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像呼吸一样自然
2012-04-29张春峰
张春峰
时值杏桂流金的季节,走进川港小学校园,但见楼宇俨整,嘉木繁秀,绿茵匝地,涵藏文化宏富;自然、古韵、现代,浑然相融。教学楼前两棵见证川港小学百年跃迁的高大雪松傲然挺立,绿满庭宇。
这是校长帅宁华醉心于此的精神田园,是其“生活德育”蓬勃生展的温馨场域。
作为通州区首批“名师之路”教科沙龙成员,帅宁华曾出过一本《生活德育探索》的成果集,封面照片是他在一块刻有“德”字的巨石旁的留影,深邃的目光凝视着远方,半蹲的姿势好似即将发力。这是一种忠实的守候,他在德育园地已经守候了25年,而且如同老农醉心土地,他还将一如既往痴心地守候下去。他的精耕细作已经导引他及其小学“生活德育”的研究与实践进入大德无痕的境界。
充满智慧地守候
早前,在参加“名师之路”教科沙龙不久,帅宁华就承担了江苏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青年专项课题“小学‘生活德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任务。从此,“生活德育”走进了他的生命,他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一弯新月、一盏明灯、一杯香茗、一本著述,伴远近长短不一的零落蛙鸣,打开心灵的窗户,吹进清悠绵长的微风,聆听参透教育真谛的大师娓娓道来……”诗意的文字记录着他与书为伴的真实生活。他所做的读书笔记有厚厚四大本,三本剪报本鼓鼓囊囊地集录着教育的经典篇段,二百余张文摘卡密密麻麻地抄录着他收集的教育精华。
2003年2月,《江苏教育科研》杂志发表了他的《关于生活德育的思考与实践》一文,文章洋洋洒洒八千多字,系统地阐述了“生活德育”的理论基础、概念厘定、内容及实施方略等。这是其“生活德育”特色研究形成的序曲。
2004年1月,上海《小学教育科研论坛》发表了他的《生活德育: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文章从文化的视角探讨德育对儿童生活、精神的意义。2004年3月,《小学德育》杂志发表其《生活德育:让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一文,5月,又刊发了他的《关于生活德育价值引导的探索》……
他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几乎都倾注到了对小学“生活德育”的研究之中,思考的结晶《成长在“生活德育”的情境里》《栖居于新童谣的诗篇里》《成长在飘着乳香的文化里》《德育:儿童参与创造的文化教育》《精神成长:故事相伴的童年》《名言,让德育美丽如诗》《教师:德育的第一资源》……连篇累牍也许令人眼花缭乱,但从这些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正沿着小学“生活德育”的研究路径进行着艰难的跋涉。
作为一名实践者,他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总结。他坚信小学德育要引导学生在过有道德的生活中培养道德,并一直思考着该怎样营造有道德的生活。他认为有道德的生活应该是有文化的生活,所以他选择了以小童谣、小故事、小格言、小规范教育为小学“生活德育”的抓手,于此,“四小”活动蓬勃开展,学校德育借助文化的力量融入儿童的生活,成为伴随童年成长的精神力量。他和老师们设计开展的唱响新童谣活动成为通州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经典,并被评为首批南通市中小学德育特色活动。同时,其小学“生活德育”的实践研究如涌泉溅起喧腾的浪花,唱响动听悦耳的教育之歌。《江苏教育》“独家报道”栏目以《踏歌行知》为题用5个版面报道了“童谣·生活德育”的经验。《成才导报》、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也相继作了长篇宣传报道,新华社内参介绍学校德育成果也引起关注。他主张建立的“玉米人农庄”生活德育实践基地,被南通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表彰为示范基地。最近,其小学“生活德育”的研究成果,获得南通市第八次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他辅导的学生姚天书获得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童谣比赛一等奖。他本人多次获得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
