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备而来”话采访

2012-04-29周海燕

新闻世界 2012年12期
关键词:舒城超级稻测产

周海燕

【摘要】人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说的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有计划有准备才能成功。新闻采访也是如此。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流程中的第一环节,在整个流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又是新闻采访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本文以一个基层台记者的采访经历为背景,阐述新闻采访“有备而来”的重要性。

【关键词】采访策划准备

一篇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成功与否,而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做得好,又会直接关系到采访效果。从某种程度来讲,采访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采访过程本身。前期准备不仅仅是对事件本身的熟悉和认知,还有对采访对象的熟悉和认知。笔者曾非常有幸地采访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次采访,时间虽然短暂,但在众多媒体面前,我凭借专业的提问和良好的业务素质成为当天和袁隆平对话最多的记者,不仅圆满完成了台里交给的采访任务,更完成了自己由主持人向记者转型的完美跳跃。通过这次采访,我更是深刻的体会到了新闻采访“有备而来”的重要。

2012年9月20日,科学家袁隆平将来到我们舒城,察看他的杂交水稻在舒城的长势和测产情况。面对这样一位声名赫赫的世界顶尖科学家,作为一名县级台的主持人,我心里的忐忑和紧张远远多于兴奋!他的到来,将是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也一定会被众多官员和群众包围,作为最基层媒体的记者,采访难度可想而知。舒城之行,袁隆平只做短暂停留,没有安排记者采访时间,能接近到他吗?能采访到他吗?万一能采访到,我该怎么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他会回答?带着这样的顾虑和担心,我开始和同事详细策划采访提纲。

首先我们要知道袁隆平此次来舒城的目的和背景。在和县农委的专家们交流后,我们了解到:继去年超级杂交稻在湖南隆回试种成功后,今年又首次在低海拔地区试验种植,经过前期严谨的考察论证,这次试验在六安市选了三个试验点,一个是六安的金安区,一个是霍山的毛坦厂镇,还有一个就是舒城县。舒城试验点就在当年大跃进时期“亩产万斤粮”的千人桥镇。昔日的“卫星田”今朝能不能成为“吨良田”?!去年湖南隆回的产量是926.6公斤,那里是高海拔地区,阳光充足,适合农作物生长,而舒城县属于低海拔地区,水稻生育期较短,如果亩产能够达到900公斤以上,意义将非同寻常。袁隆平这次来舒,就是因为了解到舒城这边的长势很好,特地来看看测产情况。有了这些背景做铺垫,接下来的采访提纲便得心应手的多了。

自超级稻落户舒城以来,从整地到播种,从育苗到插秧,我自始至终参与超级稻舒城试验点进展情况的采访,对这方面的知识已经有了细致的了解。一直参与采访的同事也给了我很好的建议,他告诉我提什么样的问题会比较专业,能引起袁老师的兴趣,并列出了数条采访提纲供我参考。

但是,毕竟采访的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自己又是一名最基层台的记者,怎样才能消除心理上的落差,自信、淡定从容地面对他呢?光有采访提纲还是不够的,良好的采访心态也至关重要。我又在网上搜索各大媒体曾经对袁隆平的采访,让自己从多个侧面来认识和了解袁隆平,寻找提问的切入点。《鲁豫有约》做过的一期袁隆平专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期节目从生活的角度向大家展示了一名科学家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这期节目中,袁隆平幽默地说:“好多记者采访我时,都喊我“袁院士、袁老,我很不喜欢,喊袁院士,多拗口啊;喊袁老,我有那么老吗?就叫我袁老师最好。”这些不仅让我知道了提问时该怎样去称呼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也让我对袁老师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这种转变让我不再对这次采访感到害怕,甚至渴望能早一点见到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

有了这一系列的准备之后,我原本忐忑的心渐渐踏实下来,但是,媒体众多,我必须把握住每一个机会,才能不让采访落空。20号上午,我和摄像记者早早地来到试验基地等待着袁老师的到来,等待的过程中,我和同事们一刻也没闲着,我们不停地采访正在工作的测产人员、农技人员和当地的老百姓,在和他们的交谈中,更充实了对袁老师的采访内容。

10点50分,人群开始沸腾起来,一辆中巴车缓缓地停在了路边,在大家亲切地呼喊和簇拥下,袁老师面带笑容走下车。

这时的我,站在离袁老师100多米远的、事先经过周密挑选的地方,静静地等待人流慢慢走近。负责摄像的同事一声OK,我面对镜头开始解说:“观众朋友,我现在是在袁隆平超级杂交稻1000公斤高产攻关项目舒城试验点,现在的时间是9月20号上午10点50分,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亲自来到了试验点,查看水稻测产情况,了解试验成果……”一遍成功!外景图像一拍完,我和同事迅速收起三脚架,扛起摄像机就往人堆里钻去。另一位同事早已扎在人群中,步步紧随,拍下了袁老师在舒城的每一个瞬间!

