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板块阅读教学简论

2012-04-29陈德兵

广西教育·D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老汉板块教学内容

陈德兵

一、“板块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

“板块式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模式,一种教学思路。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中学语文“板块式教学”的创造者余映潮先生给“板块式教学”所下的定义为:所谓“板块式教学思路”,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呈板块状分布排列。[1]

成功实施“板块式教学”有个前提,那就是按照“板块式教学”的要求,进行“板块式”设计。而一份好的“板块式”设计,必须建立在教师对课文文本的深入钻研、对教学内容的裁剪取舍、对教学过程的巧妙安排之上。也就是说,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艰苦的探索,这个过程远比课堂上的40分钟、80分钟要漫长、更为重要。

“板块式教学”目前多应用在阅读教学中,至于在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领域能否加以应用,尚未见相关文献。“板块式教学”创始人余映潮先生的教学实践以往多在中学阶段,如今指导笔者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进行“板块式教学”探索,效果非常明显。

二、“板块式阅读教学”的特征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笔者发现“板块式阅读教学”和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相比,呈现出如下几个鲜明特征:

第一,教学的明确性。“板块式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板块式阅读教学”的“板块”大多数由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构成,学生可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一步步获得阅读的本领。例如,笔者设计的《难忘的启蒙》教学板块:

学习活动一:说一个句子——这是一篇 文章。

学习活动二:讲一个故事——从文中选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学习活动三:品一个句段——品析文中一个特殊的句子或段落。

学习活动四:提一个问题——独立思考,提一个自己不懂的问题。

学习活动五:学一种方法——总结一种我们可借鉴的写作方法。

以上五个板块均指向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说一个句子”旨在培养学生的感受、概括能力,“讲一个故事”旨在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品一个句段”旨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一个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一种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提炼能力。同时,五个板块均有学生的全身心参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全方位的磨砺。此外,学生还能主动从课文中总结出相关的写作知识和方法。

第二,教学的有序性。“板块式阅读教学”的板块设计,十分清晰地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教学内容“一块一块地来落实”,所以听者轻松,教者从容,学习者愉快。

第三,教学的生动性。“板块式阅读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因为:其一,教学内容丰富。不仅有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还有对语言形式和表达方法的探究;不仅有对语言文字的品析鉴赏,还有对精妙语段的积累背诵;不仅有对作者观点的辨析争论,还有对所学知识的现场运用。其二,教学手段丰富,活动形式多姿多彩。其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情。每个板块都经过精心设计,不断对学生提出新的挑战,教学节奏不断变化,使学生思维始终保持在兴奋点上,学得投入,学得开心。

第四,教学的高效性。“板块式阅读教学”在裁剪教学内容时,就充分考虑到:学生已经懂了的就不要再讲,学生自己能弄懂的教师尽量少讲,教师的点拨一定做到“点在难处,拨在惑时”,所以节约了时间,腾出了空间,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三、“板块式阅读教学”的操作策略

板块式教学思路是灵动的,这种灵动表现在因课而异、因内容而异上,所以,“板块式”三个字看起来好像很“板块”,实际上千姿百态,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教学内容整合的技术或者说是艺术。因此,要真正得心应手地运用好“板块式”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以下策略:

第一,深入解读文本。这里的解读文本,不仅仅是读懂文本的内容,还要从一个鉴赏者的角度读懂文本的语言和表达方法,更要从一个语文老师的角度对文本内容加以归类整理。而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撰写文本赏析文章。下面便是笔者设计《桥》一课教学方案前解读文本后写下的赏析文字。

这篇小小说能在短短542字的篇幅内,表现如此丰富的内涵,我们不得不对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击节赞叹!

1.作者用极简短的文字渲染出极恐怖的环境。“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开篇两个自然段,短短39个字,就把我们带到那个可怕的情境中。随后,又有四次写到洪水……这样的环境渲染,着墨不多,却一步步烘托出人物沉着冷静、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此外,全文段落多达27个,每段文字却都很少,同样意在表现当时紧张的气氛和节奏,以突出当时情形的危急。

2.作者用极简短的文字刻画出高大的人物形象。作者对老汉的刻画,紧紧抓住了老汉的神态、语言和动作加以表现:“他像一座山”“老汉凶得像一头豹子”这两个神态描写的比喻句,分别表现出老汉当时的镇定、愤怒;“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少废话,快走。”这是文中老汉所有的语言,简洁明确,铿锵有力,富有个性,对群众的爱、对少数自私的共产党员的不满,界限分明;“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一“揪”一“推”,意味深长,使得老汉的形象更加丰满起来。

3.作者用曲折的情节不断深化文章的主题。“文似看山不喜平”,作为以情节取胜的小说,更是如此。在不到600字的狭小空间里,作者竟也能做到“尺水兴波”,使读者的心一次次被揪起来,从而一步步加深对老汉的认识,文章的主题也因此得到一步步深化。且看小说的一波三折……

4.作品巧妙的结尾震撼读者的心灵。读到故事结尾,我们才明白,原来老汉和那个小伙子竟然是父子关系!……这样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带给读者极大的震撼!小小说的魅力得以更好地彰显。

5.作者贴切的修辞手法和准确的用词让读者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拟物的修辞手法……

