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稿费
2012-04-29周文洋
周文洋
父亲一辈子没走出过群山环抱的老家,如今已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花甲老人。他和天下的父亲一样,用艰辛的劳作供我读完了大学,为了资助我在城里买房成家,他拿出了全部的积蓄。
我搬进新楼的第一年,把父亲接来住了些日子,见我们要交取暖费、物业费、燃气费、水电费等等,他一个劲儿地嘀咕:“城里花费太大了,在乡下几个月不花钱也照样过日子。”
父亲住了很短的时间就回去了,他说楼里太憋屈,街上又太吵闹,没有乡下敞亮、清静,再说家里还有一大堆活儿等着去做。
前几年,我过一段时间就给父亲寄些钱,但父亲总是托人捎回来,他在电话里还是那句老话:城里花费太大啦……
去年端午,我把父亲接来过节,他见我拿着十几张汇款单,问我是什么,我说是我写的文章在报纸发表后报社给的稿费,父亲高兴地翻看着:“我儿子有能耐,钱还不少呢。”
我突然心有所悟,说:“爸爸,你当过大队文书,也是个文化人呢,也把年轻时的经历和知道的民间故事写出来,我给你修改修改,用电脑打出来发电子邮件投稿,说不定也能赚稿费呢。”
父亲更高兴了:“是吗,那我试试,写完托人给你捎来。”
父亲回去不久,真的捎来一个鼓囊囊的大信封,我打开一看,是父亲写的“稿”,内容是有关当年生产队、“文革”时的一些琐事和“山神”、“土地”等传说、故事。
可以看出,父亲写这些文字费了不少力气,但要拿到报刊发表是没希望的。于是,我就把我写的稿件署上父亲的名字和地址发出去,还特意在稿件后和编辑说明,如果用稿不要邮寄样报样刊。
两个多月后,父亲突然打来电话,高兴地告诉我他的“稿”发表了,收到了80元稿费。自那以后,父亲每月都能收到几百元的稿费,他给我捎来的稿件也越来越多了,虽然段落不清、语言拖沓,但有的情节、立意还挺不错,我细心修改后投出去,还真的发表了……
前几天,父亲来电话说:自从有了稿费,他每天早晨也像城里人一样喝牛奶、吃蛋糕,还时常炖鸡、烀排骨……日后也想买一台电脑学打字、发邮件,这日子过得越来越宽绰、越乐呵、越有盼头了……
(责编:田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