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软件外包服务业强于中国的原因探析*

2012-04-29陈维真

中国市场 2012年11期
关键词:信息产业技术创新

陈维真

摘要:本文通过列举印度被誉为 “世界办公室”的主要表现,对印度软件外包服务业强于中国的原因作了较深入地分析,重点阐述了印度发展“软件外包服务业”的八点经验启示,对中国发展软件业应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同时,文章还揭示了中印信息产业 (软件和硬件制造业都包含其中)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提出了对中印信息产业未来挑战与思考的个人意见。

关键词:软件业;外包服务;信息产业;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416.672

印度建国后前30年,服务业增长比较温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印度服务业增长提速,并于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进一步加速。尤其是印度信息产业中的通信业以及备受关注的商业服务业(即“软件外包服务”)异军突起,增长速度迅猛,年均增长率已经接近或者达到20%,①为印度服务业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办公室”。从这点可说明,印度的软件外包服务业强于中国。下面就印度软件外包服务业发展情况及原因,谈谈个人的意见。

一、印度被誉为“世界办公室”

印度在20世纪80年代实行经济政策调整和20世纪90年代实行经济改革以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服务业超常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中的商业服务业增长速度迅猛,使印度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软件制造业”大国,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办公室”。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服务业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印度服务业增长开始恢复,并于90年代加速,年均达到7.27%。21世纪初,印度服务业出现了更高的增长态势。2004-2005财年至2008-2009财年分别增长9.1%、10.6%、11.2%、10.9%和9.7%,年均增长10.3%。其中,2008-2009财年,印度服务业产值(含建筑业)达215544.8亿卢比,占GDP的比重由2004-2005年的60.2%逐步增加到64.5%。五年中,建筑业分别增长16.1%、16.2%、11.8%、10.1%和7.2%,年均增长12.3%。期间,通讯业发展格外迅速,取得了年均增长26%的高速发展。②

(二)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

印度在20世纪80年代实行经济政策调整和90年代实行经济改革以后,一大批从事信息技术产业,电子通讯产业、制药工业、食品加工业、饮料业、服装纺织业、石油化学工业、电力产业、水泥建筑业和旅馆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私营企业或私人财团迅速发展壮大,并很快进入全球化经营。由于从业人员的素质较高,印度成功地培育出一大批目前能够与欧美最好的公司展开国际竞争的公司。这些公司中许多是属于最尖端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行业,如软件业巨头信息系统公司(Infosys)和维普罗公司(Wipro),制药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兰巴克西公司和雷迪博士实验室(DrReddysLabs)等等。

(三)软件产业增长一枝独秀

印度的信息产业一度蓬勃发展,但主要集中在软件行业。印度国家软件公司与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印度的软件产业一直稳定地保持着每年50%以上的惊人增长速度,在1998-1999年的财政年度中,印度软件业的总产值约为46亿美元,占同期印度国民生产总值的1.1%,其中软件出口额达到26.5亿美元,占同期出口总值的6.1%。在2001-2006年间,印度包括软件业在内的信息产业年平均增长率为42.4%,2006年度印度信息产业产值达5540亿卢比(约合122亿美元),比上年度增长了49.4%,远远高于印度一位数的GDP增长率。2007年度印度信息产业产值达195亿美元,比上年度增长59.9%。③印度的软件从业人员现在已达28万。在全球软件开发市场中,印度占据了16.7%的份额,在信息产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印度占据其软件销售市场份额的60%以上。

(四)软件外包服务誉满全球

截止2006年底,印度软件产业产值为245亿美元,占据了其国内整个IT产业总产值76.5%的份额,软件出口占据了整个印度出口总额的20.4%。④印度的软件公司基本都是通过电信网络同欧美的客户取得联系,而这个网络本身的软件就是印度人设计开发的。印度的软件具有质量可靠、价格低廉、时效性强、售后服务好等基本特点,因此赢得了国际市场的普遍欢迎,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地依靠从印度进口的软件。目前,美国航空公司、瑞士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和伦敦地铁的运行软件都是印度人设计的,质量堪称一流,受到用户的高度评价。

二、 印度软件外包服务业强于中国原因探析

尽管中国服务业在总量和增速数据上均优于印度,但服务业比重仍低于印度10个百分点左右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形成更主要的原因来自中国工业持续高速的增长,而不是中国服务业自身发展缓慢。见表一⑤

相比之下,印度信息产业的发展规模、市场总量不及中国,硬件发展相对缓慢,但比较侧重发展“软件产业”,其增长速度超过了中国,软件产业的增加值令全球瞩目。其发生原因在哪里呢?下面做些探讨。

