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个人魅力当课堂的救命稻草
2012-04-29杨伟等
杨伟等
主论人:杨伟山东省滨州市第一中学
(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长, 信息技术课程网大路论坛教学评价版主):
主论博文:
曾经在某一论坛中听某位一线教师如是说,学生对课堂的兴趣逐渐丧失,是否意味着信息技术课以后将只能靠学科体系、教学理念和学习内容而生存,抑或意味着我们将一无所有地默默死去,对此我们是应该感觉到重生的兴奋还是末路的悲催?
的确,有调查表明,近些年来,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学习兴趣又曾经是我们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最重要的一个法宝。面对这一法宝正在逐渐消于无形的局面,我们的课堂又将要凭借什么来抓住学生的心呢?
或许有人会就此反驳说,学生对课堂和学习的兴趣大小要看教师个人魅力的大小,甚至还会煞有介事地指出某某某,人家的课堂学生怎么那么有兴趣呢?你为什么不行?潜台词大概是说,自己没本事就别怪课难上。真是,货比货要扔,人比人要死,这话一说,估计很多人要哑口无言了。
但是这些言论总让我多想了点什么,曾几何时,“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一直压在我们的头顶,让人喘息不得,抱怨不得。今天,“学生兴趣不高要怪老师魅力不够”这句话简直就是前者的翻版了,更有老祖宗“亲其师,信其道”的箴言作佐证,估计谁听了都要郁闷得吃不下饭。
虽然郁闷,但总想说些什么。
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群体存在,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独立的人组成。和任何一个社会群体一样,教师也会有个性上、性格上的巨大差异。自然的,会有一部分教师个人魅力十足,但同时毫不怀疑的是,也会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魅力不足但仍然在踏踏实实地做着每一件工作,忠实地将教材的内容和活动利用自己朴素的做法传授给学生。这样说来,对他们是否公平呢?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真的要全部建立在他们身上吗?
自己始终认为,教师个人魅力固然能在课堂中调节学生气氛,促进课堂顺利开展,但其作用依然应该等同于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它们的作用更应该是锦上添花,而非喧宾夺主。
学生对课堂和学习的兴趣更主要的应该建立在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有效性和价值性的主观认同上。尤其是无法以考试来约束学生学习行为的情况下,这个认同应该更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可是纵观我们的教材,多年不变且单调无味的教学内容显然低估了学生的“学前知识储备”。当“Win7版”的学生碰上了“Win2000版”的学习内容,方才造成了目前这种尴尬的局面。而这一切的改观,只抓住教师魅力这一根稻草是显然不够的。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教师个人魅力不够”类似的说法,无疑是在舍本逐末。甚至是基于对现有学科体系、学习内容等一系列问题的不自信而生出的搪塞之言。对我们而言,一味地把枝枝叶叶当主干,还是要正本清源,应该不是个难以选择的问题。
(本文摘编自杨伟老师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