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艾尔湖:世界上最大的时令湖
2012-04-29荣楠楠
荣楠楠
艾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时令湖,湖水时有时无:在雨季,它是澳洲最大的湖泊,而在旱季则滴水不存。因此在地理书中,它的面积被记录为0~9500平方公里。
艾尔湖曾多次“捉弄”过科考队。有一支科考队初次见到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湖泊,第二年准备深入考察时,看到的却是一片死寂的盐碱地……
干涸的艾尔湖一片死寂,龟裂的土地上覆盖着厚厚的盐层,除少量微生物之外,便没有任何其他生物。但只要有水,它就会在几天之内迅速恢复生机。.
在澳大利亚南部的无际沙漠中,有一个特殊而神奇的湖泊,它的湖水居然时有时无。因此在地理书中,这个湖泊的面积被记录为0~9500平方公里。曾经,一支科考队初次来到这里,看见的是一片碧波荡漾、生机勃勃的湖泊……可是第二年的时候,当科考队拿着各种仪器重返此地,却发现湖水已经消失不见,眼前只剩下闪闪发光的盐壳和龟裂的地面,毫无一点生命的迹象……
这个湖泊,就是有着“魔湖”之称的艾尔湖。
实际上,艾尔湖经常都没有湖水。但是,当它被湖水注满的时候,就变成了澳洲最大的湖泊,也就是世界上第19大湖泊。不过,这样的场景实在罕见——平均每100年,这样的场面只会发生4次。当艾尔湖干涸的时候,只有少量的微生物生存,显得毫无生机;不过一旦湖中有水了,它便会在几天之内恢复生机:光秃秃的湖岸很快繁花似锦;湖中迅速长满藻类及鱼虾;大量鸟类也纷纷前来觅食……
时有时无的湖泊
奇怪的面积:0~9500平方公里
在澳大利亚中部,横亘着茫茫的辛普森沙漠。沙漠和附近地区极为干旱:年平均降雨量不足120毫米,但蒸发量却高达2500毫米,可谓是“入不敷出”。在干旱季节,沙漠中的河流在流经的过程中因为蒸发和渗漏而损失巨大,往往还没有流到南边的艾尔湖,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由于得不到水体的补充,原有的湖水又大量蒸发,所以艾尔湖越来越小,湖面也慢慢缩小成含盐量极高的盐池,一直到完全干涸。
有意思的是,由于艾尔湖的湖水很少,湖水在含盐度很高的情况下,常常会出现一种不可思议的景象,那就是——湖水呈粉红色。生物学家研究后表明,这种奇妙的粉红色,其实是一种微生物的杰作。在极端的盐碱化环境中,这种微生物会产生一种红色的色素,色素能够吸收阳光,进而把整个湖泊变成红色。更有趣的还有:随着湖水含盐度的变化,水的颜色也会出现从淡红到深红的色调变化。如果湖水继续减少,那么,湖床便慢慢龟裂成一块块红色的土地,尤其在夜晚的时候,荒漠般的湖床,看上去居然就像月球的表面。
只有在雨季,艾尔湖才能真正成为湖泊。季风带来的降雨汇聚成河水,流入有着红色沙丘的辛普森沙漠,干枯的河床就会重新焕发生机。几天之内,超过一半的湖床就被浅水覆盖,使湖泊初具规模。在通常的年份,湖水平均深度在1.5米左右;每隔大约10年,艾尔湖会出现一次较大的泛滥,湖水可深达4米;不过,完全注满湖水的情况是十分少见的,平均100年里只有4次。
毫无疑问,艾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时令湖。当湖泊被水注满之后,就成为了澳洲最大的湖泊。但遗憾的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它只是一片干涸的、毫无生机的湖床。因此在地理书中,艾尔湖的面积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这样一个奇怪的数据:0~9500平方公里。
发现艾尔湖
时令湖“捉弄”科考队
最早来到澳大利亚的欧洲殖民者,一直以为澳洲中部不仅存在着湖泊,甚至还可能有浩瀚的内海。1839年,25岁的英国人爱德华·约翰·艾尔,渴望自己能成为从南到北穿越澳洲的首位欧洲人,便从澳大利亚南部城市阿德莱德出发,一路向北,开始了这次不平凡的旅行。他独自一人,克服重重困难,历尽千辛万苦,越过弗林德斯岭,却受阻于盐湖区的一个巨大的马蹄形地带,尽管他尝试了多种方法,最终还是无法通过,不得不折返。第二年,艾尔进行了第二次探险,终于到达了今天以他命名的艾尔湖。当时,艾尔湖正处于旱季,湖水已经干涸,但湖底的淤泥使他无法继续前进。尽管艾尔未能成功地实现穿越的壮举,他却意外地发现了艾尔湖和托伦斯湖。
据说,早在艾尔探险之前的1832年,一支科学考察队也来过这里,他们看到的情况和艾尔差不多——一个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盐的巨大盆地。科学考察队觉得:此处应该没有研究价值,于是打道回府,从而遗憾地与这个神秘的湖泊擦肩而过。
艾尔之后,时间又过去了20年。1860年,另一支科学考察队也来到这里。此时,呈现在考察队员面前的艾尔湖与记载的截然不同——碧波荡漾、生机勃勃,湖畔上不仅草木繁茂,成群结队的鸟儿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大饱眼福的考察队在这里待了一段时间后折返。第二年,他们带上齐全的测量仪器,甚至还弄了一条船,准备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并测量湖泊的面积。谁知重返此处后却目瞪口呆:去年那个生机勃勃的湖泊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覆盖着盐层的洼地,所有生物难觅踪迹,周围一片死寂……科考队员大惑不解,只能带着重重疑问无功而返。
从发现开始,神秘的艾尔湖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跟探险家和科学考察队员们玩起了捉迷藏。许多人见到它时,湖泊都呈现出一副死气沉沉的模样,偶尔有那么一次,才会焕发出生机,带给幸运的人们各种惊喜。它的这种淘气,给科学家们带来了极大的麻烦。直到1870年以后,人们才抓住了艾尔湖湖水一次暴涨的机会,测量出了该湖的面积。
死亡的旱季与生命的雨季
开运河,引海水“永葆青春”?
