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的“舍”与“得”
2012-04-29郭莉
郭莉
分析人士指出,在绿城断臂卖地的阵痛过后,多元化发展举动可能暗含一些转型的信息
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不久前宣布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绿城将进军农业。
宋卫平表示,在经历了卖地卖楼卖项目卖股权,绿城活过来了。并明确向外界宣称,再也不去土地拍卖现场,也不再买地了。暂别房地产市场的宋卫平告诉外界,接下来他要把一部分精力放到现代农业上。“老早就有做农业的想法,以前没有精力去做,现在快失业了嘛。”
宋卫平透露,除了做农业,绿城还将投资养老地产、加大保障房的开发力度。从单一的房地产开发,到做农业、投资养老、开发保障房三足鼎立,绿城的多元化道路只是一时兴起吗?
分析人士指出,在绿城断臂卖地的阵痛过后,多元化发展举动可能暗含一些转型的信息。其中透露出要让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思路,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而绿城此番吃亏,也与专一高档地产不无关系。这种模式使得绿城在市场平衡期时可获取高利润,而在市场波动期也相应地要承受较大的风险和压力。
断臂求生
近年来,围绕着绿城刺激眼球的新闻一次又一次爆发:从“收购门”、“信托门”,“卖地门”,再到从香港退市的传言,这家公司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在地产调控风声鹤唳的关头,很多人似乎忘记了绿城著称于世是因为其“卓越的品质”,取而代之以“地产调控的风向标”。
绿城一直就是一家激进的公司。楼市高潮时,它一掷千金,是土地市场的豪客;调控时,它成为最危险的公司:2005年调控,绿城涉险过关;2008年调控,绿城命悬一线;而此次调控,使得它瞬间危在旦夕。
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曾经说过,绿城是中国最优秀的房地产公司,如果绿城倒了,那将是行业的悲哀。该倒闭的应该是那些产品做得差、对客户不负责的企业。
据调查,绿城在“居民居住满意度”优秀企业排名中名列第一,在物业服务、工程质量、规划设计、销售服务、企业形象、业主忠诚度等全部6个分项评比中,绿城囊括六项第一。
显然,宋卫平把这顶桂冠看得非常重,这也是绿城所追求的目标。只不过,正是这种优越感也让理想主义的宋卫平在几年前选择了扩张之路。
调控却让绿城感到十分窘迫。
2011年底,绿城负债率达148.7%,同比上升16.7%。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抵押银行存款共58.8亿元,仅为上年三分之一。资产负债率曾在内地所有上市公司中位列第一,坊间几度传闻它将成为此轮房地产调控里第一家倒下的开发商。
绿城为自己曾经的“野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009年,宋卫平曾经主动给自己设了一个“局”:三年破千亿,销售额超越万科。然而这一刻已经渐行渐远。
中原地产华北区董事总经理李文杰表示,绿城的高负债率源于它较高的资金杠杆率。过去两年,绿城在全国利用资金杠杆借债、合作等方式拿了不少土地。同时,绿城的高端产品本身受市场影响也较大。
宋卫平将过去的一年比喻为逃荒年代:一家有五个孩子没有吃的了,靠吃草根、树皮,树皮都吃光了,按照能力只能活下来两三个,这时卖掉几个到其他人家去,是一件非常沉痛的事。为了度过危机,绿城出售了20个左右的项目,让合作伙伴中更有能力的去抚养。80%多的项目还是留下来了。2011年底到2012年4月,绿城连续转让6个项目,回流现金近60亿元,才在“生死线”上缓了一口气。
绿城两次“疯狂的变卖”都发生在今年6月。此前,资金链断裂的传闻一直缠绕着绿城。
6月8日,绿城宣布与九龙仓达成认购及投资协议,向九龙仓定向增发股份和可换股证券,交易金额总计约5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1.6亿元)。完成配发后,九龙仓集团持有绿城中国24.6%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
据了解,根据绿城与九龙仓的投资协议,绿城的净负债比率必须维持在100%上限以下,九龙仓的目标是恢复绿城的财务灵活性。
不到半个月的6月22日,绿城又将其在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天津等地的9个项目的一半股权转让给融创中国,收取对价33.7亿元。此外,绿城还在上半年先后转让了上海外滩地王、绿城广场、无锡香樟园、台州等地的项目股权,回笼资金约51.1亿元。
宋卫平个人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作为绿城第一大股东,他的股份被稀释至25.45%,仅略高于九龙仓的24.6%。
不得不承认,绿城此次“断臂造血”卓有成效。据透露,绿城计划通过资产出售来降低债务杠杆,并向其与融创中国和九龙仓等投资者建立的合资企业出售项目。通过向其与融创建立的合资企业出售项目,绿城预计会在2012年下半年获得24亿元现金。