人们或许对他所孜孜追寻的“生活德育”还比较陌生,就此,我们可从他的文章中窥其一斑:
“大自然物竞天择,四季轮回,为我们营造了美好的家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阳光雨露、潜移默化,于是,就有了麦苗拔节的天籁之音,鲜花开放的粲然笑颊……一切都是那样自然,没有一丝矫揉,不施半点粉黛。感谢大自然,在不留痕迹的蕴育中,我们有了美好的世界。在体验中享受阳光,在滋润中享受雨露,在轻舞中享受春风,这位艺术大师不显山,不露水,在无痕的意境中让一切变得那样和谐。如果大自然是一位德育老师,那该多好!她没有布道的口若悬河,没有训导的正襟危坐。她在无痕的影响中,把一切塑造得妥帖、自然。”
阳光普照世界改变万物是无痕的,帅宁华的“生活德育”以教育无痕为追寻目标,如缕缕阳光照亮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他试图探究潜泳于人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育人规律,彰显其对人格健康成长的价值。他的“生活德育”以“人性本善”为价值预设,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尊重儿童道德发展的内在需要。借助活动浸润、真诚对话、交往共享、角色体验等方法引导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用自己的情感热爱生活,促进儿童个体与周围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品德、知识和能力,从而为营造明丽的内心生活,建构坚实、丰富、光明的精神世界奠定基础。
亲近儿童的心灵
葛印同学是个小胖墩儿,上五年级了,不完成家庭作业还如同家常便饭。这个孩子是帅宁华校长在学校开展的“蒲公英的春天”活动中结对帮扶的留守儿童。平日里,帅校长常常会找到葛印,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这天,葛印又由于没有完成作业,被帅校长叫到了办公室。从他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已经做好了接受批评的准备。
正想着该如何好好“教育”他一顿的帅校长忽然瞥见他身旁的一盆小植物,于是改变了主意。他没有说作业的事,而是把照看这盆植物的任务交给了葛印,并简单地教给他照看植物的办法。葛印很吃惊,也很好奇,接连几天,他都非常准时地来办公室照看植物。一天,葛印照常来到办公室,帅校长当着办公室里老师的面表扬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葛印小脸涨得通红,帅校长的表扬让他非常高兴。帅校长随后对他说,完成作业是学生的责任,要像照看植物一样。
从此,葛印不仅能认真完成作业了,而且在随后的语文测试中考了92分。帅宁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葛印。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葛印自信地挺起了胸膛。偶尔葛印还会有忘记做作业的时候,帅宁华就悄悄地把他叫到办公室,把作业递给他,说:“在老师、同学们心目中,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回去补起来,别让别人知道!”葛印不好意思地使劲点头,从此再没有忘记做作业。
帅宁华曾说:“每一个儿童的心灵,都有一根美丽的弦,教师用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去拨动它,学生的心灵必然会奏出一曲曲动听的歌。”
他常常想起康德的话:“世上有两样东西最使他敬畏,那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因为仰望,所以看见;因为心中有美丽的道德,才能看见头上美丽的星光灿烂。”帅宁华坚信康德的箴言。他说:“教师是行走在校园里的文化符号。从学生德性成长的角度看,教师无论自己是否意识到,他自己就是天然榜样、‘直观的教科书,是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资源,而且是学生品德成长中的重要他人、第一资源。”他常常提醒老师们要“倾注关怀,收获爱心;倾注真诚,收获坦率;倾注宽容,收获豁达;倾注公正,收获正直;倾注责任,收获自信,用自己人格的魅力飘飞引领学生德性成长的旗帜”。
