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子汉的天空:昨日军垦与今日援疆

2012-04-29喻荣军

上海采风月刊 2012年12期
关键词:军垦石河子艾青

喻荣军

新疆对我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都说新疆好地方,那雪山草地,那大漠牧场,帕米尔高原的胡杨倩影,吐鲁蕃的葡萄熟了,艾提尕尔清真寺的人群与艾青深情炽热的诗歌,都曾阅读过无数遍,听说过无数遍,然而我却从没亲身体验过。这次文联的采风安排得很满,一周时间内让团员们把新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做了全方位的了解,从自然风光到风土人情,从现实生活到民族政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过程虽然辛苦,收获却是满满,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过去的军垦与今日的援疆,这其中有太多值得歌颂与创作的题材与事迹,新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都与这些人和事分不开。

从上海到喀什,一路奔波,最深的体会就是中国之大,比出趟国还远。喀什的过去可以从繁杂的历史与异域的人文中找到,喀什的现在即可以在繁华、现代与时尚的生活中感受得到,它和中国任何一个处在快速发展中的城镇没有什么区别,到处都是新建的工地与高楼,热闹的集市与热切的市民。可是远离城市,呈现的却是另一番情景,贫穷、艰苦与劳辛,自然条件恶劣,国际环境复杂。虽然援疆干部的热诚让我们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可是越是了解新疆的实情,越是感到责任重大。边远地区的贫穷生活与民族矛盾就像重担一样压在他们的心上。在喀什上海援疆指挥部破旧的小院里,我们详细了解到当代援疆的政策、规划与实施,这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工程,从民生问题到民族问题,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与背景下,援疆不仅仅只是扶贫,它更涉及到民族的安定团结与边疆的稳定发展。在这里,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援疆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与成就感。喀什的灰大是有名的,因为靠近沙漠,风一起,尘土飞扬,满地都是极细的沙尘,灰大的时候,在乡下的路上,脚踩进去就没了鞋。在这里,一个成年人一年吸进肺里的灰尘相当于两块板砖的重量。这些来自大上海的汉子们,他们变得豪爽、粗砺而有担当。在与喀什二院援疆医生们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因为他们的到来,这里医疗水平的提高与改善,其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与事迹。除了实施与开展一些有计划、有步骤的医疗工程之外,如小儿先天心脏病、老年人白内障等,搀救了许多生命,让更多的人重见光明,一些特别科室医疗的开展也都是有由排斥到接受的过程,例如由男医生主持的妇产科,由门可罗雀到排起长队,这不但改变了人们的医疗条件,更改变了他们的观念。援疆是艰难的,生活条件也非常艰苦,刚来的时候,医院连吃汉餐的地方都没有,许多人在这里一呆就是三年。这些生活的真实与动人的事迹都是很好的创作素材,也是民族交合融汇的例证。

如果说喀什之行让我了解到新疆的现实与挑战,那石河子之行就让我了解到新疆过去开发的艰辛豪迈与今日的辉煌成就。在去石河子的路上,我一直在努力寻找荒漠的情景,却难以觅到踪迹,到处是棉田与农舍,以及人们忙碌的身影。到了石河子新城,更是感觉这是一座现代化的有规划的都市,天高野远,瓜果飘香,我甚至有些怀疑书本的记载:这里曾是荒无人烟的大漠。那大漠变绿洲、荒漠现新城的故事到底是如何发生的?一切的答案都在军垦博物馆里找到,在这里,我们了解到军垦的历史与过程,拿起枪杆就是军人,拿起锄头就是农民,从宿天就地开始,到地窝子农舍,新厂房城建,到现在的高楼大厦,其中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几十万解放军放下枪杆开垦新疆,硬是把荒漠变成了绿洲,平地起了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几十万知青把自己的青春岁月奉献在这块过去曾是贫瘠、现在却收获着富饶的土地上。他们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却是繁华。在石河子艾青诗歌纪念馆里,我们吃着香甜的瓜果,看着满目的苍绿,感受着几代军垦人的艰辛与荣耀,历史仿佛就在这一瞬间凝聚,人类的豪情与伟大都在这里汇聚,也难怪诗人艾青曾经那样激情满怀地歌颂着这座城市:我到过的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

短短一周的采风,不管是自然风光还是风土人情,多是浮光掠影,可我对新疆却有了更深的认知,对它的过去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它的现在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对于军垦与援疆都充满了崇敬之情,对新疆未来的发展也更加充满信心与期待。

这次采风就像是一粒种子被种下,期待未来它的开花结果,长成大树。

(作者为上海剧协理事、上海话剧中心副总经理)

猜你喜欢

军垦石河子艾青
兵团记忆
艾青《我爱这土地》
《石河子科技》编辑部
艾青来了
新疆石河子集中供热领域建设隔压换热站的探讨
北大荒的脊梁——《老军垦》获奖感言
石河子垦区加工番茄精细气候区划分析
无题
论艾青《诗论》的研究价值
吕永海:用执着传承兵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