(一)印度自拉吉夫·甘地政府时期就重视发展软件产业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的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就看到了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和强国富民的积极作用,在各种场合大声呼吁高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大力推进计算机教育,以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由于他本人曾当过飞机驾驶员,热衷于高科技领域里的新事物,因此在政府上下形成了重视信息产业的良好氛围,计算机教育得到了有力的推动。拉吉夫·甘地的经济改革使印度的经济又向前发展了一步,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特别为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打下了结实的基础。印度被世界誉为“软件王国”的称号,拉吉夫·甘地功不可没。

后继上台的历届印度政府,也十分重视发展软件产业。譬如,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上台后,对信息产业的发展格外垂青,他甚至表示,“要集中所有的资源,努力使印度成为信息技术大国”。为了使信息产业获得更大的推动力,印度政府设有专门的“信息技术部”,并出台了“信息技术法案”和“信息行动计划”。在政府预算中,信息产业的拨款得到了有力的保证。税收政策出现了明显的倾斜,在软件技术园区实行零税收政策,产品100%出口的软件公司可免缴所得税,软件开发所需的进口软硬件可享受零关税。国家银行的贷款政策也相当优惠,凡设立软件公司或此类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均可较容易地获得低利率货款。

(二) 印度发展软件产业的启示

印度的软件产业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其比较优势的根源在于以下八个方面:

1.政府重视政策优惠

印度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软件出口大国,最关键的是政府的主导作用。印度政府用一套涵盖税收、资金、人才培养与引进、知识产权保护、软件出口、软件基地建设等各个方面的产业政策支持信息产业的发展。独立以来,印度政府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颁布了相应的科学技术政策。1958年,印度国会通过了“科学政策决议案”。1981年,政府对在“自由贸易区”(堪达拉自由贸易区、桑塔克鲁茨电子出口加工区以及政府确定的其他地区)生产电子出口产品的企业取得的利润和利得,实行连续5年免税。1984年拉·甘地出任政府总理,政府主动制定和推动了一系列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提出了“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的口号。制定了发展信息产业,特别是依靠信息产业和软件业的振兴带动印度经济发展的策略。1986年印度政府相继制定和颁布《计算机软件出口、软件开发和培训政策》、《软件技术园计划》、《印度信息技术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扶持政策。20世纪90年代初,拉奥政府开始大力推动自由化经济政策,首先在软件业开始了经济体制的转型,颁布了《软件技术园(SPT)计划》,对IT产业的发展推出了许多新的扶持政策,比如免除进入高科技园区的公司进出口软件的双重赋税,允许外商控股100%,免征全部产品用于出口的软件商的所得税等等。2000年印度再次颁布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信息技术法2000》,新上台的国大党辛格政府延续前政府发展信息产业的扶持政策,并且加大力度。印度政府十分重视软件产品及服务的质量,信息产业部直接对产品质量进行测评、考核,为软件产品的高质量、高顾客满意度提供了保证。印度地方政府也重视软件业的发展,采取了大量的优惠和倾斜政策。当全印度第一个计算机软件园区在班加罗尔创立之初,当地的基础设施极为薄弱,但是邦政府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行融资增建发电厂,扩建电信设施,并且提供世界一流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筑巢引凤;对进出口软件免除双重关税,免征企业所得税,全部产品用于进口的软件商可免征企业所得税,企业的义务只是缴纳园区管理费,激励了软件业的快速成长。

2.抓住机遇快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拉吉夫·甘地政府首先促进电脑软件技术发展。当时在计算机行业,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是所谓“千年问题”,或者叫做“千年差错”,“千年虫”。计算机行业的业内人士则把“计算机2000年”问题称之为“Y2k”问题。众所周知,在计算机刚刚发明的时候,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加快运算速度,人们习惯上用两位数来表示年份。例如,我们通常把1998年称作98年,这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在世纪转换的时候,计算机的程序运算就会出现严重问题,即当进入2001年1月1日的时候,计算机就会显示为1900年。也就是说,计算机将把现在当成历史,而把历史当做了未来。那样,很可能出现混乱不堪的经济纠纷和不可思议的社会问题。虽然,计算机的这个“千年难题”并非不能解决,但是要想克服它所带来的困难,决不是轻而易举的。由于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接通使得这个问题涉及的方面更为广泛,极大地增加了解决的难度。据美国的专家估计,全球解决千年难题的总费用将达5000亿美元,还有一种说法是全球将为此付出6000亿美元的代价。⑥就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印度的计算机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大赚其钱的好机会,因为他们已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印度,仅塔塔咨询服务公司一家就投资10亿卢比,安排10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全力以赴地进行千年难题的解析工作。他们接到国外要求帮助解决千年难题的订单以后,便利用自己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为客户排解他们遭遇的千年难题。用这些专业人员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努力捉住隐藏在计算机程序里蠢蠢欲动的“千年虫”,防止它们给未来带来的严重祸害,保证客户的计算机系统安全跨进21世纪。据塔塔咨询服务公司的执行副董事长马哈林格姆说,该公司参与了85种解决千年难题的不同任务,主要工作是采用等值扩充的办法给“Y2K”转换处理程序,而客户则遍及美国、欧洲、中东和澳大利亚。其他的一些软件公司也开发了许多处理千年难题的软件,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数额可观的订单。

