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手工曼生提梁壶”创作浅析

2012-04-29周行其

佛山陶瓷 2012年11期
关键词:紫砂壶创作

周行其

摘 要:紫砂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以沏茶和饮茶的一种实用器具。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

关键词:紫砂壶;全手工曼生提梁;创作

1 紫砂茶具的发展历史

紫砂茶具起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在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形成了集造型、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雕塑于一体的紫砂艺术。北宋梅尧臣《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中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欧阳修也有“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的诗句,说明紫砂茶具在北宋刚开始兴起。1976年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发掘出一处宋代龙窑窑址,出土了许多紫砂陶残器,考古发掘的实物和文献记载互相印证。至于紫砂茶具由何人所创,已无从考证。

紫砂茶具则创造于明代正德年间,根据明人周高起《阳羡茗壶录》的“创始”篇记载,紫砂壶首创者,相传是明代宜兴金沙寺一个不知名的寺僧,他选紫砂细泥捏成圆形坯胎,加上嘴、柄、盖放在窑中烧成。“正始篇”又记载,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当地出现了一位卓越的紫砂工艺大师——龚春(供春)。供春在实践中逐渐改变了前人单纯用手捏制的方法,改为木板旋泥并配合着竹刀使用,烧造的砂壶造型新颖雅致、质地较薄而且又坚硬。供春在当时就名声显赫,人称“供春之壶,胜如金玉”。有一把失盖的“树瘿壶”造型精巧,现存北京历史博物馆,是供春唯一传世的传品。这位民间紫砂艺人最早地把紫砂器推进到一个新境界,“供春壶”成为紫砂壶的一个象征,其作品也被后世所仿造。

2 解析“全手工曼生提梁壶”的创作

“全手工曼生提梁壶”质地粗而不糙,壶盖、壶把制作精良,造型优美,曲中有直,直中有弯,勾勒婉转,信手而成,此款提梁的造型与壶身浑然一体,是作品具有平衡性而又不失活泼,雄健中又见清奇,并充满时代诗魂文骨,简约的遗风洗练朗润,静谧空明,有着传统美学中静态的书卷气,在吸纳现代美学的理念时心随简密、形象生动、形体灵动而有霸气。因是全手工制作,所以在壶身的线条、弧度上不会十分完美,往往会微有起伏,壶盖也有可能与壶口有细微的参差,乍一看去也许你会觉得壶在制作上略有粗糙,然而气度十足,这些差别就像是勇士身上的疤痕,非但不是瑕疵,反而代表了荣誉和非同一般的出身,令人欣赏,也让人由衷敬佩。

全手工紫砂茶壶对艺人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在没有模型辅助的情况下要完全靠手来把握分寸塑造出优良的壶形比例,照顾好每一处细节,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功夫。所以没有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制壶经验是没有办法做出一把精良的全手工紫砂茶壶的,技术上的要求让很多制壶者还未出手就已经望而却步了。全手工的紫砂茶壶成品率相对于模型、半模型壶来说要低的多,因为在烧制过程中壶坯在高温下发生收缩变化,制作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微小的瑕疵都会被数倍地放大,一着不慎就可能使壶完全报废,低成品率使的全手工紫砂壶的制作成本成倍和风险的增加,这种损失对于大多数艺人来说完全超过了壶本身的利润,使很多人不敢轻易尝试,往往制作一个全手工的紫砂茶壶要花费数倍、数十倍于模型、半模型壶的时间,如果因为一个小失误而报废了,那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因为艺人们通常会选用上好的泥料来制作全手工壶,所以它的泥料一眼看来就会十分有特点,光泽、透气性都会显而易见的优秀,同时因为制作过程中的手工拍打使得壶坯泥料异常紧密,经过烧制后就会膨发,从而让紫砂茶壶看起来更为饱满有张力,气势油然而生、卓尔不群。

猜你喜欢

紫砂壶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如诗如画》创作谈
有缘千里来相系——浅析“系缘”紫砂壶
美从极致简中来——浅析“龙泉”紫砂壶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