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鹦歌岭上的青春之歌

2012-04-29魏月蘅王晓樱

百姓生活 2012年11期
关键词:护林员工作站海南

魏月蘅 王晓樱

鹦歌岭是海南省陆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其主峰鹦歌岭海拔1812米,是仅次于五指山的海南第二高峰。

2007年,27名大学生来到了鹦歌岭,其中有2名博士、4名硕士、21名本科毕业生,他们是由海南省林业局面向全国高校招募来的,目的是要重建鹦歌岭自然保护区工作站。

鹦歌岭有了歌声

下飞机,坐汽车,走完平路走山路,尽管拐弯抹角的盘山路颠得人五脏六腑都要跳出嗓子眼,可山路两边青翠欲滴的层峦叠嶂着实让人兴奋。2007年10月,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的刘磊就是怀着这样的感受走进鹦歌岭的。

“同学们,咱们站里租了两间民房,女的一屋,男的一屋。”

听鹦歌岭自然保护区首任老站长周亚东这么一说,同来报到的27名大学生全傻了。周亚东把他们带到山脚下一排破旧的平房前。屋里两排木板,上面铺着草席。“这就是家?!”6个女孩子几乎同一时间喊出。“咱快铺床吧,一会儿天黑了!”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许碧军说。看伙伴们没动,许碧军又说:“想知道我为什么来保护区工作吗?”

听她这么一说,其他5个女孩子霎时来了精神。“我爸支持我,他说年轻时自己爱好打猎,捕杀过许多小动物,现在我的女儿做保护生态工作,这是老天爷有意让我的女儿来替我赎罪,替我补偿。”许碧军一番话勾起了大家的心绪。

“是啊!我们为何而来?”坐在一边托腮思索的王慧颖脱口而出。“要说我吧,纯粹是为廖常乐而来。本来我在杭州一家银行上班好好的,再说我也不是学林业的,就是因为受廖常乐影响,整天研究什么小鸟、青蛙的,弄得我也喜欢上了。”

的确,这群大学生选择了鹦歌岭,就是选择了寂寞,选择了奉献。这里距最近的白沙县城30公里,而身为国家贫困县的白沙,当时既没有文化设施,也没有像样的商店。

“开饭了!”门外一声招呼,不一会儿,大家便围坐在用火堆架起的大锅旁。“孩子们,这周围有6个乡镇,都是黎苗村寨,共有103个自然村,1.8万多人。这里的黎苗兄弟说是以种田为生,实际上就是种些橡胶,靠山吃山,打猎、砍伐……你们来任务重啊!在关爱森林的同时,还要想法帮这里的百姓致富!”

周亚东的一席话,像重锤一样敲击着大家。霎时,一股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刚才同学们还纷乱的心绪一下子安定了。“爱上鹦歌岭,作为鹦歌岭,奉献鹦歌岭,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抱负、我们的责任在鹦歌岭!”背对巍峨连绵的群山,面朝郁郁苍苍的森林,27个热血青年发出的誓言铮铮有声。“我们把它谱上曲,作为我们的站歌吧!”不知谁嚷了一句,立刻博得共鸣。

从这一天起,鹦歌岭有了歌声。

鹦歌岭有了“档案馆”

鹦歌岭到底有多少种植物?有多少种脊椎动物?鹦歌岭有没有动植物科学新种和我国新记录种?这是摆在大学生们面前最直接的课题。

进山了!这天,大个子王合升左肩背着个帐篷卷,右肩扛着一口锅,后背上背着个行李包。他这是去做昆虫分类记录。这个云南农业大学的硕士生,从小就有一个当科学家的梦。突然,树梢上伸出一个蛇头,王合升停住脚步,僵持了足有60秒,蛇头缩回去了。不一会儿,他觉得两腿疼痛难忍,低头一看,吓了一跳,两条裤腿上布满了蚂蟥……终于找到目标了,王合升聚精会神地做着记录。为了做好观察昆虫记录,他整整在山上住了5天。

没有比发现科学新种更令人兴奋的了。硕士生廖常乐是发现鹦歌岭树蛙第一人。那天,他在山上采集标本,忽然听到水洼子里有怪叫声,细听,叫声却没了。他转身要走,怪叫声又出现了。直到第四天,他忽然在石板下面发现一只青蛙模样的小东西。“是树蛙!”廖常乐欢喜得喊出声。他急忙把那小东西抓到手心里,连行李都顾不上扛,雀跃般地往山下跑。原来,他在中南林业大学读研时就从资料中见到过树蛙,想不到在鹦歌岭让自己找到了。

如果说上山作业风餐露宿,蚊虫叮咬充满艰辛,那么因山路崎岖、天气无常造成的迷路更令人恐怖。工作站中不少人,都有过这种可怕的遭遇。

经过4年多的努力,鹦歌岭自然保护区工作站终于有了自己的“档案馆”。27名大学生记录到维管束植物2197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坡垒、海南苏铁、台湾苏铁、伯乐树4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25种。记录到脊椎动物43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云豹、蟒蛇、海南山鹧鸪、海南灰孔雀雉4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45种。记录到鹦歌岭树蛙等14种科学新种,还记录到了轮叶三棱栎等26个中国新记录种,伯乐树等178种海南新记录种。

鹦歌岭有了护林员

不料,一个棘手的问题很快摆在这27个大学生面前:守山护林需要大批护林员,怎么办?在省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一个招募护林员的战役在鹦歌岭打响。

“让我们放下砍刀、放下猎枪,绝对不行!”