3.教育优先人才聚集

印度的初等教育水平不高,但却特别重视高等教育,即所谓“精英教育”,它为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证。2002年,印度有5所享誉国际的理工学院,它们每年都向国内的信息产业输送大量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印度信息技术学院开始大量招生,各邦的工程学院急速扩大,数量剧增。2002年,印度每年大约培养出8万名信息技术人员,在世界上堪称首位。在“在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更是群贤毕至,网罗一个中等规模软件公司所需的人才只需两三个月即可,而在美国至少需要半年以上。另外,印度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还得益于大量在美国硅谷工作的印裔美国人。他们在美国工作生活多年以后,积累了大量财富和经验,其中一些已开始回国投资。21世纪初,印度进行电脑软件开发的技术人员约为320万人,其中出类拔萃的高级人才有5万多人,全国共有1000多家软件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中,印度已经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软件开发中心。丰富的软件科技人才库是印度软件业发展强有力的后盾。印度政府为了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回国,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一般软件工程师的薪水是国民平均收入的10倍以上,在知名公司里工作的软件工程师的薪水是国民平均收入的30~40倍,一些大公司还提供别墅住房、医疗补贴、教育补贴、无息贷款、优先认股权等一系列优惠条件吸引了大量人才。

4.市场导向自由民营

印度政府大力采取刺激软件业发展措施,大幅度推进市场自由化和民营化。20世纪90年代初,拉奥政府开始大力推动自由化经济政策,率先在软件业开始了经济体制的转型,主要内容包括:允许外国资本建立控股权在50%~100%的独资软件企业,享有与印度企业同等的待遇;将与软件业有关的设备和软件进口关税逐渐降为零,废除进口许可证制度;以出口为导向的软件企业可以自由使用外汇,自由转移资本;减少软件企业的流通税和服务税直至为零,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制度和体系;允许外资和私营企业部分投资电信业,取消印度电信部的垄断,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电信服务业的进步。1996年以后,联合政府的改革是对拉奥政府自由化经济改革的延续,基本经济政策没有很大变化,只是在速度和强度上对拉奥政府的改革进行一定的调整,但全球化倾向更突出了。譬如,全球化倾向的经济改革大大放宽了对外资的限制。投资环境改善之后,许多外国跨国公司第一次将眼光瞄准印度。不仅当年撤离印度的可口可乐公司、IBM公司重回印度,全球500强企业中的通用汽车公司、福特公司、索尼、本田、LG国际、AT&T、壳牌、杜邦等跨国公司也开始纷纷落户印度。90年代以来,印度批准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不断上升,外国直接投资实际流入数成倍增长。为了使印度更快地融入国际社会,印度政府还在一些部门进一步放宽了对外资股份的政策。

5.完善法制保护产权

印度政府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努力保护软件产权。印度是世界上版权法最为严厉的国家之一。印度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打击盗版的需要,于1994年对其1957年的版权法做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于1995年5月生效。该法明确规定版权所有者的权利、对软件出租者的态度、用户备份软件的权利和对侵犯版权的惩处和罚款,使印度成为国际上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法最严厉的国家之一。该法第一次清楚地阐明了版权人和用户的权利,禁止未经许可出售、出租或供给他人出售、或出租任何计算机程序的拷贝。修正后的版权法对软件版权违法者将处以严厉的惩罚和罚款,他们将同时面临民事和刑事指控,包括最高可达20万卢比的惩罚,或7天到3年的监禁,或二者并罚。目前,印度软件用户的版权意识不断增强,软件盗版率下降。2001年印度盗版软件使用率为59%,远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90%以上的盗版率,接近西欧国家的水平,而在1996年为80%。这说明印度的软件市场已经开始走向正常发展,这刺激了软件企业的积极性,也扭转了发达国家对印度软件产业的不良形象,促进了软件的出口。

