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档案全面质量管理实现工作标准化
2012-04-29张琳娜
张琳娜
档案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勿庸置疑的。但是为经济建设服务本身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包括很多方面。我们不能一提到为经济建设服务,就狭隘地与获得多少经济效益划等号。因为保存档案的目的不是为了谋求利益,获得利润,而是为了造福于人类,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创造某种基本的条件,所以它的效益最终大多表现为社会效益。档案质量是档案的生命线,档案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效用。我们每个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必须树立档案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使档案质量不断提高。
一、档案质量是档案的生命线,档案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效用
我们每个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必须树立档案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使档案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克服了以往工作环节、工作程序的重复雷同,将文件和档案作为统一的系统工程加强文件管理的超前控制,保证了档案的质量,从而充分发挥了档案的作用。档案工作者提前介入文件的生命周期,从信息源头做起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一致欢迎。这种思想主要来源于为解决文档分离,使电子时代档案工作从根本上动摇而提出的,也是解决现实文档分离的根本办法。
我国档案工作在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建立了各级各类档案室、档案馆和档案事业管理机构,构成一个严密完整的组织体系文件,也经历着从现行文件阶段到机关档案室阶段再到档案馆档案阶段的生命运动过程,也存在着类似文件中心的管理中间性、过渡性半现行文件的机关档案室。然而笔者认为,这并不排斥文件中心在我国建立推广,只要注意文件中心的适用范围后,它可以成为我国档案管理机构的有益补充。从目前试点的模式来看,文件中心在我国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文件中心能改变中小机关档案工作薄弱的现状。
二、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中间环节
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做好文书处理工作则是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日益丰富的工作实践表明,虽然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各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由于文书是档案的来源,档案是文书的归宿,所以,两者又是文档工作流程中紧密相关的工作环节。因此,我们要强化系统思维意识,树立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与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同行的工作指導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把住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入口关,做好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工作。
公文制发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性前提提高案卷质量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可靠保证,不断深化的工作实践证明,案卷材料收集的是否完整是决定和影响档案价值的因素,而立卷方法问题与案卷装订质量问题则可能是决定和影响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质量的操作性因素。因此,在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进程中,我们必须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立卷方法问题,以有利于档案标准化管理中的分类和检索,另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案卷装订质量问题,以有利于档案规范化管理。
三、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1.档案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所谓档案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单位领导档案工作全体人员参加的,以科学方法为手段,充分发挥科学管理和专业技术的作用,建立一套贯穿于档案形成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从而保证高质量的档案。其核心是强调提高档案工作水平,以保证档案的高质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全体人员参加
档案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档案形成过程中的所有人员,如各处(室)所的领导、文件起草人员、定稿人员、档案员等人员的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共同完成公文处理和文件的归档及档案管理工作。树立“档案质量,人人有责”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的完整性、统一性,也才能保证电子文档的及时传输和电子文档的及时归档。
1.2全过程控制
从公文的起草、审核、印制、传递、执行到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编研、开发利用的整个过程都实行质量管理。
1.3科学的手段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来解决档案的质量问题,不断提高档案质量和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2.解决和改进档案质量问题的步骤
档案现状不容乐观。有的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觉得档案工作不能给单位带来效益,只是花钱不挣钱;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培训;档案管理的必备硬件如档案室、档案柜、微机、档案管理软件等都配备不齐全;室藏档案数量不完整;平时不注意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档案制度不完善;有的单位甚至没有自己的《档案分类大纲》、《档案保管期限表》。解决和改进档案质量问题主要步骤如下:
(1)分析现状,找出档案存在的质量问题。
首先要从公文拟撰开始,各部门、各个工作人员必须经常地、自觉地树立档案质量意识,查找问题。
(2)分析产生档案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3)找出影响档案质量的各种因素。
(4)针对影响档案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计划,并制定解决问题的落实措施。
(5)组织实施解决和改进档案质量的措施或计划。
(6)同计划和目标对照,检查采取措施后收到的效果。
(7)总结经验,巩固成绩,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吸收到相应的制度、规定中去,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问题。
(8)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管是遗留下来的还是新出现的,再从第一步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改进,继续加以解决。
3.档案质量管理的要求
3.1必须牢固树立档案质量意识
档案质量的提高,与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有着密切关系。其中,领导的档案质量意识最为关键,领导同志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认清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清档案数字化是大势所趋,要高度重视本单位档案网络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因此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档案质量意识,用较高的工作质量来促进档案质量。
3.2要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素质,加强管理,完善规章制度
建立内部人员的制约机制。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具体来说,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要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档案人精神。档案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比较强的工作,档案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对档案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档案工作人员要从搞好档案工作、提高档案质量的角度来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领导要给从事专兼职档案工作的人员创造业务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使他们的业务知识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要求。
3.3要把全面实现档案的价值作为检验档案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
每个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要通过加强档案的质量管理,更好地为生产、建设、教育、科研服务,促进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档案的真正价值。
3.4要牢固树立“下道工序是用户”的思想
档案是由多部门、多人共同完成的,不同部门、不同工作人员之间能否密切配合,上道“工序”能否给下道“工序”提供高质量的“半成品”,就成为提高档案质量的关键。如果每个上道“工序”都能把下道“工序”看作是自己的“用户”,为下道“工序”提供质量保证,那么,档案的质量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3.5要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重在提高
优良的档案质量是“生产”出来的。根据这一基本道理,档案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档案管理的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先预防”上来。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
(作者单位:河北省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河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