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淘淘”回家

2012-04-29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12年11期
关键词:野化淘淘国家林业局

耿国彪

10月11日,国家林业局和四川省政府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举行大熊猫放归自然活动,将我国第一只经过系统野化培训的人工繁育大熊猫“淘淘”放归到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内。此举标志着我国大熊猫保护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10月10日早8时30分,大熊猫“淘淘”在卧龙基地被抬上了专门的恒温小货车,下午4时30分,到达新家400多公里外的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

“淘淘”自2010年8月3日出生以来,经过2年多的母兽带仔培训,适应了野化培训环境,形成了与野生大熊猫相似的觅食行为和警惕性。10月7日凌晨,抓捕工作由项目组负责人黄炎亲自指挥,工作人员爬上海拔2100米以上的母兽带仔野化培训第三阶段的野化培训圈,前后历时两个多小时才将大熊猫“淘淘”引诱入笼。

10月8日,体检结果显示,“淘淘”生长发育及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正常,体重达42公斤。同时,工作人员给“淘淘”皮下埋植了国际通用的ID身份识别芯片,佩戴了具有全球卫星定位和无线电遥测功能的GPS颈圈,以便野外放归后的数据收集和活动监测。

11日11时许,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的放归现场,笼门打开,起初,“淘淘”躲在笼子里近一分钟都不太愿意往外走,后来工作人员使用了一些方法,诱使它往外走,“淘淘”才缓缓地奔向了茂密的树林,正式开始闯荡江湖。

“淘淘”的野化之路

为早日实现圈养繁殖大熊猫成功放归自然,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科研人员早在2004年就启动了大熊猫放归自然试验工作,并于2004年至2006年开展了第一期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项目。

2010年7月20日,“草草”、“张卡”、“紫竹”和“英萍”等四只完成配种的雌性大熊猫从雅安碧峰峡基地前往卧龙核桃坪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基地待产。2010年8月3日凌晨4时24分,“淘淘”出生,为减少其对人的依赖,“淘淘”第一次睁开眼就没见过人,所有需要接触“淘淘”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穿外形是熊猫样的伪装服,涂抹熊猫气味。

2011年2月20日,“草草”和“淘淘”转移至卧龙自然保护区核桃坪后山海拔2050米~2140米,面积约4万平方米,平均坡度20°~30°的二期训练圈。“淘淘”攀爬、运动能力得到加强,具有初步的定向能力;与同龄的圈养大熊猫相比差异很大。

今年5月3日,“草草”和幼仔“淘淘”转移至海拔高度2150米~2500米,其森林植被类型、植物组成、竹子种类和环境同真正大自然相似的三期培训圈,野化培训圈的面积大约24万平方米,重点进行同类与天敌识别训练。“淘淘”表现出明显的野性,懂得躲避和攻击。

今年9月7日,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在都江堰召开了关于大熊猫“淘淘”野化培训总结暨放归自然的专家论证会。专家们认为,“淘淘”经过两年多的母兽带仔野化培训,个体和行为发育正常,警惕性较高,能识别天敌和伴生动物,基本具备觅食、空间利用和栖息地选择等野外生存能力,可以放归野外。

据介绍,2006年,首只圈养的大熊猫“祥祥”被放归,不到一年,工作人员发现“祥祥”从高处坠落摔死。之后该项目一度搁浅,2010年7月,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正式启动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项目,为大熊猫放归探索新的出路。继“淘淘”之后,目前还有6只大熊猫正在进行野化培训,合格后也将沿着“淘淘”的足迹回归自然家园。

“不论结局如何,圈养大熊猫的最高目标就是放归自然,扩大野外种群,只有野外的大熊猫种群数量稳定增长,大熊猫才能真正摆脱濒危境地。”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表示,这次的放归,也是全球首只野化训练大熊猫的第一次放归。最后是否成功,还有5年才能知道。“淘淘”能否在食物不能确保、恶劣气候、天敌情况下生存并成功找到另一半生仔,还是未知数。

饲养员向记者介绍,当初“祥祥”在接受野化培训后,仍然非常想念饲养员投喂的美味窝窝头。而在“淘淘”最后一次体检前,饲养员虽身着熊猫服靠近它,也仍让“淘淘”非常警惕。“先后有三四次叫声,说明它特别紧张。而且是具有攻击性的叫声,它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德生说,“而麻醉圈养大熊猫,只要叫它过来,爱心饲养后,它能够很放松地让你打针。”