虽然地处干旱地区,但注入艾尔湖的河流其实并不少:库珀溪、沃伯顿河和迪亚曼蒂纳河等河流的终点都是艾尔湖。不过,过高的年蒸发量使得大部分河流在中途就干涸了。只有在大雨之后,河水才能顺利地抵达这里。所以说,气候干旱还是雨量充沛,决定了艾尔湖是继续隐身还是大大方方地出现。
此外,地质结构也是艾尔湖形成的重要原因。地质学家从湖的西侧发现,这片极端盐碱化的洼地是大约3万年前地面断层下陷的产物,断层块隔断了原来的出口,因此湖水只能流进,不能流出,蒸发量也很大,3万年以来,湖水蒸发后留下了大量的盐,使得艾尔湖在干旱季节里成为了完全盐碱化的荒漠。
艾尔湖的命名者艾尔,第一次见到干涸的湖泊时,眼前是一片白花花的盐,于是将其称为“死亡的心脏”。但后来的发现证明,这个心脏其实并未完全死去。
水是孕育生命必不可少的要素,只要有水,荒凉的艾尔湖也会马上变得生气蓬勃起来。尽管艾尔湖的湖水中盐分含量要高出海水很多,但这丝毫不妨碍植物们的快速生长。红艳艳的斯图特沙漠豌豆等植物会突然从盐碱地里抽出芽来,迅速开花结子,赶在水分蒸发殆尽之前完成生命的循环。其他植物如雏菊、野草也密密麻麻地长满湖畔,光秃秃的湖岸很快就繁花似锦。在雨水的滋养下,藻类迅速复苏,泥中的鱼卵、虾卵也迅速孵化,与随着河流而来的鱼儿一起,吸引了许多野鸟,如澳洲塘鹅、白海鸥、红颈鹬等,它们从遥远的昆士兰州成群结队地飞来,觅食湖里的小鱼小虾,繁衍生息。迅速涌入的动物彻底打破了这里的宁静,短短几天之内,原本死气沉沉的艾尔湖就变得生机勃勃了。
然而一旦水流中断,湖水在高温的灼烤下会很快蒸发,水中的盐分逐渐增加,鱼类无处逃生,只能死在咸水中,直到彻底干涸。在湖水干掉之前,雏鸟必须学会飞行,一旦湖水干涸,食物来源缺乏,成鸟就会离开,没有学会飞翔的幼雏就只能听天由命。最后,艾尔湖会重归死气沉沉的状态,等待下一个雨季的来临。在艾尔湖,这样的轮回已经持续了3万年。
为了改变澳大利亚中部的干燥气候,改变艾尔湖死气沉沉的常态,科学家们提出:可以开凿一条运河,把附近的海湾和艾尔湖联系起来。因为艾尔湖的湖面比海平面还低,海水会自动流入艾尔湖,这样它就永远不会再干涸了……不过,由于该提议涉及到气候、地质、当地的生态平衡等重大问题,其产生的后果难以评估,所以这一提案目前仍然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
极速车手的理想场地
710公里/小时的世界纪录
在旱季,艾尔湖干涸的湖床上覆盖着厚达46厘米的盐层,除了少量微生物,便没有任何其他生命的迹象了。不过,此时的艾尔湖呈现出盐碱地特有的风景:白色的盐碱化地面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与湛蓝的天空相接,让人仿佛置身于天堂。
上世纪60年代,一些追求极速的车手来到了这里,发现其盐层不仅坚硬,还极为平坦,是打破陆上速度记录的理想场地。车手们的到来,给死寂、干涸的艾尔湖带来了生机。不过,真正在这里打破世界记录的,只有英国人唐纳德·坎贝尔。
1964年,唐纳德·坎贝尔驾驶着爱车“蓝鸟号”在艾尔湖多次奔驰。终于,在当年7月17日,他跑出了每小时710公里的速度,一举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坎贝尔创造的这一速度,已经接近现代民航客机的航速。如今,湖畔还伫立着一块斑驳的木牌,上面记录着坎贝尔当年的壮举。
随着雨季的到来,极速飙车季节自然也就结束了,而此时却是艾尔湖帆船协会的会员们大显身手的好时机。因为艾尔湖长期干涸,他们只能在湖水相对充沛的年份进行活动。
1985年,艾尔湖地区建立了国家公园,公园面积达1.28万平方公里,包含艾尔湖的南北两部分及湖区北部的部分沙漠景观。公园建成后,奇特的“魔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虽然艾尔湖在旱季和雨季的景色各有不同,但大部分游客都选择在4月和10月来访。在这两个月里,艾尔湖的气候相对湿润,虽然大部分湖区还是干涸的,但也有一小部分洼地形成了湖面,游客们可以同时欣赏到旱季和雨季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