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 发挥小型水利工程优越性
2012-04-29周国友
周国友
【摘要】 水利工程质量是对水利工程“安全、适用、经济”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安全”是指工程满足运行稳定,“适用”是指工程满足使用功能,“经济”是指工程投入的费用较少。为了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管理,控制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应对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进行改革,使其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关键字】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
小型水利工程鉴于自身条件无法像大中型工程那样有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机构,但是确保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永恒主题,全面实行质量管理是相关部门的共同责任。把讲质量、抓质量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同时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管理工作中的科技含量,是保证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安全和长久发挥效益的关键所在。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小型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及农民增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不乏工程质量优良的精品,但也有部分工程的修建质量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包括:
小型水利工程大多数由乡镇水利站进行组织实施, 而乡镇水利技术人员技术水平有限,更缺乏一定的施工经验,致使在工程建设的施工程序和工程质量上难以得到充分的保证。
水利建设项目所投入的资金为多部门管理,且职能不清,如工赈、农业发展等项目中的水利工程建设并不是由水利部门进行技术把关、参与组织建设的。所以在工程建设中缺乏整体的建设规划,零敲碎打“撒胡椒面”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工程也不是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的,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小型水利工程由于自身投资小、规模小,且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所以很多工程在修建过程中能省则省、因陋就简,使得有些工程出现布局不合理,施工质量普遍不高,而且工程的使用效益低。
工程建设及施工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自我保证体系,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缺乏旁站式的检测施工监督管理,更没有一套完整的监测设备机构和人员。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有关规定
2.1工程建设质量分工负责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部门监督。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质量监督机构履行政府部门监督职能。
2.2注重科技进步和质量管理 有关工程建设的单位都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努力创建优质工程。
2.3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 大中型水利工程以及配套和附属工程,要按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地方小型工程,由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3.对策及建议
水利的质量管理是集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环节为一体的管理,各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实施各阶段的质量。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工程特点,按照水利部有关规定,通过资质审查招标选择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并实行合同管理。
监理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水利行业法规、建设标准,严格履行监理合同。监理单位从保证工程质量全面履行工程承建合同出发,签发施工图纸;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指导监督合同中有关质量标准、要求的实施;参加工程质量检查、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和工程验收工作,加强质量管理程序。
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建设、施工、监理等部门应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检验、测试。通过科学的手段,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严格监控施工质量。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将单位工程质量责任落实到人,明确各自所承担的工程质量责任并签订质量终身负责制合同。
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质量管理同样重要,要彻底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就必须把建设和管理落实到人。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有关单位和个人,并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各类小水工程管理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