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供应链或变得脆弱
2012-04-29
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使亚洲过度依赖欧美市场的出口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亚洲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被寄予厚望。然而因日本钓鱼岛“国有化”闹剧引发的连锁反应,不仅使中日经贸进入寒冬期,伤及两国经济,也将对亚洲供应链乃至全球经济产生冲击。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时报》对中日就钓鱼岛争端可能引发的贸易战表示担忧,作为澳大利亚两个排名一二的贸易伙伴,中日贸易战或许会伤及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地区经济。奥罗伊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主任泰列维尔表示,在华日本工厂生产的中断可能会影响供应链,最终暂时影响到澳大利亚商品的需求。由于目前全球经济和贸易形势并不好,此次事件不利影响增加。东亚成长模式的亚洲工厂取得成功,供应链遍及整个地区经济,一些企业的关闭将给亚洲工厂模式带来风险,使得供应链变得脆弱。只有政治稳定才能使得地区企业准确无误地获得跨境的零部件和劳动力资源。
中国有学者表示,亚洲供应链是全球经济循环中最为关键链条之一。亚洲各国经济体大多没有专攻生产某种类的成品,而是专注于产品生产的某个环节,并且各经济体之间形成了垂直整合关系。数据显示,过去10年,亚洲的供应链越来越以中国为中心,而日本在地区供应链中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中国、韩国、中国台湾的中间产品贸易均保持顺差。
由于亚洲供应链对全球贸易增长意义重大,因此钓鱼岛问题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也会逐渐显示出来。南非标准银行集团的经济学家史蒂芬表示,全球供应链相互联系、错综复杂,一旦中日在互惠互利方面不再可靠,将是令人疯狂的事情。希望保持理性。
而作为东亚地区的经济大国,中日经贸关系如果发生重大波动,也会波及整个亚洲甚至全球的经济格局。亚洲许多国家都希望在非关税壁垒、跨境合作及物流等方面加强合作,以抵消来自欧美的不利影响。
中日两国分居世界第二、三大经济体,两国经济总量堪比美国,两国拥有的外汇储备加起来超过4万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资产四成以上。两国贸易更是对世界举足轻重。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发表的数据,中日贸易额在2011年为3427亿美元,是日美贸易1949亿美元的近两倍。
日本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中间产品供应国,对中国、韩国、中国台湾的中间产品贸易均保持顺差。日本是中国最重要的中间产品进口供应国,在中国从亚洲进口的中间产品总额中所占份额超过了三分之一。如果中日关系持续紧张,将会进一步导致日本中间产品供应下降,中国作为亚洲供应链的核心制造环节也会受到影响,并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事实上,当全球度过金融海啸的严峻冲击后,相对于欧美国家经济复苏的迟缓,2010-2011年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高度成长,成为带动全球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但今年以来,受欧债危机溢出效应影响,亚洲整体贸易形势显示出逐步恶化的趋势。根据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对世界贸易动向每月调查统计显示,今年1至5月,全球贸易量同比增长2.6%,大大低于去年8.5%的增速,而一向被视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亚洲出口仅增长2.6%,较去年的12.1%出现大幅萎缩,亚洲出口正以2009年4月以来的最快速度在恶化。(来源于《经济参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