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新闻的“可扫描性”建构
2012-04-29周夏漆祥毅
周夏 漆祥毅
【摘要】网络新闻非线性且呈F型的阅读模式,需要我们重新考虑传统的故事讲述方法,去解构和重建它,使之符合该种扫描式阅读,我们称之为网络新闻的“可扫描性”。本文将这种扫描性构建在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为网络新闻的结构,好的结构本身即是一种标记,这是我们搭建网络新闻这座大厦的设计图纸。第二个层面是网络新闻的标题、导语(内容提要)。第三个层面包括文字(字号、粗细、下划线、颜色)、多媒体元素(图片、视频、音频)、链接等。
【关键词】网络新闻可扫描性建构
网络新闻的受众主体呈年轻化,他们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讲究效率。此外无论从阅读时间还是阅读效率来看,网络阅读的心理卷入水平要明显低于纸质阅读。同时,网络文本的超文本特征使得网络受众不再是媒体提供什么,就阅读什么,受众开始掌握主导权。网络文本非线性以及网络新闻阅读环境、受众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受众阅读时间短等都使受众为网络新闻阅读构建出新的阅读模式,其特点便是扫描式阅读。
一、网络新闻的可扫描性
Jakob Nielsen在一项关于人们如何阅读网页的研究中发现,79%的受试者只扫描网页,仅16%的人逐字阅读。他建议网络新闻采用可扫描式文本:强调关键词、有意义的标题、一段一意、倒金字塔、缩减篇幅等①。
对于受众具体如何扫描,Nielsen 2006年一项“眼动研究”记录232位用户的网页阅读行为。他发现,网络新闻最明显的阅读模式是类似“F”型。受众注意力首先是水平移动,经过文本区的最上面部分,这就是F字母的上面一横。然后,注意力往下移动一点,接着在水平方向移动,覆盖一个较“第一横”短的区域,这是F的第二横。最后,用户以垂直运用的方式阅读剩下的部分,构成是F的一竖。但扫描模式并不总包含上面的三部分。根据眼动仪记录的热量图,Nielsen总结了三种阅读模式:E型(当受众对文本底层进行水平阅读时)、倒L型(当受众只对最上部分进行水平阅读时)和F型,F型是最主要的模式。②
与传统平面新闻线性的精读相比,网络新闻是一种非线性的扫描式、跳跃式的阅读,不再需要从一由二至三的阅读。然而,这种扫描式、非线性阅读往往使受众在超文本彼此串联链接中,容易出现认知负荷和迷路现象。网络新闻受众非线性且呈F型的阅读模式,需要我们重新考虑传统的故事讲述方法,去解构和重建它,使之符合该种扫描式阅读。在这里,我们称之为网络新闻的“可扫描性”(Scannability)。
本文所要建构的“扫描性”,是为了使受众迅速、切中关键地获取信息、保存信息而为网络新闻构建写作、编辑模式与方法。本文将这种扫描性构建在三个层面:网络新闻的结构、网络新闻的标题和导语、艺术装饰性的其他元素。对网络新闻而言,网站建设、网页的设计、文章在网站的位置、整合等等也是构建网络新闻扫描性的可行措施,但本文暂不予关注。
二、图纸—网络新闻的组织结构
结构是指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与排列。结构可以帮助提高观众和读者对报道的理解,加强他们的参与程度。③好的结构本身即是一种标记,这是我们构建网络新闻这座大厦的设计图纸。为网络新闻构建出一种利于扫描阅读的结构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文章标记,对信息的获取、理解都将产生促进作用。产生于电报时代的倒金字塔对网络新闻是否适用?还是应该另有一种叙述模式?
网络新闻研究者不约而同采用“层”、“区块”或类似概念作为网络新闻段落单元。Mike .Ward强调要确保每个区块能够独立。人们可以只用阅读任意一区块,而其他区块不阅读,而这一阅读仍然具有完整意义。同时,超链接使一个区块可以与多个区块相链接。而传统平面媒体自然段之间逻辑关系是紧密的起承转合,相互勾连,人们无法只阅读其中某段或某块。
层块是组建网络新闻的砖块,我们认定“层块”是网络新闻的基本组织单位。那么,区块和区块、层与层是依据何种模式组织,以便网民在超文本非线性的交互串接的迷阵中轻易地获取信息?
