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2-04-29张毅
张毅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方面,在不断解决了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的同时,又不断出现新的矛盾、困难和问题。而且,不同的国有企业,其矛盾、困难和问题也各不相同。
一、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认识有待提高,观念有待转变。首先是重视财、物,忽视人。有些单位对物质资源的投资很大方,而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却十分吝啬。虽然满口“以人为本”,但对如何实践“以人为本”却没有一个清醒的思路。他们真正看重的是资金,是厂房,是设备,而对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不花钱、也办事”,这是典型的“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例如:有些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购回贵重的加工设备,但由于缺乏操作、维修人员而长期闲置,或投入大量的资金,建造豪华的厂房、实验室,但由于缺乏优秀的管理者和产品研发者而最终毫无建树,造成资源的浪费。其次是工作盲目,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缺乏层次。典型的问题是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对各层次人才一视同仁,“胡子眉毛一把抓”,忽视人才差别,把高级人才混同于普通员工,挫伤了高级人才的积极性。二是只重视高级人才,忽视一般人才。认为只有做出了重大科研成绩,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人才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而认为普通员工,即使态度再积极,工作再努力,对企业发展也无足轻重。这种思想有时会下意识地流露在工作和言谈之中,严重影响了职工群众的生产、工作积极性。
2.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一是国有企业一般收入较低,与行政事业单位、外资企业、私营企业职工的收入相比,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特别是有些企业由于连年亏损,职工应得的报酬拿不到手,企业尽管认帐,但没有钱发,久而久之,职工的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有本事”的人便纷纷“跳槽”或“下海”。二是企业分配制度落后。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其劳动付出严重脱钩。企业不是以贡献多少付酬,而是依据岗位、职务、级别等传统的工资制度计算工资所得,极大地伤害了青年人才的积极性。三是企业培训层次低、范围窄,满足不了职工学习上进的需要。应该说煤炭企业在职工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培训力度仍然不够,范围不大、面不广,投入不足,即便开设培训,也是停留在小范围、低水平的层次上。再说有些员工要么不求上进,要么寻跳槽,有的甚至产生“学习就是为了脱离企业”的念头,这种思想十分不利于吸引、提高和留住人才。
3.人力资源的浪费。首先是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国有企业缺乏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特点的激励、约束机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严重挫伤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其次是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在实施“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企业实行改组改造的过程中,为避免得罪人,实行“一刀切”的办法,划定年龄底线,使许多有用之才提前离岗退休,造成人力资源的无谓浪费。再其次是部分企业受中国传统“官念”的影响,一旦技术人员做出成绩,企业就“及时地”将其“提拔”到一些非技术的领导岗位,以示重视。殊不知这些技术人员其实不适合于管理工作,在新岗位上出力不讨好,又荒废了学术,确实可惜。
二、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
1.加强教育引导,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理念。我们要抓好“三大教育”、搞好“三个引导”。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引导员工全面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是解放思想教育,引导员工转换脑筋,更新观念;三是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员工爱岗敬业,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坚持做到“八讲八做到”让他们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居安思危,勤奋工作,贡献力量。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是由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人组成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离开了那一部分都不行。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充分研究人的心理和需要,然后从人的心理规律出发,结合他们的兴趣、动机和需求,科学地引导他们的价值观念良性发展,这就要打破原有框架的束缚,准确把握企业和人才的变化态势,运用创新的工作方法,解决其思想问题。
(2)要树立“人才资本”理念。人才是企业兴衰的关键,是企业的第一资本。要始终保持人才资本存量。国有企业要按照资本价值规律要求,突出“人才经营”的战略地位,树立“大人才”观,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不断保证人才资本投入。
(3)要树立“人才层别”理念。人才是有层次和类别的,对于企业来说,一是要合理调整人员比率,逐步使基本生产人员和辅助生产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比例趋于合理。二是要合理调整人员层级比率,逐步使初级、中级、高级和核心级层次人员比例逐步趋于合理。三是要调整人员文化结构,逐步使技校、中专及以上学历人员达到合理比例。
