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中语文课堂焕发生机
2012-04-29冯玉霞
冯玉霞
摘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分层次教学,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应借鉴理科课堂的实用去吸引学生,用语文特有的诗意去打动学生,才能使语文学科变得充实多彩,生机勃勃。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理念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0068-02
作为我们的母语,语文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诗意浪漫,韵味无穷。然而它独特的魅力却无法吸引所有中学生,尤其是理科生。
部分学生甚至认为,语文是母语,即使不认真学习,十几年的耳濡目染,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拿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面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在抱怨其他学科的强势入侵和学生的厚此薄彼之余,更应该思考:数理化学科是凭借什么获得学生青睐?枯燥的数字为什么比优美的文章更具吸引力?数理化教学有哪些特点可供语文教学借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数理化为参照物来审视我们当今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我觉得大致有以下几点可借鉴之处。
一、设置适当障碍,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数理化学科的每个章节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和新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刺激着学生胃口,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却充斥着毫无挑战性的提问,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比如在学习一首诗歌时,询问学生:课文的题目是什么?本文的作者是谁?作者是哪个时代的人?这些连环问,缺乏挑战性,使学生完全没有探究的欲望。充斥着这些无效提问,只能让课堂教学变得平淡无味。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对语文兴味索然。反之,设置明确而适当的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心理。当然问题也不易过难,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及,同样会丧失探究的信心和兴趣。因此,一个理想的课堂问题应该难度适中,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跳一跳摘到苹果”。
二、务实高效,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客观来说,学生对数理化的青睐不见得全是兴趣使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有些学生对枯燥艰涩的数字游戏也是“深恶痛绝”,然而在课堂上依然全神贯注,好似“甘之如饴”。原因何在?学生坦言:不认真听课就不会做题,认真听课就能解决实际问题。数理化课堂的实用恰好符合了学生追求务实高效的需求。在高考的压力下,务实高效就是最朴素的真理。面对这样的现实,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精力和时间真正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放在语文教学的实用性研究上,在语文教学的“实功”上多琢磨,在学生学习的“实效”上动脑筋,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实用。所选的教学内容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当学生意识到学习任务直接与自己的需要和目标有联系时,学习动机就成为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三、及时反馈,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成就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认可的一种愉悦的心理感受。并且,如果由于成功而受到鼓励和表扬,就更加强了这种感受,并会产生继续追求满足的需要,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或工作的兴趣和动机,促使人们再次去获得成功。现在很多学生觉得学数理化很有成就感,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就能举一反三地解决多道难题,就会享受一种成功的喜悦。可学语文却不同,用了两课时间学习了一篇课文,却不知道作用何在,怎能不觉无味?因此,语文课堂也应做到目标明确、讲练结合、及时反馈,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我们可以合理安排,抽出一部分时间,把练笔落实在课堂上,当堂训练所学内容,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端正态度,提高训练效果,落实的更到位。
同时,要注重分层次教学。教师要照顾好每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在教学中,我们尽量给学生以不同程度的提示、启发,使他们均有成就感。如写作方面,对于写作功底好、兴趣浓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在立意、布局、语言等方面逐步提升,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应尽量激活其写作热情,只要有一点进步就给予肯定。因人而异地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并由此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体验到进步与成功的欢乐。
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感性的浪漫和理性的现实必须紧密结合。即追寻语文课的诗意不能离开语文的基础性,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文课必要的基础性训练。因此,我们借鉴理科课堂的实用去吸引学生,用语文特有的诗意去打动学生,就会使语文课堂变得充实多彩,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