6.文中准确的用词堪称典范,如动词:“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一句中这个“揪”字就准确地表现出当时老汉情感之愤怒,力量之大,速度之快。老汉的两次“吼”,内含却不相同,第一次是愤怒地吼,对儿子的表现十分不满;第二次是关心地吼,希望儿子能尽快逃脱洪水的魔掌。“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一句中的“推”和前面的“揪”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孩子的爱全部浓缩在这一个字之中。

第二,恰当裁剪内容。“板块式阅读教学”的内核是教学内容的选点,是教学内容的整合。所以,没有对教材、对课文的深刻钻研、提炼与体悟,即使用的是“板块式”,也只是会显得比较表面化、程式化,好像在演示一种模式。尤其要注意的是,并非我们解读出的一切都必须安排进课堂,还要对解读的结果进行恰当裁剪,做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怎样裁剪内容为恰当呢?衡量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这些内容能否为培养学生能力服务。对培养学生能力有帮助的,就应该留下;对培养学生能力帮助不大的,就应该舍去。

还是拿《桥》这课来说,笔者在解读文本时发现该文的情节十分曲折,这是文章表达的一大特色,但是,在考虑到学生的真实学情后,笔者对这一点做了大胆舍弃。说到文章的修辞方法,笔者将常见的“比喻”“拟人”放在一边,而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拟物”这一修辞手法的妙处。这样的取舍、裁剪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学生学有所获。

第三,巧妙安排活动。“板块式阅读教学”的“板块”,本质上是由学生的活动组成的。一般情况下,没有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就构不成“板块”,自然也就不称其为“板块式阅读教学”了。但是,并非所有的活动学生都乐于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活动板块时要考虑到活动的难易程度,趣味与否,是否新颖,是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比如,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文中关于凤辣子打扮和外貌的描写很难读好,我便设计了这样一个“趣味朗读”板块:

一读: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髻,/绾着钗;/项上戴着圈;/裙边系着佩;/身上穿着袄,/外罩褂;/下着裙。/一双眼,/两弯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二读: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攒珠髻,/绾着挂珠钗;/项上戴着璎珞圈;/裙边系着玫瑰佩;/身上穿着窄褃袄,/外罩银鼠褂;/下着洋绉裙。/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

三读: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

从删字到增字,最后完成再现原文内容,学生渐渐读出了文章的节奏,读出了韵味,也读出了人物形象。学生拿到课文后的畏难情绪一扫而光。当师生一起打着节拍读的时候,学生更是乐此不疲。读着读着,学生居然能把这段文字背下来了,同时,被作者曹雪芹的高超写作技巧深深折服!

第四,精心组织教学。“板块式阅读教学”的组织,相对而言比传统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要容易得多,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已经从大量的“预设”中解放出来了,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上来。

在“板块式阅读教学”的组织中,需要教师做好这几项工作:一是注意对学生活动的观察、对学生发言的倾听,并及时给予回应;二是在学生遇到困惑时,及时给予点拨和帮助,比如,教师适当的示范;三是每个板块的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做好本板块的小结并做好两个板块之间的过渡与衔接;四是注意调控好课堂的节奏,做到动静结合、松弛有度。

四、“板块式阅读教学”的实践意义

“板块式阅读教学”相较于传统阅读教学而言,实践意义非同一般,不仅在于能矫正传统阅读教学的诸多弊端,更在于能促进阅读教学的良性发展。

第一,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板块式阅读教学”几乎所有的板块均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抛弃了教师的串讲串问,去掉了师生间无效的“对话”,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教师的教完全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阅读、思考、表达、赏析、揣摩、背诵,甚而辩论、创作、表演……充分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领悟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

第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块式阅读教学”唤醒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潜能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得以释放。学生总是在老师引导下、在同伴帮助下,在语言文字的丛林里“探险”——因为几乎所有的活动板块对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挑战,而学生偏偏就喜欢这种挑战!于是,学生不断地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而不是成天在课堂里聆听老师的唠叨,在自己的已有水平上徘徊,重复那些丝毫不用思维参与的机械练习。由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就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直至爱上语文,迷上语文。

第三,有利于落实语文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实践证明,“板块式阅读教学”突出的就是“语文的问题用语文的手段来解决”,突出的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形成阅读能力”,很好地将这些基本理念落到了实处,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

第四,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专业化程度较低,随便从网上复制一份教案,随便换一个非语文学科的老师,都能上得像模像样。“板块式阅读教学”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板块式阅读教学”模式来完成每篇课文的教学,没有任何可资借鉴的文献,《教师教学用书》也完全满足不了“板块式阅读教学”的需求。没有自己对文本的深入钻研,没有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提炼整合,没有对活动板块的精心设计,是没法上出一节质量上乘的“板块式阅读教学”课来的。因此,“板块式阅读教学”促使老师们从解读教材和设计教程这两个基本方面磨炼自己,最终达到提升语文专业素养的目的。

(责编 黎雪娟)

参考文献:

[1]余映潮.听余映潮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猜你喜欢

老汉板块教学内容
板块拼拼乐
刘老汉笑了
刘老汉的烦恼(连载)
刘老汉的烦恼(连载)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木卫二或拥有板块构造
吴老汉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