2012年3月2日下午,川港小学“感动川小”微博上线,并发布了第一条博文:用微博的力量让孩子的教育更美好。微博由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优秀老师担任管理员和组织者,根据广大家长与孩子的需求,设立教师风采、父母学堂、小故事大道理等板块,使广大家长足不出户就能学到最新的家庭教育知识。
“今年的春天有点冷,川小的‘围脖就来了!”“希望川小的微博能成为家长最亲密的家教辅导员。”“我的孩子作业总是拖拉,请问有什么好办法?”在学校微博上线首日,许多网友发来祝福,也抛来问题。网络便于搜索、方便快捷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在学校微博运行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魅力教师”传递着至真至善的师者光辉和至深至纯的师德力量。
阚萍老师工作兢兢业业,30年来一直担任低年级班主任工作。在一次学期快结束时,一次意外使她小腿骨折了,绑上石膏后行动不便,医生嘱咐她在家卧床休息。然而,阚老师没有请一天假。她所带班教室在四楼,但仍每天拄着拐杖坚持上课。通州电视台率先报道了这一感人事迹。
“顾程亮老师学的是美术专业,辅导的学生美术作品多次在全国的大赛中获奖。然而,当学校需要一名教师担任英语教学工作的时候,她主动担当起了这一重任。作为一名非专业的英语教师,她深知:只有比别人付出更多,才能收获更多。”
“提起顾磊磊老师,通州区业余篮球界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篮球队带得棒,为人很直爽;提起顾磊磊老师,家长们会竖起大拇指:孩子交给他放心,体育成绩好,思想道德水平高,总之就是两个字——‘放心。”
……
帅宁华校长很珍惜这样的寻找,他希望寻找到的每一个名字都不仅能使校园生辉,更能触动师生和家长的心灵。在“2012,感动川小人物”评选启动仪式上,帅校长邀请全校师生及家长当评委。他们见证着一个又一个平凡而闪亮的名字出现在推荐表上: 走进学生心灵的良师——赵莉丽;严谨智慧的“电脑人”——周一平;充满诗意的“领路人”——阙春华;朴实无华的“守望者”——黄蕾;勤恳踏实的“海子牛”——陈新宇……
这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涌动着不息的教育激情和生机,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澎湃着勇往直前的赤诚之心和探索之心。
因了儿童的需要
忆故屋、摸鱼池、报春园、知耕篷、自炊乐、百草亭、钓鱼台、打谷场、种子室、毕业林等景点诗意地栖居于“生活德育”活动基地——“玉米人农庄”。和煦的阳光,芬芳的鲜花,撒娇的羔羊,嬉戏的小鱼……成为孩子们的神往。面对粉红色的花瓣、鲜嫩鲜嫩的绿草,孩子们的纯真童趣得到释放。有同学说美丽的田园春景不能画在普通的纸上,而要画在农庄的墙裙上,把春天留住。还有的同学说:我们也要体验一下远古时代的人在岩石上作画的感觉和激情,于是孩子们自然地分成两组忙碌开了。
他们各自寻找自己喜爱的石块,有的在牛棚边惊喜地发现了一块形同大象的巨石,有的“抢占”了都史院残留下的大条石,有的守住小羊棚边的老土墙。他们四五人一组各有分工,并对眼前的春景进行了拓展。他们讲述原始人为了生存,在漫长的生活中用陷阱来捕获野牛,用打制的石斧石矛去刺杀山羊和驯服鹿的故事。他们讲述着原始人为什么画画、怎样画画以及原始岩画的特点。他们大胆想象,把“玉米人农庄”里饲养的各种小动物加以综合,变成一个个“四不像”,并寄以自己的愿望。舞蹈、打球、春游、捉鱼、鸟头人物、犀牛、菜花都是他们表现的对象。他们试着用各种材料在墙裙上、石头上、老土墙上作画。他们欣赏着石头上五彩缤纷的人物画和活泼而具有个性的点彩笔触,探讨着在老土墙上用竹棒刮画出来的浮雕效果。大自然的美丽春色和古文化的岩石画陶冶着孩子们的心灵,几个小时过去,玉米人农庄里的墙裙、老土墙、一块块静卧在田头、河边的石头都好像说起了话来。
这种境界,不是直白的说教,而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生活德育”的陶冶。
走进川港小学的校园,同样能感受到一种文化底蕴、智慧力量的自然流露,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并具有了共同的文化追求。这时,你想找一找这所学校的德育在哪里,似乎找不到。但是,你又会觉察到身边处处是德育,就像你所置身的周围的空气一样。
