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的春天来了
2012-04-29周竟成孙昕荷
周竟成 孙昕荷
文化是城市的名片,是群众的根本需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号角,文化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安徽合肥抢抓机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带动了全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面旗帜。今年初,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质量,合肥蜀山区政府又投入“真金白银”,加大了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近日,记者就蜀山区文化的现状及发展规划采访了区文化局长罗昕。
记者:罗局长您好,自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全国都迎来了文化大发展的机遇,请您结合本区的实际,谈谈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面有那些部署?
罗局长: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各级政府对文化工作都十分重视。我们蜀山区政府不仅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更是抢先一步落到实处。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打造文明健康的文化娱乐场所,今年,区政府投入1500万的“真金白银”用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打造“文化惠民工程”工程项目。具体分为:
第一,在辖区内所有的镇区、街道、园区(下简称“政街园”)各建立一个文体活动中心,一共是11个中心,这些中心是按照一级文化站的标准建设,第二,要建立20个文体活动广场,而这些广场将重点选择老旧小区和行政自然村,因为新建小区一般都规划和建有文体活动场所,而恰恰是在老旧小区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相对缺失,同时这些小区大多都是老住户最为需要。第三,蜀山区率先恢复文化站建设并一改以往代管的局面,确定专人负责。以文化站为龙头,通过选拔,打造一批有地方特色、有传统文化色彩、有亮点的、还要有一定水平的特色团队。目前,这项“文化惠民工程”已经紧锣密鼓地布置下去,各个政街园的项目选址已经完成,现在已经进入规划和招投标的程序。
“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完成后,蜀山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达到全区覆盖,这是我们的基本目标。
除此以外,2011年,蜀山区投资1.3个亿,规划建设了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三馆两中心”。主要是区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和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另外还包括一座现代化多功能剧院。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2013年上半年将交付使用。
不仅如此,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蜀山区还将要建立44个社区书屋。当前蜀山区的农家书屋已经做到了全覆盖,如果44个书屋建成后,蜀山区所有的社区和行政自然村也达到了图书的全覆盖。
在紧抓特色团队的同时,区里还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如近期举办了第三届幸福家园家庭才艺大赛,第三届戏曲票友大赛,包括每年都举行的“蜀山春晓”新年音乐会。公益电影一年放映200场,把全部的行政自然村走遍,每个村巡回2—3次,也做到全覆盖。
记者:十七届六中全会后,文化作为一项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请您谈谈蜀山区在扎实推进文化事业的同时怎样打造文化产业的同步发展?
罗局长:我们蜀山区不仅群众文化丰富多彩,产业文化也是精彩纷呈,从总体上来说文化产业分为两大部分:科教文化产业和休闲演艺文化产业。这两部分是蜀山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柱,而科教文化产业是最大的亮点。
首先从行政区域来说,安徽省出版集团、安徽省报业集团、安徽省即将投入使用的光电中心、合肥市广电中心、合肥最大的奥体中心、合肥大剧院等标致性的文化建筑、体育建筑都在蜀山区落地,无形中提升了蜀山区文化的氛围和档次。促使蜀山区文化产业的结构和GDP贡献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隶属于蜀山区行政辖区的高新区,是国家级开发区也是科教文化产业的主场。
蜀山区与南京顺天集团合作打造的文化产业孵化区——顺天世纪之窗,近期内场装修已完工,目前正在进行招商的工作。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顺天世界之窗体量不大,但是它是一项科技孵化的文化创意产业,产生的能量以及对GDP的贡献将是巨大的。
另外,隶属于蜀山行政辖区的政务区,专门规划出一个园区,打造科教文化创意产业园,近期已入住了数家项目,主要作为文化产业创意发展。
1912酒吧街是休闲文化的代表,该项目从南京引进,由蜀山区党委政府进行招商、落地、对外经营的全部工作。1912酒吧街坐落于蜀山区黄山路和怀宁路交口,分为西区和东区两个街区,合肥是南京1912集团走出江苏选择的第一家城市。
1912街区体量大,业态丰富,聚集了俏江南、法国皮尔卡丹旗下的马克西姆餐厅、万宝的高档酒庄等餐饮业国内国际的一线品牌。前不久,90岁高龄的皮尔卡丹本人亲临合肥庆祝新店开张。
除了餐饮,该街区从婺源引进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古戏台,原汁原味地在街区安装起来,成为蜀山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那里经常进行一些演出,近期将开展周末广场等文化活动。
另外1912街区和安徽省黄梅剧团签约,建立了严凤英大舞台,目前还在装修中,是一个又千人座位的剧院。建成之后主要演绎黄梅戏、庐剧等安徽传统剧种。1912街区另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包括蓝枪鱼、回归、1998等一系列国际知名酒吧坐落于此。1912街区的经营理念就是打造合肥亮丽的客厅,让所有来合肥的人能够在此停留一天。
蜀山区影剧院的数量和水准在全市、全省都是最高的,国购广场的凯得利、梅山至新城的保利影剧院、左岸影剧院、幸福蓝海影剧院,已经形成了一道系统的院线。建在1912的中影国际影院对外营业后,其管理技术、放映技术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是合肥放映水平最高、密度最大、效果最好的一家影院。一般来说,家庭影院放映是5.1声道,其它电影院是9.1声道,而中影国际影院已经达到了14.1声道,该技术是我国自主研制,其屏幕10x24米也是目前我国电影市场上最大的一块屏幕。
蜀山区的休闲娱乐文化产业,是其他区域所不具备的。在井岗镇的农业示范园区有一个民营博物馆群,以源泉徽文化博物馆、子木园博物馆、铜文化博物馆形成的博物馆群将融合历史、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那里的藏品和规模都达到了国家级的水准,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基层文化名人都对其赞不绝口并给予很大的肯定。今年蜀山区将投入1000万作为园区的改造和升级。
蜀山区还有两个大型的古玩市场,这也是重要的一项文化产业项目,一是蜀山区自身打造的、坐落于琥珀山庄下沉广场的琥珀精品古玩城,另一处是在政务区的天辉古玩城,体量大、效果良好,交易丰富。
记者:您多年从事文化工作,请你谈谈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罗局长:我从事群众文化工作近20年,从十七届六中全会后,文化事业的春天是真的来临了。
以前,虽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基础薄弱,但是群众文化活动还是开展得丰富多彩,这说明文化生活是群众的一相本质性的需求。自从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从中央到地方对文化的重视完全不一样,我们文化工作者感到自豪、自觉、自信,并积极地投入到文化事业当中去,闯一片天下,干一番事业,有一番作为,我们现在延伸为文化强省建设、文化强市建设,延伸到蜀山区就是文化强区建设,作为区级,我们的文化产业是全省领先,我们编制了十二五以致延伸的就是文化建设发展纲要,4月底定稿,在理论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上,去引领蜀山区文化发展和前行。党委很重视,反差非常大,现在的党委和政府对文化的重视,是真正意义上的重视,过去很多是停留在口头上,有很多的客观原因的制约,但是现在确有不同。我们相信,未来只需5年的基础建设,我国文化建设的软件、硬件都将发生一个质的飞跃。这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