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导学设计
2012-04-29孙燕文
孙燕文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对于什么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叶圣陶先生有过精辟的论述:“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全在于善于指导、启迪,俾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更新相当快的学科,传统的学科中我们讲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信息技术学科就更是如此。自从2003年教育部公布《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来,至今已近10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自主性和技术基础等都已经提升,所以,传统的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越发受到批判。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特别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但是关注学生自主学习不是放纵和放任学生自由学习,教师必须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落实好导学设计。
● 导在当导之处
信息技术的操作越来越傻瓜化、人性化和简单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教学生学一些简单的操作,那么也许学生还没有毕业,这些操作都已经早就过时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着重在以下方面进行导学的设计。
1.辅导资料辅助个别学生自学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对于个别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差的情况,我主要采取制作辅导材料辅助学生自学的方法。例如,每一届都有一小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键盘和鼠标操作都不会。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把操作键盘和鼠标的基础知识制作成电子文档,发送到他们的电脑中,让学生自学,并针对该份材料出一套当堂测试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实践证明制作辅导材料对于拉齐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2.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自行操作
信息技术操作具有一定的规则,某种操作在某几种软件中的应用是一样的。例如,在写字板、Word、PowerPoint等软件中对字体进行设置及复制、粘贴的操作方法基本相同,都是先选择对象,然后再找相应的工具或打开菜单选择相应的命令或用右键菜单选择相应的命令。学生只要掌握了一个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在学其他软件中关于字体设置的操作时,教师只需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联系旧知,他们就可以自主探索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节省授课时间,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对于Word的一些稍微复杂的操作,如文本框的设置与使用,自选图形的绘制等,大部分学生都不会,我对这部分知识的处理是:先演示一两个例子,如画一个笑脸,并进行简单的设置,如修改线条颜色和填充颜色,其余图形就不再演示,而是告诉学生方法类似,让他们自由发挥,练习使用,然后布置学生制作一页Word作品,要求用上自选图形和文本框,从作业反馈看,学生积极性很高,用了许多没有讲的图形及设置,完成得很好。当学习到Excel、PowerPoint等软件时,让他们与Word软件对比着来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锻炼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还节约了课时,可谓一举多得。
3.逆向设计促进学生理解操作
如果教师的演示时间过长,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记忆效果也不好。所以在导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实行逆向教学设计。逆向教学设计就是每节课教师都只讲解最基本的操作,之后就让学生上机操作,当大部分学生遇到了同一问题后再统一说,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记忆也会深刻。例如,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不少学生习惯用“复制、粘贴”的方法,这时系统就会提示内存不足,当学生向教师求助时再讲,下次他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还有,在学生往Excel里输入数据的时候,教师提供不同类型的数据,让学生先自行输入,发现数据录入时的错误,然后教师才去讲授数据类型不同则输入方法不同的知识。学生自然就会牢固地掌握和理解Excel中数据类型的知识了。
4.评价导向激发学生认真学习
多数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也会迫切希望了解自己学习的效果,明了自己理解掌握的正确与否。所以,教师在提问、检查和反馈时,特别是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及时的点评,问题的诊断要到位,解决的方法要简明实用,寓纠错于中肯的指正中,寓表扬于毫不矫情和做作的鼓励中。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我每节课都要给学生布置作业。大部分作业都是要求学生当堂完成的上机作业。由于平时与学生接触少,无法及时沟通,我就充分利用批改作业的机会与学生交流,对于学生的每一份电子作业,我都做到全批,及时地在批注中提出自己的评价与修改建议,指出学生作品中的优点与不足,以便学生在下节课上课时及时看到、及时修改。这也反馈给学生一个信息:你的作业教师在认真地检查,你不能蒙混过关。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学生作业的认真程度也越来越高,作业的质量在逐步提高。
● 导得恰到好处
导学设计要既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又不放任其自由学习。所以导学设计就是要充分地设计好学习任务,提供丰富的学习支架,从而能够让学生学得好、学得有效果。
1.精心选择“任务”,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资源
导学设计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设计学习任务,而导学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任务的选择是否恰当。学生之所以在自主学习的时段显得无所适从,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给出具体的任务和目标。从管理学的角度讲,目标分解得越细致、越具体,产生的内在动力就越大,效果就越好,效益就越高。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前,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的基础上,一定要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和目标,设计一个类似于目录索引的具体任务,便于学生随时“挂账销号”,使学生学有方向,学得明白,学得有次序,学得忙而不乱。在设计任务时,应尽量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的任务,选择一些开放性的任务,便于学生的发挥与创作。如果任务选择过于枯燥、难理解,就会影响学生任务的完成。任务布置完成后,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地讲解与提示,将重点、难点内容制作成电子文稿发放到学生机上供他们遇到困难时参考,然后就可以放手让其去完成了。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可以根据他们遇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补充讲解与辅导,这样,学生就会利用教师提供的任务作为学习资源,主动探索、学习了。
2.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主动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最让信息技术教师困扰的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学习起来就会相当投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所以导学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搜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资源作为引入新课的素材。比如,在讲解计算机病毒时,先播放一个有趣的Flash笑话,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展开学习。再如,在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时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搜索一张自己喜欢的歌星的照片、一首该歌星的歌曲、一个Flash动画,这些都是学生愿意搜集的东西,不少学生都超额完成了任务。对于先完成搜索任务的学生,我会在课堂上播放他们搜到的歌曲给所有学生听,学生的成就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任务完成得更加积极踊跃了。
3.采用不同方式展示学生作品,促进合作交流与个体发展
导学设计过程中,我们既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也要学生学会协作学习、合作学习。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导学设计要特别注意合作学习的设计。尽管在课堂上我们会展示一些教参中提供的或从网上找到的优秀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但由于这些作品展现的水平与学生的水平差距太大,容易使学生产生努力追不上的挫折感,从而丧失斗志,所以我会偶尔展示一下全班所有学生的作品,这样既可以让他们看到自己与同伴的差距,从而取长补短,奋力赶上,又可以督促不认真的学生努力去做,以免在展示时没面子。为了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在开学初我就将全班学生分好组,4~5人一组,每组由操作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在布置任务时,采用个人任务与集体任务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容易的、工作量小的任务由个人独立完成,较难或任务量大的任务由全组合作完成,小组长担任本组的辅导员,这样可以弥补教师无法全面辅导的不足。在作品展示中,如果课时较紧张,对于每位学生独立制作的作品,就让每个小组先推选一个本组成员认为最优秀的作品代表本组参加展示,让全班学生评价打分,将评价成绩记录到本组所有学生的平时成绩中,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十分有利。每位学生也都尽力去做,争取能代表本组参加展示,为小组争光。
教无定法,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会有它的弊端所在,也不会适合所有的学生,只有结合自己学生的具体特点,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