“在圈养情况下,有时候湿了点。大熊猫就生病了,感冒了。而‘淘淘在野外这么冷的情况下,我们从来没发现它感冒过一次。”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黄炎认为“淘淘”的身体素质更能适应自然条件。“淘淘”在野外生活两年多,身上竟然没有寄生虫,“也许是出生在野外的妈妈,教了它什么诀窍。”

卧龙科研人员董超有一次在野化培训场看到惊人的一幕。“淘淘”在一棵树上玩着,爬上一根树枝,没想到这是一根枯枝,“淘淘”从10米高的树枝栽到了地上。董超吓坏了———想想当年,“祥祥”在打斗中受伤后,就从高处摔下致死。可“淘淘”呢,摔下来后,很快又爬上了另外一棵树。

虽然在野化培训中,“淘淘”学到了很多本领,但毕竟还是靠人保护起来的一片领地。而“淘淘”今日完全回归大自然,如何生存下去还是会面临巨大的考验。

“淘淘”可能面临和野生大熊猫争地盘的情况。如果它闯入了其它大熊猫的领地,要懂得避让,否则一场地盘争夺战可能就在所难免。它要在崇山峻岭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然后做标记提醒其它动物“这是我的地盘”。

放归自然后,能够繁衍后代,才是真正的放归成功。淘淘才2岁多,还是“未成年”,谈恋爱这种事,科研人员没法教它,妈妈也没法教它。就靠它自学成才了。

黄炎表示,这些要靠它进入丛林后,融入当地大熊猫的社交圈,自己去领悟。“这应该是天性使然。”

大熊猫回家的路还很长

将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野化训练后放归自然,补充野外种群,是濒危野生动物繁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恢复和重建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我国已经成功开展了扬子鳄、麋鹿、野马、塔里木马鹿、黄腹角雉等20多种野生动物的放归自然工作。而大熊猫由于受自身繁育能力低、食性单一和栖息地破碎等因素影响,放归自然的难度远远高于其他野生动物。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大熊猫保护工作。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国家林业局与四川、陕西和甘肃省各级政府和当地人民群众以及保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大熊猫保护事业已经取得显著成绩。通过实施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工程,在川、陕、甘3省建立了64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体系,覆盖了60%的大熊猫栖息地和70%以上的野外大熊猫种群,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增长到1600余只。同时,积极开展大熊猫迁地保护工作,建设了以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陕西楼观台大熊猫救护中心等为主体的大熊猫圈养种群繁育体系,通过加强科研攻关,成功解决了大熊猫繁育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和育幼存活难等技术难题,使圈养大熊猫数量增加到342只,基本实现了人工圈养种群的自我维持,对缓解大熊猫濒危状况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说,野生动植物和自然生态系统是大自然亿万年进化的结果,不仅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着丰富的物质资源,而且在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物种,素有“活化石”之称,被誉为“国宝”和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具有极高的生态、科研、文化及美学价值,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今天将第一只经过系统性野化训练的人工繁育大熊猫“淘淘”放归自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启了中国大熊猫保护事业的新纪元。

印红表示,当前,大熊猫保护工作仍然面临栖息地破碎、野外种群生存压力加大、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降低等严峻挑战,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今后,国家林业局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深入开展大熊猫拯救与保护工作;紧紧依靠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全面加强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管理,统筹兼顾大熊猫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加大保护力度,注重改善民生,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共同保护机制;紧紧依靠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自然保护事业,提高全民生态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形成保护大熊猫和生态环境的强大合力。

在放归活动中,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宣布大熊猫“淘淘”放归自然开始。赵树丛与印红、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共同开启转运笼门。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向石棉县县长曾令举移交了大熊猫“淘淘”的档案。

据专家介绍,放归自然后的“淘淘”要经历适应野外环境、融入当地种群、繁育后代等多重考验,才能真正实现放归自然的目标。由大熊猫保护专家组成的监测小组将长期对“淘淘”在野外的活动进行跟踪监测,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为更多的人工繁育大熊猫回归自然积累经验。

猜你喜欢

野化淘淘国家林业局
乐淘淘
乐淘淘 草木皆兵
欧洲背景下的野化
创新思维 砥砺前行——国家林业局经研中心党委、纪委第四次党员大会在京举行
初夏到 乐淘淘
《福建省林业厅转发国家林业局关于严格保护天然林的通知》的政策解读
乐淘淘分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