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是福
2012-04-29袁浩
袁浩
中世纪一位西方医学家曾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把两只羊拴在一个地方,喂以同样的食物。不同的是,让其中的一只常见恶狼,使之提心吊胆、万分恐惧,结果这只伴狼而居的羊很快便夭折了。而另一只羊却活得欢快。这说明,情绪紧张、焦虑、恐惧,会导致心理上的极度不安,进而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为人当心安,心安则有健康、有幸福。
所谓心安,就是心里坦然、踏实。一般说来,不做亏心事的人,心地光明磊落的人,不受无功之禄、不贪无功之赏的人,实事求是不图虚名的人,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人,最为心安。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毛泽东根据许光达对党和人民的贡献,提议许光达评大将。许光达知道后,心里很不安,他给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写了一份“降衔申请书”,并亲自向军委贺龙副主席面请降衔。许光达在信中为降衔用了几个心安,表达了自己诚恳、慎重的姿态,令人肃然起敬。
心安是一种境界。老子《道德经》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大学》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很多名人视修身养性为第一要务,认为心静胜神医。可见,做人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多一点自省意识,少一点名利追逐,才能过平安长久处处福的生活。
人最难得的是心安。不安的人有两类:一类是因为严于律己而心不安,总觉得自己工作做得少,得到的荣誉多,像许光达将军那样,因而能化不安为动力,把工作做得更好,以求心安。另一类人,面对来去匆匆的生命,却不屑于用心“经营”,这个看不惯,那个不满意,盲目攀比,比物不比德,比上不比下,就只能比来牢骚,比来抱怨,比来烦恼。这种人很难真正心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身心疲惫,活得很累。
求心安,首先应该做明白人。明白之人,既知道自己能力素质的长与短、深与浅,也明了自己所处环境的好与坏、优与劣,更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怎样获得。明白之人,既能努力改变环境,更能努力改变心境。改变环境靠聪明,改变心境靠智慧。智慧的人能悟出人生真谛,把握生活方向,知道自己的根本追求。这样,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达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随天际云卷云舒。
慎独则心安。人的心理具有隐秘性,别人难以觉察,是善是恶,是真是伪,只有自己知道。正因为如此,才要讲诚意,有诚意才可取,才能交流、共事。不然的话,就只能伪饰或欺骗,导致意难定、心难安。古人云:“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这就是说,一个人的心地光明磊落,即使立身在黑暗世界,也像站在万里晴空之下一般。一个人的观念如果邪恶不端,即使生活在光天化日之下,也像被魔鬼缠身一般战战兢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