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辜的“不吉利数字”
2012-04-29
新闻事件:
近日,北京市质监局消息称,北京地方标准《门牌、楼牌设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于近期正式实施。《规范》规定,门牌号根据阿拉伯数字的顺序依次编号。这意味着遇到4、13、14等“不吉利”数字也不得跳号。
心理解读:
从古到今,排斥“不吉利数字”的现象屡见不鲜;并且广泛存在于不同种族、民族及不同地域的社会文化中。尽管人们讨厌的数字有所差异,但每一种文化中都有那么几个不受待见的可怜数字,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4”是如何悲剧的?
一直以来,数字“4”被认为很不吉利,因为名字不好而受人唾弃,而要理解4的命运就必须提到:语言对人类的控制力。
日常生活离不开对语言的运用。其实,语言不只用来表达思想,还控制着我们的思想。正因为语言对人类的控制力,我们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将“语言表征”和“事实真相”区分开。“4”和“死”谐音,只是语言现象而已,在形成之初只是随意、巧合确定的,然而对很多人而言,“4”的功能也跟“死”的功能等同了起来。于是,4就悲剧了。
僵化的“语言规则”甚至影响我们的行为、伤害到我们的心理健康,慢慢地,语言规则主宰了我们的心理模式,所以不管时空如何变迁,不管情境怎样变化,“4是不吉利的,要避开”就成了永远的行为规范。
4要改变只能改名字了。可改名字真有用?“曾用名等于死”仍然足够被人鄙夷了。
“13”怎么办?
看到4兄弟改个名字就可能转运,13同学着急了:我就算改得天花乱坠,也无法改变那人是“第十三门徒”的事实啊,这可怎么办?还真没办法,因为人类的语言还具有形成“概念”的功能,而这概念经过高度综合、抽象、总结之后,就会脱离具体情境而存在。这对于学习知识其实是有好处的,但在生活中却非常容易“过度概括化”,脱离时空条件而用之。
13的悲剧就在于此。经过人们的高度抽象概括,人们对于“13不吉利”的概念一旦形成,就没人再管当初那顿晚餐是何种情景了。13的“不吉利” 传播广泛,甚至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看来13兄只能认命了。
我们需要控制感
不吉利数字之所以不吉利,是因为跟一些不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从理性的角度,我们可以认为这种联系是不合逻辑的、是语言和现实的认知融合。但是,人从来都不是完全理性的动物,对未知灾难的恐惧也会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我们用尽一切办法想对未来多一些控制感。可惜,我们并没太多办法,于是乎,排斥可怜的不吉利数字,就是人们为数不多的获得控制感的手段之一:“不好的事情会不会发生在我身上?不知道,但是,别的做不了,选个吉利的数字至少是我能做到的。”
同样的道理,选带有4的门牌、车牌会倒霉吗?如果你相信自己会倒霉,那么这种“暗示效应”就将成为一种巨大的力量。与之相反的是“安慰剂效应”,医学中对某些病人来说仅仅暗示他正在接受某种治疗,就足以使他感觉病情好转了。
所以,假如你家门牌号正好是4号或者13号,那一定要告诉自己:不相信,就不会影响到你。(本资料由“中国科普博览”http://www.kepu.net.cn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