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比”的激情岁月
2012-04-29
理想,是在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没有理想的社会就不是一个健全的社会,没有理想的人就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赋予了作为人类特征的“劳动”以不同于通常所谓的“干活”的深刻意义:“我们要考察的是专属于人的劳动。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意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形态发生变化,同时在改造自然中实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的话,充分说明了人优于动物的一个方面就是具有统筹规划性,说宽泛点就是理想,有“理想”支撑的“干活”叫做“劳动”,没有“理想”支撑的“劳动”叫做“干活”。
理想是什么?
打开“百度”,当看到这个词语有多达1亿个搜索结果时,我们禁不住有些缭乱。
有人说,在这个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的社会中,理想已经成为拜金主义思潮下伪君子们的“遮羞布”。
现在我们告诉您一个答案:“理想”和“贡献”这两个词,并没有过时,无论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还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都派得上用场。您相信吗?
在一场名为“讲理想、比贡献”的活动中,有近两万家企业参与,而参与活动的科技工作者达150多万人次,各地围绕开发推广节能低碳先进技术开展群众技术创新活动6.4万项,节能降耗、减排增效项目2.2万项,节约成本60亿元,增加收入116亿元,企业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37万多条,被采纳的有18万多条。
“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是中国科协、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和国务院国资委四部门搭建的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迄今,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已经开展了26个年头,在培育创新文化、培养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共组织评选表彰活动11次,共计表彰先进集体1129个、先进个人1109名、优秀组织者798名。
1986年12月25日至29日,中国科协在沈阳召开了厂矿科协工作会议,与会的210名厂矿科协代表经过相互交流和广泛讨论,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重型机械厂、东北制药总厂等20个厂矿科协发起,向全国一百万厂矿科协会员发出了开展“讲、比”活动的倡议。由此,全国“讲、比”大幕正式拉开。
“讲、比”激情岁月,凭着科技工作者无私奉献和价值体现的精神而一往无前。讲理想是精神境界,比贡献是实实在在的物质成果。一项以实践为指向的理想激励活动,20多年兴盛不衰!
国际的竞争,市场的较量,经济的转型,赋予了“讲、比”新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
“讲、比”的主体是科技人员,突出企业科技工作者在‘讲、比活动中的地位,使‘讲、比活动成为企业科技工作者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展示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调动其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最初的将目光锁定在关注企业科研成果、增效增收,到聚焦企业的节能降耗、减排增效,再到为科技人才的成长铺路搭桥……。漫长的26个年轮,每一个脚印,每一项硕果,每一个声音,无不记录和印证了广大科技人员对理想和价值不懈的追求。
近几年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蓬勃发展,参加活动的企业数和科技人员数大幅度增长,为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共表彰先进集体750个、科技标兵500名和优秀组织者500名。今年的评选表彰工作加大了表彰奖励力度,将在全国范围内评选表彰300个先进集体(含企业专家工作站50个)、200名科技标兵、200名优秀组织者。
26年,也许有人会觉得,“讲理想、比贡献”名称过于老土,有点儿和时代脱节了。但是它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恰恰印证了永不落伍的精神实质—个体的理想和价值追求,只有融入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之中,才能奏出最有意义的生命华章。创新的时代,赋予了“讲比”活动和每一名产业科技工作者沉甸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