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体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体育中心城市建设
2012-04-29李学杰
李学杰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体育与文化的融合已成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特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2012年,北京市制定并颁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目标,并将体育与文化产业融合作为重要的着力点。根据《意见》要求,着眼于北京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推动体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方面,重点突出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延续和放大奥运效应
增强体育产业动力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北京奥运会直接带动体育产业的收入约为30亿美元,间接收入约为54亿美元,拉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0.5个百分点,其中体育与文化结合产生的效益显著,更为重要的是,奥运会开启了北京向国际体育中心城市迈进新篇章。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大大提升了北京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借势奥运,北京在体育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
立足奥运城市建设,北京明确提出“要发挥奥运所形成的场馆、设施和人才优势,深度开发奥运资源,使北京成为国际重大体育赛事中心”。如何充分利用好宝贵的奥运文化遗产,延续和提升奥运效应,是北京作为奥运城市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继承巩固和发展奥运成果方面,《意见》重点强调了“四个一批”,即:“策划实施一批有影响、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培育一批特色品牌活动,争取一批重大国际体育赛事落户北京,推动组建一批专业化赛事机构”。通过对奥运文化遗产的挖掘利用,使其成为体育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推动本市体育文化体验经济提升发展。
注重挖掘多层次市场需求
激活体育文化消费
目前,中国不仅是全球体育用品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也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大体育用品消费市场。但我国体育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分析估算,目前欧美人均年体育消费在300至500美元间,而中国人均年体育消费不足百元人民币,若人均体育消费达到欧美五成,就将形成一个年约2万亿元人民币的巨大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基于娱乐性、休闲性的体育消费发展迅速,特别是随着文化市场的蓬勃发展,体育消费正向体育文化复合型消费方向转变,从发展趋势来看,体育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休闲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和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首都北京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拓展体育文化市场,吸引大众的体育参与,提高城镇居民的体育文化消费水平,是当前北京发展体育产业需着力抓好的问题。“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立足市场需求,着眼于将体育产业打造成首都消费型服务业新亮点,将制定完善支持体育消费的政策体系,引导和支持体育与相关行业互动发展,大力发展户外、极限、康体等新型体育休闲娱乐产品,促进体育场馆经营、体育赛事和产品开发与旅游相结合,丰富市场供给,着力推动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化运营。
注重体育与文化创意融合
壮大体育产业规模
重视创意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文化创意产业与体育结合,有助于文化创意要素向体育产业,尤其是体育休闲等行业渗透,促进体育产业迅速发展。同时,体育产业的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多信息与内容。体育竞技、运动休闲等体育活动渐成创意活动集中发展新领域,进一步丰富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奥运后,北京体育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体育文化旅游发展迅速。但整体而言,北京体育产业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据统计,目前北京体育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仅为40%,而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超过70%。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迅猛,但大都以来料加工为主,自主开发、设计能力较弱,附加值低。北京体育产业要取得更快、更好发展,就要进一步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特别是要把文化创意要素融入体育产业发展中,走以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带动其他相关行业发展的道路。
针对体育产业发展,《意见》中明确“十二五”期间,北京市体育产业增加值每年以12%左右速度增长,到201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5%,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业、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做强体育场馆服务业”。要充分利用北京在文化、科技、人才及国际化方面的优势,不断促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和规模,重点发展与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着力打造体育休闲健身、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彩票、体育会展、体育传媒、体育动漫网络等产业群体,形成与文化、旅游、传媒等行业相关联的综合产业链。将成为北京体育产业发展提升的重点。
注重体育产业功能区建设
打造融合发展空间
2007年,北京市初步确定了体育产业功能区。但由于各种原因,北京体育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推进相对缓慢,面临着政策环境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内,大力推动体育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将是本市体育产业提升发展的重要抓手。
《意见》明确优化体育产业布局,提出“力争3至5年内重点打造奥林匹克中心区、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区等2至3个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5至8个市级体育产业基地”。从北京未来体育产业基地建设来看,重点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科学定位,突出特色,结合各自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二是要强化融合理念,包括功能融合和产业融合,促进体育产业与文化创意、旅游、会展、休闲娱乐等产业协调互动发展;三是要注重品牌塑造,重点引进品牌赛事,打造品牌节庆活动,提高集聚区知名度和对产业资源的吸引力,真正成为支撑北京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引进
强化产业智力支撑
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是人力资源支持。
有关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8%,2010年年底达到122.9万人。但相比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城市,北京市文化从业人员占全市总从业人员的比例仍较低,特别是体育方面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足的矛盾特别突出。立足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北京市将积极探索“产学研教”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体育产业人才交流平台,拓宽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特别强调重点培养体育研发设计、赛事策划、场馆运营、体育营销人才,大力培养高端复合型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加快体育经纪人队伍建设,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 作者: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部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