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流感的防治
2012-04-29杨汉学
杨汉学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2)10-0029-01
2012年2月中旬,武汉市汉阳区流行一种以高热和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症状的猪传染病,体重10~100kg的猪死亡率较高,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死胎。该病传播快,感染率高。养殖户用氟苯尼考、四环素类、磺胺类、青链霉素等药物治疗均未见好转。笔者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诊断为猪流感,并成功治愈了该病,保育猪治愈率在90%,中大猪在98%。现将诊治过程介绍如下,供参考。
1临床症状
疾病初期病猪眼睑发红,体温正常或略高,部分猪开始减食,但往往不被重视。3~5d后,发病猪只开始拒食,体温40.5~42.0℃,并很快波及全栏。部分病猪出现神经症状:进退不自如、磨牙、倒地抽搐、呕吐,有的猪只耳根部皮肤出现坏死性皮炎,2~3d迅速扩大至颈部,开始红肿,随后发黑呈坏死灶。当饲养员喂食时部分病猪刚一摄食就立即倒地抽搐,呼吸困难,休克;有的窒息死亡,如立刻注射肾上腺素能缓解症状,马上苏醒。怀孕2个月左右的母猪部分流产,怀孕3个月以上的母猪部分产死胎,采食正常的母猪也有死胎和流产现象发生。体温40.5℃左右的母猪厌食或食欲废绝,可见全部母猪乳头及阴户发紫。
2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猪可见肺部呈明显的紫黑色,有大量泡沫状黏液充满气管,咽喉部有坏死灶,心肌有纤维状出血,肾脏有出血点,其他器官无肉眼可见病灶。
3诊断
该病发病急、流行快、传染力强,剖检时气管内充满泡沫状分泌物,肺部呈紫黑色,咽部有坏死病灶;无继发感染的猪场通过采用清热解毒疗法治疗后疗效显著,有继发感者通过对症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50kg以下的猪只感染后死亡率较高,但100kg左右的大猪表现症状严重,5~7d后绝大部分都能耐过康复(有继发感染者除外);部分养殖户饲养的犬、猫也感染发病和死亡;此外,根据妊娠期母猪感染后出现流产、成活仔猪的四肢震颤无力等症状,可排除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等疾病。因此,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可初步判断该病为猪流感。由于没有进行实验室检查,不能确诊最后的病原情况。
4治疗
(1)对病猪进行隔离治疗。对猪场环境、用具用聚维酮碘300倍稀释液喷洒消毒(1次/d),可有效防止疾病在猪场内扩散。
(2)针对肺部病变和咽喉感染情况,用氨苄西林钠(80mg/kg体重)、穿心莲(10~20mL)配合清开灵(5~20mL)及地塞米松(5~25mg)静脉注射。每吨饲料用10%氟苯尼考2kg、喘舒康(主要成分为酒石酸吉他霉素)800g拌料饲喂。
(3)适时测量病猪体温,有条件的可用红外线体温测试仪检测体温(2次/d),对体温高于40.5℃的病猪一律按上述处方进行静脉注射。
以上方法连用3~5d,疗效极佳,保育猪治愈率在90%左右,中大猪在98%。其中一个存栏326头生猪的猪场因及早发现,按上述方法治疗后仅死亡1头。
5小结与体会
(1)笔者推荐上述方法治疗猪3 286头,死亡123头,死亡率不到4%;而用氟苯尼考、青链霉素、硫氰酸红霉素以及球蛋白、血清等方法治疗,死亡率在30%~40%。但上述方案对体温在40.5℃以上病猪疗效不佳,保育猪死亡率达30%~40%,有的甚至更高。可能是因为大剂量的抗生素等药物肌注后不能完全到达病灶,导致有效血药浓度过低所致。
(2)建议不要使用市面上号称包治百病的复方药物。由于复方药物成分复杂,主要成分不足,常出现第一天用药后病猪开始采食,第二天又反弹,持续几天后便开始死亡,导致病情加速发展,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加大了疾病的治疗难度。因此,养殖户在选购兽药时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药物,并多向有经验的兽医咨询,根据具体病情合理用药。
(3)汉阳地区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原先分散的养猪户压缩到三环线以外的3个自然村和1个原种场。由于饲养环境差,猪舍建设拥挤,给疾病的流行造成很好的条件;加上大部分养猪户从河南、湖南、江苏等地外购仔猪,难免有传染病隐性感染者,很容易造成疾病流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病死猪的监管,禁止随意抛弃病死猪,并要求对病死猪一律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大对环境的消毒、清洁工作,阻断疾病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