漫步在栽满金桂的白华甬道,你会被静静地站立在一丛丛杜鹃花里的“成语灯箱”所吸引。暗含着德育要求的中华成语千字文被独具匠心地制作成图文并茂、玲珑精致的“成语灯箱”群,课间嬉戏的孩童常常三五成群地,对着上面的成语绘声绘色地比划、讲述。学校的“成语德育”课程还借助成语专题讲座,讲成语故事比赛,读名著集成语展览,成语表演活动,学成语、学做人、促成才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用成语,感悟成语的魅力,接受成语的教化。
“名言德育”课程是川港小学生活德育课程中的又一个亮点。学校把“教育=不许学生做什么”改成“教育=允许学生做什么”,以前校园中“不许打闹”“不许乱写乱画”“不许大声喧哗”等一条条警示语,都已换成“轻声慢步,不扰他人”“从我雪白的身体上,看见了你美好的心灵”等学生们自创的亲切的“道德提示语”。学校将这些警示语及其创作者的照片一起制作成精美的壁挂,谁的“名言”写得妙语连珠,哪位同学“牌”上有名,成为师生们关注的焦点。各个班级的同学按照学号,每天依次负责推荐亲自撰写或改编的一句、一段富有教育意义的话,用正楷字端端正正地写在“每日赠言”栏内。由推荐人负责,根据推荐和撰写的赠言主题,写一篇切合实际的简短的演讲稿,然后在上语文课时进行演讲。“每日赠言”、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和主题班会,成为川港小学学生展示自己思想、人格、才华的重要窗口和阵地。
实施名人名言教育还通过“学、立、行、查、评”的五字教育途径,让学生找差距、明事理。学名人精神,明名言要义;剖析自身情况,确立行动目标;根据名人名言的精神去行动,以名人引路;定期检查自身的言行;自评、班评、校评层层推进,班级设立评比栏,进行积分量化考核,每周评比,月月总结,学校每月评出“学名人名言做优秀学生”单项标兵和综合先进,整理事迹,在校刊发表或在学校橱窗张贴宣传。学校还组织同学们竞选“小伟人”,把“小伟人”伴随名言成长的进步及成绩展示出来,形式新颖,朴实动人。
生活德育课程是实施生活德育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的主体空间,正是认识到其重要性,帅宁华校长按照综合性、开放性、选择性的原则,不断完善德育课程,使其向着儿童今天的存在境域全面展开。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帅校长特别用心,取例生动鲜活,特别是注意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之乐学,学之有用,学之有效。像“节日德育”“成语德育”“名言德育”这些极富魅力的课程,又都是建立在厚重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这些课程的设置为学生虔诚地接受生活德育阳光的沐浴提供了精神通道。
为了进一步体现校本特色,帅校长还组织部分骨干教师选编了校本教材《川港小学学生道德生活手册》《大德盈香》及《身边的朋友》。这些校本教材将学生的道德养成连缀成一个系列,承载起学校文化的特殊担当,形成独有的文化品格。教材不但有着与时代接轨的先进理念,还散发着浓浓的经典文化的书香之气,令人感到思想厚重而又耳目一新。课程文化的形成,固化成为亮色的文化风景,师生在这种课程文化中,不但学到了其他课程学不到的东西,而且经历了其他课程无法经历的生命体验,凝聚成一笔无形的文化资产,儿童就在这文化创生的升值中收拢起幸福。
不管是活动基地的开发还是德育课程的设置,在帅校长的心里,其目的都只有一个,“真正触及孩子的心灵,唤醒和鼓舞他们的道德自觉,焕发道德力量,最终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时,学生生活上求自理,学习上求自强,情感上求自控,思想上求自立”。如何实现这一目的?帅校长通过实践这样回答:“循着儿童的视野去看待德育工作,用儿童的兴趣去策划德育活动,把德育诉求变为儿童的需要,点燃儿童情感的火花,从而为儿童营造真正的‘主体在场的德育生活。”
“让德育如呼吸一样自然”,这是帅校长实践生活德育的一贯主张和追求。在连续的咀嚼中,“生活德育”的橄榄被孩子们嚼出了酸酸甜甜的好滋味;在连续的发掘中,“生活德育”的蚌壳被孩子们挖出了晶莹剔透的闪光珍珠;在连续的回味中,“生活德育”的脉搏被孩子们真切地触摸。我们相信,穿越山川的阻隔,扑向山外广阔的生活原野,帅宁华校长的“生活德育”之旅必将越发欢腾与畅达!
责任编辑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