6.财政支持外资涌入

印度政府切实给予财政支持是印度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拉吉夫·甘地在位时,注意增加对计算机等科技领域加大投入,大力推动科技能力的发展。1997年,印度总理高达视察了巴巴原子能研究中心。他说,“我保证,凡是从未来发展来看是必须做的事情,中央政府将给予大力支持。我完全清楚政府财政紧张的情况,但我仍负责任地做出承诺,甚至我可能不得不牺牲其他一些领域的利益”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的科技和软件业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另外,跨国公司也看好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前景,向印度软件业投入大量资金,促进了印度软件业的超速增长。世界各经济巨头十分青睐印度,IBM公司注资1亿美元研究“深蓝”超级电脑开发;麻省理工学院拟花10亿美元在班加罗尔建立亚洲媒体实验室;英特尔公司将其在印度的投资由1000万美元增加到1亿美元,计划在3年内将设在班加罗尔的开发中心由50人增加到500人。跨国投资为印度软件产业创造了良好的资金环境,使其获得了优先起飞的机会。

7.天然禀赋语言优势

印度曾是一个受英国殖民统治近200年的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英语是印度教育的通用工具。儿童从小受到英语的熏陶,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接受正规的英语教育,到大学毕业时其英语能力与英美国家相差无几。换句话说,其英语思维的能力与英美国家的人们几无二致。由于印度学生的数学水平普遍较高,有些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甚至更高。因此,印度软件人才可以操持英语与任何英语国家的人们实行“无障碍沟通”。而这种无障碍沟通是获得软件出口订单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正如印度班加罗尔计算机协会主席斯里尼瓦桑博士所说,“我们与客户更容易沟通,因为美国和欧洲的整体解决方案都是以英文为基础的,印度人能够完全的理解这些要求。”

8.行业协会大力推进

举措有:为印度和欧洲在软件开发方面寻找合作伙伴;帮助欧洲公司在印度销售软件;帮助欧洲公司在印度寻找软件开发商;鼓励印度和欧洲公司合作开发软件产品,并帮助其在美国、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和本国寻找市场;为国外公司和印度公司的其他合作需求牵线搭桥。软件协会发挥了软件行业组织的重要作用,促进了印度与国外一批软件企业的战略联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

2006年9月8日上午,印度科技部长卡皮尔·赛巴尔部长在北京接受了中外媒体的联合采访,他谈到“印度软件业发展何以如此神速”的原因时认为,有这么几个因素:(1)印度一直非常重视教育,因此培养出了大批高质量人才;(2)由于“英国对印度进行了几百年的殖民统治”这一历史原因,印度人口中相当一部分人都可以说很流利的英语;(3)信息技术产业自身的特点是并不需要特别大的投资,它所需的只是人才、计算机或者信息高速公路,在资本投入上并没有太高要求;(4)政府给予信息产业相对较大的发展自由度,而不是进行过多干预,而且政府还给予“零税收”这样的优惠政策。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促使印度的软件业发展咄咄逼人,而且这一趋势毫无疑问还将持续下去。凭借着“开发成本低、质量高、可靠性强和交货快”等特点,印度软件公司吸引到许多世界知名大公司的投资,比如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中,就有200多家请印度企业开发软件;再比如微软遍布全世界的两万名职工中,约10%在印度。⑧

(三)中印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问题

中印两国在信息产业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都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要引起注意并改进。主要在于:

1.技术创新不足

中国的信息产品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多数通过引进国外技术来实现。譬如,有80%以上的集成电路需要进口,关键软件依赖国外;计算机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里;电视机核心元器件依赖进口。技术引进是中国信息产业实现技术突破的重要途径,由此造成原创性的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明显缺乏。印度的信息产业也是缺乏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品牌。由于过度依赖海外市场和过于提倡软件外包业务,不能够掌握核心技术,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品牌,而且使印度失去了软件控制权和软件产品知识产权的所有权。有资料显示,印度的软件大多都是非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整个软件业是在别人后面跑和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加工厂。发展中国家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仍处于起步阶段,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直接影响了信息产业的竞争力。技术创新不足是包括中印两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

