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学习与生活相伴

2012-04-29黄华美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10期
关键词:习题数学知识测量

黄华美

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然而事实上,我们的数学课堂往往存在数学与生活实际脱节的情况,学生脱离实际学数学,只学到一些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却不会应用,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也体会不到数学的价值。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数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一、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让知识和日常生活交融。这样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进而乐此不疲地学习。

1.日常所见的现象中有数学

在教学图形的旋转一课时,我从马路上飞速旋转的车轮、游乐场里旋转的摩天轮、家中必有的时钟、同学手中的玩具风车入手,让学生感受旋转无处不在。但无论旋转的物体是大是小、是快还是慢,它们在旋转时有什么共同之处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结合自己的观察,各抒己见,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从而使学生对图形的旋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旋转性质的心理倾向,因而效果很好。

2.日常经历的事情中有数学

在教学《看图找关系》一课时,我并没有用书中的图,而是结合同学们日常上学所走的路线设计了一张路线图,在这张图中,我们的学校、学校周围的重要建筑都囊括在内,同学们一看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情境走进了课堂,顿时兴致高昂,很快投入到对图中关系的探索之中。

3.身处的环境中处处有数学

学校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场所,将校园内的数学问题充分利用,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要认识长方形或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室内有随处可见的长方形;要学习分数的再认识,书包里的彩笔、钢笔、铅笔全都大有作为;学习统计知识时,现场来个小调查再分析调查结果会倍感亲切……就地取材,会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的更加紧密。

充分挖掘潜在的生活素材,找准每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生活中的经验,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从而激发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二、数学知识走进生活

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复杂的数字游戏,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因此,习题的设计,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使学生感到喜闻乐见。如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我就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在用。这样的习题设计在教学中随时可见:教学“有趣的七巧板”后,布置学生用七巧板拼出一些有趣的图案,学了“圆的认识”以后,布置学生用若干个圆创造一幅美丽的图案等。班级中的一些事务也可以成为数学问题。如结合班级的活动,让学生设计出合理的奖品分发方案;根据班级同学的人数分配各卫生分担区的人数;根据板报的面积设计作品的纸张大小及份数等,这些习题的设计都是着力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实践活动,不可忽视的桥梁

由于不是考试重点,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忽视了书中实践活动的教学,往往只是让学生读一读或是简单讲一讲就了事。其实,实践活动能紧密的联系数学知识与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如让让学生调查一个漏水的水龙头一个小时能滴多少水,从而推测出一天、一年的滴水量;让学生测量一片树叶的面积,从而推测出一棵大树的树叶面积及产氧量……在搜集、整理、统计、分析的活动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本身,还培养了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总之,如果在我们的教学中始终坚持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且反过来又应用、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兴趣化、生活化,就一定会为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

猜你喜欢

习题数学知识测量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