(4)要树立“人才差别”理念。国有企业必须树立“人才有差别、使用有差别、待遇有差别”的新理念,在使用上,坚持“用人所长,能级匹配”的原则,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在待遇上,杜绝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做法,使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获得一流待遇。在激励上,针对不同的人才,采取不同的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性。
(5)要树立“人才开发”理念。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发展,人才的发展离不开培养开发。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开发理念,要制定规划,明确措施,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源的投资力度,多渠道投资,实现人才资本投资的收益率。
2.大胆创新,建立有效吸纳和留住人才的新机制。
(1)建立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用好人才是人才开发的关键,一是确定科学的人才标准。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确立人才标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才的标准应该是熟悉科技知识、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能力、能够终生学习、认同企业价值观并忠诚于企业。二是科学公正地选人。变经验选人为科学选人,变行政选人为市场化选人,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三是要别具一格用人。按照“量才使用、效益最大化” 的原则,根据人才的特长、个性和意愿,把他们选用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四是建立考评体系,对人才进行业绩考核。
(2)建立干事创业的留人机制。人才流失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最大失败,特别是那些优秀人才,如果留不住,将会对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留住人才是实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的核心。一是依靠事业留人。企业一方面要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大力优化环境,进一步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把企业的发展与人才的事业结合起来,使人才在为企业贡献聪明才智中个人的事业也得到发展,从而提高人才对国有企业的忠诚度。二是依靠待遇留人。当前企业人才“跳槽”的主要原因是待遇过低。因此,企业要留住人才,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待遇,这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回避和逾越的问题。三是依靠环境留人。企业要通过加强人文环境、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建设,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氛围,构建科学高效的组织机构,培养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是加大物质激励力度,薪酬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才市场价值的大小,是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物质动力。二是加大精神激励力度。实施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精神激励,广泛开展“优秀企业家”、“创业明星”、“科技精英”、“岗位能手”、“五一劳动奖章”和“新长征突击手”等一系列针对各类层次人才的评比活动,大力选树先进典型,增强优秀人才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使各类人才政治上光荣,经济上实惠,生活上有保障,社会上受尊重。三是要积极探索实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效结合的新机制,从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培训机制。培训是人才开发与管理的重要途径,一是遵循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建立分级分类、循序渐进的培训模式。要根据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专门技能人才这三类人才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内容和方法,开展好差别化、特色化培训。二是整合培训资源,建立资源共享、专业合理的培训支撑网络体系。三是要创新培训方法,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四是要切实加强培训工作的制度建设。要通过建立员工岗前培训制度、员工在岗培训制度、资质资格培训制度、员工发展培训制度等制度建设。
(5)建立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引进机制。实践证明,市场机会稍纵即逝,企业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的人才推动企业的发展,而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引进各类有用人才。一是要按照开放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原则,建立开放的人才引进机制,采用现代科技手段,面向社会建立人才资源库,为引进人才打好基础。二是要开阔视野,多渠道引进人才,不仅大力引进普通院校的优秀毕业生,而且重点从社会上引进急需的高级管理人才和高层次技术人才。三是要积极推进协议用人制度,对部分紧缺专业人才,可以通过项目承包、按任务付酬等方式协议用人。
(6)建立可控的流动机制。人才流动是人才开发与管理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建立企业人力资源流动中心,负责收集有关人力资源信息,做好就业服务,组织就业培训,引导和促进企业人员有序流动。二是建立淘汰机制。按照市场化原则,建立淘汰低素质人员的机制,让低素质的人员尽快离开,通过人才的“双向流动”、“互相置换”,达到优化结构的目的。三是鼓励人才内部流动。通过人才流动,避免有的单位缺乏人才,有的单位浪费人才,使人才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增强人才活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安煤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