2. 依赖海外市场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规模比较全面,软硬件产值都有较快增长,但整体而言,硬件发展更突出,软件发展基本靠国内市场消化,依赖海外市场的程度不大。印度信息产业过分依赖海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由于国内市场发育不足,印度软件产业总收入的80%都来自出口,而且大部分都销往美国。⑨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某个行业的主要输出对象仅限于另一国的话,往往产生较大的行业风险,因为这样一旦国家之间发生纠纷,马上会影响到这个行业的发展,使本国蒙受巨大损失。如果美国经济出现低迷,印度本国的软件业也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滑坡。例如,2008年下半年自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就对印度的软件出口影响非常大。可以说,对国际市场的过分依赖使印度软件业的命运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埋藏着隐患。应注意改变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的状况,采取适当分散风险的措施。

3.软硬件的匹配

2006年全球软件、电子信息产业、GDP之间的比例为2:4:100,而中国为0.83:4.2:100,软件产业占GDP和信息产业的比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呈现的是一种“重硬轻软”的态势。中国的软件出口额相比印度差距很大。2001年中国软件产业总额为796亿,而出口仅为7.25亿元,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比重,中国软件业的销售几乎全部在国内市场。2001年中国软件产业在全球软件产业总额中的比重为1.6%。2001年到2002年,印度软件出口额为62亿美元,而中国软件出口尚未突破10亿美元。整个上海的软件出口业赶不上印度的一个软件公司。2002年初,张江软件园的目标是实现软件出口达到1.02亿美元的历史性突破,而同时印度仅仅一个INFOSYS公司的软件出口就已经达到5亿美元。印度2006年整个IT产值为122亿美元,其中硬件收入为29亿美元,PC总营业额为14.8亿美元,微机拥有量只有430万台,比重不足0.5%,为中国的1/3;电话人均拥有率为中国的1/4,每千人只有8条电话线;目前全国手机用户为9000万户,PC的总营业额仅15亿美元,而中国的数字分别是2.4亿人和100亿美元。这些都说明印度信息产业的发展中,“硬件弱”已成为制约印度IT业发展的软肋。

(四)中印信息产业未来的挑战与思考

中国与印度既是邻国,又是人口大国,目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两国国情有很多共同之处,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瞩目。中国在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经济总量、国际化程度等方面与印度相比处于领先地位,但经济创造力竞争力、微观竞争力、信息技术竞争力方面不及印度。

对比之下,印度的信息产业存在很多弱点:信息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成套软件”少,低附加值的定制编程多,产品结构不合理,国内市场发育不足,软件人才流失严重等。而中国的软件产业也面临诸多挑战:国产软件市场占有率低,资金不足,软件企业规模偏小缺乏竞争力,软件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软件人才结构不合理,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加强等。为此,中印信息产业在以后的发展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抓好核心技术创新,开发自有产品

中印软件业应该走欧洲软件业发展的道路,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创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发展自主和完整的软件产业体系。在信息核心技术方面,中印都应掌握以集成电路和软件技术为重点的核心技术,从应用开发平台着手,解决好公用应用平台和专用应用产品的生产,大力发展应用软件和应用系统,以应用促发展;以自主安全的操作系统和安全软件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发展自主的基础软件和工具软件。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要加强软件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完善法律规定,建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法律程序,来维护软件产业利益。虽然有多种原因,但立法支持力度不够、⑩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是中国软件外包服务业落后印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建设知识产权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的市场环境,国家的鼓励政策才能真正落实,才能更好地吸引国内外的投资,促进软件公司的良性发展。

3.中国要克服“重硬轻软”偏象

中国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在2006年4月22日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上坦言,中国软件产业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重视硬件、轻视软件的现象,使软件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链条发生“断裂”,影响了软件产业的发展。他认为“重硬轻软”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国内的销售方往往实行硬件、软件捆绑式销售,使消费者误认为“软件是不需要花钱购买的”。国外大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初期以“送软件”的形式出现,也导致“重硬轻软”现象产生。娄勤俭说,中国和美国、欧洲等国情况不同,在中国,进入企业、家庭的电脑大多数被用于打字、上网、游戏等,作用真正发挥出来的还很少。“由于计算机产生的增值与效益并不明显,大多数消费者看不到购买正版软件的收益,”娄勤俭说。对进入中国的国外大型软件公司来说,开发更适宜的软件和加快计算机生产、销售环节预装正版软件的步伐是它们稳定自己在中国市场份额的主要对策。微软公司高级副总裁克雷格·蒙蒂在会上说:“我们公司在中国、泰国、印度等国家开发了供初学者操作的视窗系统,为没有经验、初次使用者提供帮助,这样可以解决软件使用不完全的问题。”“在中国,预装正版软件的措施刚刚开始,所占比例还比较小。但是我们会鼓励销售商做这样的事,”克雷格·蒙蒂说。 与此同时,保护软件知识产权,使开发软件的人“有钱赚”,克服“重硬轻软”的现象其实也是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娄勤俭介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已经逐步加强,措施也更有力。中国在服务器端的软件知识产权保护上比较有成效。“在中国的大企业、银行等内部,都在使用正版软件,因为这同时也涉及到其自身的赢利。”中国软件公司预装正版软件的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娄勤俭说,占了中国市场37%份额的联想集团及TCL等品牌企业的预装能力已经超过60%,平均达到70%,“中国计算机消费正趋向品牌化,这对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有益。”!

