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的发展而教
2012-04-29苏盛丽
苏盛丽
新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开展,站在教学实践的第一线,我感受到了数学教学的无穷魅力和无限生机。下面以“认识钟表”一课为切入点,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触。
[片段一]: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玩中学”
师:我发现同学们带来的钟表都很漂亮呀!想玩吗?
生:想!
师:那就玩吧!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看看谁在玩的过程中发现的数学问题最多!
(自由活动)
学生有的在拨按钮,有的在摸钟面,有的在和同伴边看边说。
师:刚才你玩钟表时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钟面上有一些数。
生2:有1~12这12个数字,它们是这样排列的(做手势)。
生3:我的闹钟里只有4个数字。
生4:我发现了我闹钟的图案是一只米老鼠,它有大大的肚皮,一双圆溜溜的眼睛。
生5:我发现了3根指针。
生6:我发现了许多的小圆点。
生7:我发现了分针走的时候,时针也在走。
生8:我会看时间。
……
感触:时间在生活中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程度的感知。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去认识钟表,通过讨论、交流生活中的经验,学生最终形成时间概念。让孩子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获取数学知识,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尽情的发展,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并充分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
上完这节课后,我一度为学生洋溢在脸上的笑容激动过,为学生争着抢着发言的课堂气氛沾沾自喜过,为学生的一句“真好玩”感动过。可是细细品味,我问自己:“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学生的起点在哪里?”“他们的思维得到了哪些发展?”“我的角色转变了吗?”我给这节课写了自评:“热闹浮华的场面,空洞无物的本质,经不起细细的推敲与品味。”
[片段二]:欣赏漂亮的钟表——“做中学”
师:漂亮吗?
生:漂亮!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亲自动手制作一个钟表呢?
生:想。
(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制作模型钟面;在自己的钟面上拨一个自己已经认识的时刻;展示。)
师:哇!真美呀!真是钟表的世界、钟表的海洋!这些都是小朋友亲自动手制作的钟表,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生1:老师,我发现有错误。9号钟面两根针是一样长的。
师:一样长,不行吗?为什么呢?你认为应该怎样?
生2:我发现2号钟面的数字堆成一堆了!
师:你认为应该怎样写?
生3:每个数隔开的位置要一样。
生4:我发现8号钟面的9点钟不是很准确,我来给他拨正。
师:你最喜欢哪一号钟面?
生1:我最喜欢3号钟面,因为数字写得特别端正清楚,也摆得很平均。
师:应该说是也很均匀,对吧?什么意思,谁听明白他的意思?
生2:他的意思是说,一个数和一个数隔开的位置要一样长。
生3:我喜欢6号钟面,因为他用了两根不一样的针,一根是短针,一根是长针。
师:短针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长针呢?
生4:时针,分针。
生5:我喜欢8号钟面,因为它刚好是6点整,我喜欢6点整。
师:还有哪几号钟面也是整点?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
感触:及时的反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习活动最大的乐趣莫过于体验学习活动的成果,我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亲自动手制作钟表,充分暴露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清楚地了解了学生的知识起点,又让学生体验到了真正参与活动的乐趣,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心理学研究表明,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的效果最好。“我看过了,我就记住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他们做过了,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体验到失败的滋味。因此,学生对这堂课的内容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我的反思]:
(一)关于观念
1.课堂教学内容的划分、教学环节与教学秩序的组织,需要教师来完成,这是“组织”角色;教学活动或环节的设计要使学生乐意接受,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教师的语言水平、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等),这些都要求教师付出思考,也就是要求教师有创新意识,这是“创新”角色;学习的进度如何,各个层面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如何,将作怎样的调整,这些教师都要监控好,这就是“监管”角色;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学生毕竟是学生,可能会碰到困难,这时老师就是“解惑”角色;自己的课怎样获得学生的喜爱,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演员”的角色。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出现不同学习状况时教师能清醒地“扮演”自己的以上“角色”引导学生互动或与学生师生互动交替,可使学生探究的空间更大,参与的面更广,主体性更强,以充分体现“为学生的发展而教”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2.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的肯定和激励,是推动学生不断前进的有效动力。教学中教师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思维,要以儿童的眼光去欣赏数学,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跳出自己的思维定势,采用延迟评价,多给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多提“老师,我可不可以这样想”的想法,真诚地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或许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火花就会随之迸发。
(二)关于起点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用知识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十分重要。笔者曾经看过一篇调查报告:“大部分一年级学生认为数学学习内容太简单,不用学也没关系,没意思。”这个可怕的结果在向每一位一年级的教师发出警示: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否是一场无效劳动?而新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上比过去内容更宽泛。数学新课程的“基础”是一种数学的“基本素养”,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基本态度。过去基础“内涵”较窄,过分强调计算的速度、难度。新课程在计算速度、技巧方面不像过去那样强调,学生在这方面与过去相比有一定差距,这是正常的。但现在的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能力、数学综合运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基本素养”方面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对“基础”我们应有新的认识,教学中不应过多地关注学生的“起点”。
(三)关于错误
这节课让我深深地领悟到:课堂中学生出现错误是美丽的,错误是孩子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的真实暴露。课堂中我们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包容接纳学生的错误,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错误,采取一定的手段,在为学生拓宽视野的同时,打破思维定势。
我们要想使孩子们真正成为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就必须付出汗水和心血,经历困难和失败。同时我们要善用学生的学习错误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反思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发现错误中掌握新知,在改正错误中激发自我的学习兴趣。
所以不要惧怕孩子出现错误,让我们共同去领悟、去创造错误给课堂带来的涌动的生命力和最真实的美丽吧!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