以“F”型为主的阅读模式,意味着,对于除文章开头之外的其他部分,受众只做纵向阅读而非横向阅读,受众的注意力只对每个段落开头稍作停留。从受众阅读模式来看,注意力很大程度上从多到少分布。从根本上来讲,倒金字塔就是这样一种原则,只不过它是按重要性的大小排列。因此,网络新闻的阅读模式是要求采用“倒金字塔”模式的。正如艾丰所言,“倒金字塔”的实质就是快速交流的逻辑,既是快速表达也是快速接受。
“不论是在网络还是在其它媒体上,‘倒金字塔结构都是硬新闻报道的一种主导性结构。这种结构在许多方面都几乎完美地适应了网络媒体,同时它还与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念紧密相连”。④保留倒金字塔结构,按照重要性或是相关性来排列区块或层,区块之间相互连接。这种结构是与网络新闻的自身的及时性、互动性、链接等特征以及网络受众注意力分散、阅读速度快、阅读时间短等特点相适应。
三、模型与门户——网络新闻的导语和标题
1、导语—微缩模型
网络阅读的阅读模式以F型为主,为了满足受众的这种阅读模式,我们应当把最关键的信息放置最前面,以便受众能够在开头就能扫描获取关键信息。而这最关键的F的第一横,便是网络新闻的导语部分。
传统新闻的导语一般提供新闻五要素中最关键的某一个、某几个以便吸引读者往下阅读。这意味着,网络新闻的导语要提供尽可能多的至关重要的信息。BBC新闻在线有一个“4段原则”。他们在其记者工作手册《网络记者》(the Online Journalist,2000)中强调,尽可能多的至关重要的信息应该放置在一个故事的前四段,包括上下文和背景,这是为了确保故事会有意义。⑤
梅尔文·门彻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说,互联网用户希望他们的新闻是放在“胶囊”中的,他们想尽可能快地知道谁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新闻的导语可以分为直接式导语和延迟式导语,直接式导语无疑应该是网络新闻的中流砥柱。更进一步,与传统平面新闻相比,这种直接式导语应该像门彻所言具有包裹新闻的“胶囊”作用,也就是说“撰稿人应该努力在导语里面回答五个W与一个H”⑥此种导语类似于论文的摘要,我们不妨把这一层叫做导语层或导语块。它已具备新闻故事所有基本要素,就像网络新闻这座大厦微缩模型,受众单阅读它便可管窥全豹。
2、标题——大门小户
伯恩特学院2000年出版的《网络阅读习惯的眼动研究》再次证明,网络读者首先跳转到标题、题注和故事概要,而不是图形和图片。⑦网络新闻标题大致有两个层面的意义,其一就是吸引受众点击链接到正文。其二,即便受众不链接进正文,只浏览标题也能大致明白新闻内容。这是网络新闻标题应具备的双重功能。网络新闻受众往往对标题形成第一依赖,网络标题往往决定是否点击链接。通过提炼突出新闻要点,慎用长题,使用实题等原则。区块化写作要求网络新闻用多级标题。
四、艺术装饰品——网络新闻的其他要素
Morkes&Nielsen认为能够强化网络新闻的可扫描性的元素包括“标题、黑体、制图、主题句、目录”等。这里,笔者认为构建网络新闻可扫描性的第三层面(微观层面),包括文字(字号、粗细、下划线、颜色)、多媒体元素(图片、视频、音频)、目录链接等。
文字方面,网络新闻与传统平面新闻差异不大。由于电脑屏幕对人眼的不适感,网络新闻字号的大小、字间与行间距的适中显得尤其重要,不能过于紧凑也不宜太过突出。
网络媒体是一种超媒体,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种媒体元素,这正是网络新闻较传统新闻独特性所在。以图形为例,“在超文本文件中有效地利用图形,可以帮助表达作者的意念”⑧同时,在文前设置目录并链接,这些目录可以就由文章各个区块的小标题组成,点击即可链接到相对应的区块,起到索引作用。无论是图形等多媒体元素还是链接,都可能因为运用不当而造成夸张、误导、分神等情形。图形可能分散注意力,超链接更是可能让人找不到回头路。所以,多媒体元素的应用并不是越多越好。最重要的是,这些元素归根到底要为新闻主题服务。正如克雷格所说,应将网络新闻打造一个内容丰富、信息完整的“新闻包”,各个部分、各种要素都要相互配合、互为补充。这就是说,所有的文本、图片、链接和多媒体都必须为同一条新闻服务。⑨□
参考文献
①Jakob Nielsen(1997,October1). How Users Read on the Web.From http:
//www.useit.com/alertbox/9710a.html
②Jakob Nielsen(2006,April 17).F-Shaped Pattern For Reading Web Content.From http://www.useit.com/
alertbox/reading_pattern.html
③⑥梅尔文·门彻 著,展江 主译:《新闻报道与写作》[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④⑨理查德·克雷格 著,刘勇 主译: 《网络新闻学:新媒体的报道、写作与编辑》[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
⑤Mike Ward.(2002).Journalism Online.Oxford:Focal press,112
⑦Mike Ward.(2002).Journalism
Online.Oxford:Focal press,03
⑧林华,《文本呈现模式及讯息设计之研究》[Z]. 台北:中华传播学会1997年年会暨论文研讨会论文
(作者:均为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