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开透明中汲取人大工作力量
2012-04-29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10月26日,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的学生,在市人大常委会培训工作委员会的组织安排下,又一次走进庄严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开展模拟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和表决通过议案的实践活动。至此,市人大常委会从2006年启动“走进人大”活动以来,已经有55期5000多位大中学校学生、社区居民和其他方面人士,来到市人大常委会,亲身体验上海人大的履职过程。“走进人大”活动也伴随上海人大工作前进的步伐,度过了七个春秋,成为上海人大工作走向公开透明的重要见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人大工作的公开透明不断取得长足进步。比如,对人代会的大量集中报道,立法听证会的推行和法律法规草案的公开征求意见,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的录播或直播,代表联系方式的公开及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经常化等等,无不一步步打开着人大履职的大门,继而用事实不断求证着这样一个道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形式,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受人民委托并代表人民依法行使管理国家事务权力的国家权力机关,公开透明不仅是人大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人大工作只有越来越广泛地为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所了解,才能够在更多的关注、参与和支持、监督中不断迈上新台阶。
但是不可否认,在社会的民主法治意识普遍增强和网络媒体风起云涌的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公开透明日益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和新要求。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人大工作公开透明的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就是说要在公开人大工作的一般性、程序性、动态性内容的同时,更多地向社会传递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履职过程中了解、反映社情民意的情况,以及他们的观点、态度和主张;二是人大工作公开透明的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就是说要更好地将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滚动发布人大信息和声音的立体传播渠道;三是人大工作公开透明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扩大。就是说要在顾及人大信息公开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开的质量和实际影响,努力实现公开透明、社会反响和人大工作的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而这三方面归結到一点,就是人大工作要积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人民群众对政治生活公开透明的新期待,进一步提高人大工作公开透明的层级和质量。
当然,人大工作的公开透明不是孤立存在的。“走进人大”活动之所以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并受到广泛好评,充分表明,推进人大工作的公开透明,关键是要做到公开透明举措的科学化,在科学化中实现公开透明的常态化和长效化。而善于从公开透明中汲取人大工作的力量,达到以公开透明推动人大工作、通过公开透明提升人大工作水平的效果,乃是提高人大工作公开性和透明度的真正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