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2-04-29滕芳超孙秀丽徐大伟
滕芳超 孙秀丽 徐大伟
花生叶斑病是制约花生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受害花生叶片布满斑痕,提早脱落,光合作用降低,严重影响荚果饱满、成熟,一般减产10%~20%,发病重的重茬田块减产可达40%以上。
花生叶斑病主要有三种,即褐斑病、黑斑病和网斑病,生产上三种病害常混合发生。褐斑病初发病时,叶片形成黄褐色和铁锈色针头大小的病斑,以后逐渐扩展成l~10毫米大小不等的病斑,病斑为圆形,表面淡褐色或暗黑色,边缘有较明显的淡黄色晕圈,潮湿条件下产生灰色霉状物。黑斑病发生初期,叶片的症状与褐斑病难以区别,后期区别为病斑稍小,呈黑褐色,黄色晕圈较少或不明显,在叶背面的老病斑上着生小黑点,呈轮状排列。网斑病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污斑型,叶片正面初生针状褐色小点,渐扩展成近圆形、深褐色污斑,边缘较清晰,周围有明显的褪绿斑,病斑可穿透叶片,但叶背面病斑稍小,病斑坏死部分可形成黑色小粒点,此为病菌分生孢子器;另一种为网斑型,初在叶片表面形成黑褐色病斑,病斑稍大,不规则,边缘不清楚,呈白色放射状,常扩大或连片成黑褐色病斑,周围无黄晕,此病斑不穿透叶片,仅危害上表皮细胞。
花生叶斑病的发病条件:一是温湿度。当平均气温在20~30℃、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即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因此,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若阴雨天多,降水量大,花生叶斑病发生就重。二是栽培管理。连作地发病重,涝洼地发病重,土壤肥力差、花生生长不良褐斑病与黑斑病发病重,高氮肥地块网斑病发病重。
花生叶斑病的防治:一是轮作倒茬。与禾谷类、薯类作物轮作,可以有效减轻其危害,轮作周期以两年以上为宜。二是清除病残体。花生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耕30厘米以上,将表土病菌翻入土壤耕作层底层,使病菌失去侵染能力。同时,还要在花生播前及时处理堆放的花生秧垛(可深埋沤肥或作牲畜饲料),以减少病害初侵染来源。三是合理施肥。结合整地,施足底肥,不要偏施氮肥,要做到配方施肥。四是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当病叶率达10%~15%时开始喷药。褐斑病与黑斑病偏重的地块,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防治;网斑病偏重的地块,可用80%代森锰锌400~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667平方米(1亩)每次喷药液60公斤。
(山东省招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滕芳超 孙秀丽 徐大伟 邮编:2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