“甭说每月给几百元,就是给一万也不干!”

大学生们进村动员碰了一鼻子灰。“小伙子们,别气馁,黎苗兄弟实诚,要想让他们认这个理,先和他们喝酒!”

这么一指点,小伙子们茅塞顿开,他们凑钱买了几十箱米酒。“原来这些有墨水的人还挺实在,不来虚的!咱也该答应了!”看这些小伙子强咽一碗碗酒,然后醉倒在地的那难受样儿,村民们终于松了口。

没过几天,出现了奇迹:鹦歌岭自然保护区工作站的门前摆着一杆杆猎枪、一把把砍刀,足有200多人静静地等候在那里。“我们是来当护林员的!”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刘磊认真地介绍说:“叔叔、哥哥们,咱们护林员的工资以及我们这些大学生们的工资,是从海南省政府设立的生态公益林补偿金里出的,现在每亩是5元,咱鹦歌岭面积是80万亩,每年有一笔经费。我们每月是1000元左右,护林员每月是600元左右。”

这天一下子招募了270多人。人是招募来了,怎么培训呢?27个大学生决定在给他们讲课培训前,先和他们交朋友。于是,27个人做了分工:每人包10户。

2010年,海南省政府将公益林补偿资金由每亩5元提升为每亩20元,大学生们乐了,护林员们笑了,他们的工资也翻番了。

鹦歌岭有了农业示范田

怎样帮助当地黎苗族百姓脱贫致富?这群大学生绞尽了脑汁。他们从网上得知贵州山区有个“稻鸭共育”模式,带动了一方人致富。于是,王云鹏和几个大学生专程去取经。回来后,他们选择白沙县高峰村委会下属的一个自然村做试验。这个村有16户人家,96口人,每人平均0.2亩稻田。王云鹏领着他们插秧、浇灌,当秧苗长到一定程度时,教他们在稻田里放养鸭子。可农户们说,没钱买鸭苗,也不知道从哪里买。王云鹏和站里一商量,大学生们用自己的工资替农户们买来了鸭苗。当年,收稻子,卖鸭子,农户喜获丰收。黎苗兄弟、阿叔阿婶敲着鼓来站里答谢。他们用黎语、苗语反复说“布隆”、“米恭”(谢谢)。

从此,“稻鸭共育”在鹦歌岭大面积推广。农户们在稻田里骄傲地插上“农业示范田”的牌子。接着大学生们又推广林下经济,在橡胶树下种菜、种瓜、养鸡,眼看着一年到头手里都有钱了,靠上山砍树卖钱的人越来越少了。

可是,有一件事令香港大学专攻生态保护的博士陈辈乐愁眉不展,那就是鹦歌岭鱼类生态破坏严重,以致鱼的种类越来越少。为此,陈辈乐一次次地与农户们沟通,但始终没有奏效。一次,他又去一个黎族阿叔家。没等他说完,那位大叔就捧出一坛米酒,说:“来,喝了,小伙子!”陈辈乐哪会喝酒,他刚要推托,那位大叔脸一沉说:“那设禁渔区的事没商量。”陈辈乐豁出去了,一口气把酒倒进肚子里。不一会,他只觉得天旋地转。第二天,那位大叔领着乡亲们来到了保护站。“谈妥了,小伙子,我们决定在这里挂上禁渔区的牌子!”陈辈乐兴奋极了,他对这些黎族同胞说:“设禁渔区不是禁止咱们捕鱼,在一些河段,我们会引进多种食用鱼品种,保证让咱们吃个够!”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5年,这27名大学生一直坚守在鹦歌岭。

令人高兴的是,2010年,他们终于住上了省林业局为他们筹建的宿舍,同时拥有了工作站的办公室。特别令他们感到鼓舞的是,白沙县委县政府让这些大学生们享受县里“保障性住房”政策。目前,他们之中已有人办理了买房手续。比如:从河南来的王伟峰,买了房准备把妈妈、妹妹一起接来鹦歌岭定居;王慧颖快当妈妈了,她和爱人廖常乐商量,马上要出世的孩子,不管男女,在名字上一定要取上“鹦”字。

2012年4月10日,中共海南省委教育工委、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海南省委作出关于开展向鹦歌岭自然保护区工作站优秀大学生先进群体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省大中专学生、共青团员立足基层,服务农村、奉献社会。

猜你喜欢

护林员工作站海南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第三届甘肃最美护林员(草管员)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光影视界
第二届甘肃最美护林员(草管员)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平凉市出台生态护林员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