人群水泄不通,要挤进去谈何容易,中央台的记者、省市台的记者、还有很多报纸、杂志、网站。上百部照相机的“咔嚓”声让人头晕目眩。袁老师在哪呢?管不了那么多,先挤进去再说。我从来没有觉得身材小巧有这么大的好处,似乎没费多少力气,也没明白是怎么回事,我竟然挤到了袁老师身边。我一边紧随人流,调节着自己紧张的心情,一边聆听袁老师的讲话,伺机提问。此时袁老师刚刚在稻田边查看过超级稻的长势,正兴致勃勃的和身边的农技人员预测着今年的产量。机会来了,我立即接上话题,抛出了我的第一个问题:“袁老师,您看我们今天测产的情况会是怎样?”一句话问完,我的心紧张得怦怦直跳,感觉自己的声音好像不知从哪个地方冒出来的一样,那么虚幻和飘渺。袁老师能听见吗?即使听见估计也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周围的人太多了,他根本就不知道是谁在提问!但是,袁老师却接着提问回答了:“在山区,超级稻可以达到亩产900公斤,在平原地区能够达到800公斤,我认为就是很大的成绩了,舒城这边的长势很好,我估计,凭我的经验亩产800公斤以上是没有问题的,这个很不容易啊,它不是一亩两亩,它百亩一片非常整齐,100亩田看得像一亩田一样,我很高兴,非常好!”

首问告捷,这段话正是我们想要的,太好了!夹在人群中的同事也冲我竖起了大拇指。人群簇拥着袁老师继续往前走,我紧跟其后,等待机会再次提问。袁老师一边往前走,一边继续和参与生产的农技人员交谈着。袁老师说:“去年在湖南隆回县试种的超级稻亩产达到了926.6公斤,那里是高海拔地区,水稻生育期较长,具备高产的生态环境。这一次在舒城县进行高产攻关,是首次在低海拔地区进行试验”。机会又来了,接着袁老师的话,我赶紧提出第二个问题,“袁老师,您觉得在我们舒城这样的低海拔地区,能够达到您刚才说的800公斤以上的产量,是不是很好了呢?”听到这么一问,袁老师立刻在人群中搜寻声音的来源,随即把目光定格在我身上。他面对着我,清晰又有力的说道:“非常了不起。从田间水稻的表现来看,超级杂交稻在舒城百亩示范创造了低海拔地区亩产新纪录!……”这时候,袁老师已经是在和我面对面交谈了,周围也一下变得安静下来,大家都在仔细聆听这位伟大科学家对中国未来水稻种植方向的预测和分析。接着袁老师的话,我又继续问道,“那800公斤这个产量是不是代表着您的超级稻在低海拔地区有着很高的推广价值呢?”“那是肯定的,村里的主任刚才对我说,他们自己种植水稻的亩产能达到500公斤,就已经很好了,这个超级稻能达到800公斤,一亩增长了几百公斤啊。”我接着袁老师的话说,:“袁老师,您知道咱们这的农户是怎么说您这稻的吗?他们说,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好的水稻呢!”听到这里,袁隆平高兴地笑了起来,说:“那是不假,他们肯定没见过,这个水稻一株能长五六百粒稻穗,他们种的一株只有三四百粒,肯定不一样的,他们当然没见过。”周围的很多群众也都应声说到:“这个水稻多好啊,从来也没见过,今天是第一年种,明年产量会更高,更上一层楼的。”在场所有的人都鼓起掌,现场洋溢着一派丰收的喜悦!笑声、掌声久久地回荡在金黄的稻田上。

这个时候,我已经悄悄退出了人群,看着渐渐远去的人流,看着袁老师矍铄的背影,我和同事相视而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完美地结束这次难忘的采访。□

(作者单位:舒城广播电视台)

责编:刘冰石

猜你喜欢

舒城超级稻测产
小麦测产迎丰收
桑园全年免耕周年套作技术进行专家测产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大别山区精准扶贫的做法、问题与对策
——以舒城县开展精准扶贫为例①
安徽舒城:“一元公交”惠民生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舒城查扣1881件不合格童车童床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
超级稻宜优673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2014年武山县全膜玉米测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