4.疏通融资渠道

在软件产业方面,从印度及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要在软件产业领域真正有所作为,单纯依靠政策扶持和引导是不够的,必须借助社会的力量,发展风险投资业,同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实行社会多元化共同投资方式,鼓励大型企业集团、高校和科研院所向软件产业投资,加大软件产业的投资力度。

5.照搬硬套行不通

近年来,印度软件产业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许多人认为,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软件业要成长,必须学习和赶超印度。2006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第28届世界软件工程大会上,参会的两院院士都驳斥了这种观点,他们认为,中国软件产业如果将印度作为学习的样板,将是一个“方向性错误”。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印度与中国软件发展模式完全不同,发展环境也有很大差异。印度的经济总量还大大落后于中国,而且国内市场需求较小,只有走软件外包一条路,印度软件业近年来的红火完全依靠的是外包“一枝独秀”。而中国拥有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海外同行都在拼命抢食中国市场蛋糕,我们却放手优势资源去和印度拼外包,未免本末倒置。据统计,2004至2005财年,印度的IT外包行业贡献了173亿美元营业额,雇用了69.5万名员工,占GDP的比重则为4%。@倪光南说,印度外包虽然增长迅猛,但中国软件市场和产业要全面得多,在技术、应用、安全等各领域都有巨大市场空间,中国软件业亟需走科研产业结合之路。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学部主任杨芙清指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与印度模式大相径庭,印度软件业几乎可以概括为外包经济,印度人才非常善于学习各国软件企业的流程,并能很快熟悉这些流程,承接国外软件。中国要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大型专业化骨干企业,政府引导,产学研结合,面向应用,走“政产学研用”结合的道路,中国软件产业就可以迅速发展壮大。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何积丰认为,中国软件业整体比印度强得多也全面得多。国内业界亟待解决的是定位问题,找到准确的定位,迅速切入产业化发展,抢占国内金融、航天等潜力无限的行业市场,才能真正壮大中国软件产业。

注释:

① 引自《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研究—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比较》,沈开艳 权衡等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P199。

② 《印度经济及三大产业概况》,2009年8月14日,信息来源:中国驻印度经商参处。

③ 数字来源于印度通信与信息科技部统计数据资料。

④ 资料来源于《2006年世界电子通讯工业发展概况》,《中国投资指南》电子版2007年7月24日。

⑤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和CSO数据计算。转引自《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研究—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比较》,沈开艳 权衡等着,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P190。

⑥ 马加力着:《一应俱全印度人》,时事出版社,第251页。

⑦ 《今日印度》,1998年4月号,第24页。

⑧ 《“世界工厂”与“世界办公室”中国印度各有长短》,2006年9月12日,来源:中国青年报。

⑨ 在印度的总出口中,对美依赖程度高达20%,特别是在软件的出口中,对美出口约占60%,因此其影响特别显着。

⑩ 中国有关软件的主要知识产权立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这些对于扶植和推动中国民族软件产业的发展,改善和培育发展软件产业的基本法制环境,促进软件技术和产品的国际交流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执法力度不够,软件盗版现象十分猖獗,严重阻碍了中国软件业的健康发展,也使得风险投资在软件行业中的投资项目屡屡失败。

! 《中国软件产业应克服“重硬轻软”现象》,记者:赵文、周正平,2006年4月22日,来源:新华网。

@ 《两院院士:中国软件业学习印度将是“方向性错误”》,2006年5月25日,来源:中国网。

(编辑:何乐)

猜你喜欢

信息产业技术创新
7524亿元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聚焦电子信息材料发展前沿抢占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先机共建电子信息产业强国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浅方式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我国信息产业“供给侧改革”:对FDI 效应探讨
摩尔定律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