我。”次日,周素园将自己的自传送给毛泽东。周素园还应毛泽东之请,写下临时赠言:“政权一定是你们的。共产党是吃苦耐劳,国民党是贪污享乐,醉生梦死。共产党是命令贯彻;国民党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就拿这两点作比较,稍有常识的人,都能判断最终胜利属于谁。但我希望取得政权之后,共产党不要变质。”毛泽东看后欣喜而感慨地说:“先生参加红军前的历史已经很光荣了。以后的历史应该由我们来给你写。”

1937年10月23日,周素园携带着毛泽东、朱德致国民党西南各省军政要员的亲笔函离开了延安。他以八路军高级参议的身份在重庆、成都、昆明、贵阳等地,向国民党当局者做了大量工作,要求他们切实履行第二次国共合作条款,释放政治犯,团结抗日。他通过广泛接触社会各界人士,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和八路军英勇杀敌的事迹,使一批知识青年奔赴延安,有力的支援了抗日前线。

1938年1月,龙云两次电请周素园赴昆明。周素园到昆明后,在青年中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各界青年朋友络绎不绝地来访问周素园的,每日不下20人。周素园还将西安邮寄来的各种理论书刊,散发给进步青年。朱家壁等青年就是在周素园的鼓励和介绍下奔赴延安的。周素园还在昆明筹集“白药”两万盒,航空邮寄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转给前方抗日将士。周素园在昆明80天出色的工作,自然招致当局的猜忌,以至将其“礼送”出境。

周素园回到贵州后,国民党贵州当局表面上对他优礼有加,让他担任贵州省政府参议,但在暗中仍监视他的活动,唯恐他给共产党做事。不久,又强令他“回原籍养病”。直到解放军打到毕节,他才获得自由。

四、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1949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毕节,周素园万分高兴,立刻致电给毛泽东,祝贺报喜。此时,他虽然有病在身,但仍担任毕节县和毕节地区支前委员会主任,抱病组织群众,支援向大西南进军的解放军。

1950年1月,周素园在自己命名的《光明日记》的扉页上题词:“期待着光明,等候着光明,光明到来了。”不久,应五兵团苏振华政委和杨勇司令员的邀请,周素园来到贵阳,参与人民政权的建设工作。稍后,他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1950年7月,周素园赴重庆参加西南军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受到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请他担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他觉得自己年老病弱,婉言推辞。刘伯承说:“素老年高,我们会慎密考虑的,平常例会,你不必出席,重要事件再请你参加。”邓小平等领导同志也纷纷做工作。一席席推心置腹的坦言,深深打动了周素园的心,他没有理由再推辞了。

在贵州省除担任人民政府副主席(1955年改任副省长)外,周素园还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3年贵州文史馆成立,他又担任了第一任馆长。周素园以高昂的激情投入了建国初期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之中,他曾说过,他愿当一座桥,沟通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人民群众也把他当作桥,通过他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尽管周素园的身体很差,但他仍然带病工作。省领导十分关心他的健康,专门指示省军区医生为他看病。省领导常勉励他,并对他说:“你的存在,就是对贵州、对国家的贡献。”

1951年10月,周素园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第二届全体会议时,受到毛泽东亲切接见。毛泽东单独与他畅谈达40分钟之久,临别时,还送了他一盒燕窝,叮嘱他好好保重。周素园回到住处,连夜给毛泽东写信,给政协写提案,就贵州发展交通、开发矿产资源、加强医疗卫生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的这些建议,全部被全国政协采纳。

1958 年2 月1日周素园因病逝世,享年80岁。

猜你喜欢

王震老兵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要是”的作用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
老兵笑了
彭明治驰骋抗日战场
抢着去边疆的王震
“办”“为”和解
老兵
“慌”与“没有慌”
生日一过,老兵就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