在李文杰看来,通过和九龙仓、融创等的合作,绿城确实获得了不少转机,也使它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绿城的资产负债率由去年年底的148%,降至今年上半年的93%,目前降至70%,预计年底维持在65%左右。绿城目前的负债率情况已不再是问题。
9月5日,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已将绿城中国的公司家族评级从Caa1上调至B3,其高级无抵押评级Caa2上调至Caa1。穆迪分析师称,九龙仓集团有限公司对绿城的投资已经稳定了后者疲弱的财务状况。
正如此前宋卫平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宣称,绿城以后可能不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公司,但它会很稳健,会更多地把精力放在把产品做得更精致完美。
转型挑战
很显然,绿城并非一家战略能力很强的公司。
2008年首轮调控之后,万科已经开始从产品结构到公司管理结构等一系列调整,但绿城仍迷失在拿地的亢奋中。豪掷323亿买地,成为当年买地最多的公司。
当时很多房地产企业都已经开始转型,或分散经营,或转向商业地产、旅游地产等领域,就连一贯专注于住宅地产的万科,也悄然进入商业地产领域。
不过,受到长期的调控压制,宋卫平在公开场合曾经坦言,绿城团队多少有些“萎靡不振”。同时,调控也让其反思:打了败仗的绿城,是时候开始摆脱“三高”标签,不能再依附高负债而快速成长,而是要走上稳定发展之路。
绿城初尝稳健果实,是从代建开始的。所谓代建,即委托方出钱或地,绿城出人出品牌,向委托方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这种模式的好处显而易见,品牌输出和管理输出,是绿城的核心竞争力。
代建是一种不受财务制约的发展模式,包括万科、中海、保利等大型房企,近年来都在探索代建模式。但成立独立公司运行的,只有绿城一家。
几经卖地卖股之后,绿城代建的决心尤其明显。宋卫平不止一次公开表态,未来他的工作重心将转移到代建上。“希望在今后两至三年内,把绿城经营成全国保障、安置房领域的最大开发商。”
根据公告,截至2011年12月31日,绿城建设已签约项目共计61个,总规划建筑面积约1250万平方米,总收入1.99亿元。代建模式对绿城未来的意义重大,但是对目前绿城的贡献甚微。
绿城转型的第二个方向是养老地产,进展也不算顺利。2007年开始,绿城开始对养老地产进行专题研究,并总结出一套清晰的模式。
据了解,目前绿城正在开发50万平方米的养老地产项目,预计两年后可交付使用。该养老地产可能与普通住宅开发模式无异,但将会更加注重对老年人的服务。虽然经过预估,养老地产利润可能只有普通住宅地产的30%-50%,但绿城还是毫不犹豫地决定大加发展,仅在杭州周边,就准备做10个项目,将来还会将养老地产和旅游地产结合起来发展,以养老地产带动旅游地产。
除了养老地产之外,绿城已经开始在浙江嵊州试点5000亩农业区项目,做2-3个超过5000亩的农业区。据了解,10年左右时间,绿城将做几十万亩的农业区。与此同时,绿城已经和浙江省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同时,绿城现代农业公司即将挂牌成立。
扩大保障房代建、投资养老地产、成立农业公司??激进的绿城开始转型稳健行业,不禁有人疑问:绿城为什么会剑走偏锋,进入这些收益率偏低的领域?
今年6月在与九龙仓签约的现场,宋卫平的一番话已表露了其心迹:“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事,只是为改革开放以来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用心造房子。如果没有调控,我们公司的境遇不会是现在这样。”宋卫平略带忧伤地表示,他改变不了大环境,所以只能去适应。
“我们只是一个中型房企,经过这一役,我们也知道企业的脆弱。傻瓜才做大,这种环境不适合做太大,融资成本又那么高。除非你去医院做手术,把心换成钢铁的。以前要做大,是因为我年轻。”宋卫平近期公开表示,他将不再追求企业的规模。
对比绿城4年前的意气风发,一年以来卖项目的惨痛经历,让绿城饱受煎熬,绿城也不得不开始艰难转型。对于几年间的起伏跌宕,宋卫平毫不隐晦,从2009年至2010年间绿城花300多亿拿地,到在内部卖儿卖女,这个过程非常惨痛。
最早的时候,绿城以开发豪宅而闻名,所面对和服务的一直是先富裕起来的人群;而在农业和养老地产这些新的领域,绿城要面对的将是数量庞大最普通不过的人群。
卖项目、促销,上半年绿城几乎就是围绕着回笼资金这几个关键词在忙。随着资产负债率逐步下降,绿城的压力也小了许多。而根据穆迪的研究报告,今年前7个月绿城获得签约销售额260亿元(包括合资企业项目),占其2012年全年400亿元目标的65%。而绿城在全国24个城市的93个项目,2012年上半年的平均售价为18744元/平方米,同比去年下降了11.4%。
“经过一番折腾,绿城已经不是几年前的绿城了,元气大伤。”业内人士指出,绿城需要一个休养的时机,用较长时间来调养自己。
同策房产研究总监张宏伟表示,也许正是这些困境,促使绿城想要投资农业、养老地产,酝酿多元化的转型。
其实,宋卫平的转型忧虑其实也是很多房企所担忧的,而从绿城开发养老地产、保障房的定位来看,可以看出绿城的确正在悄悄地发生深刻的变化。当然,绿城是否真的会把做保障房和养老地产作为一项重要的领域来投资,还要看他们后期的实际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