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在为民 贵在改变 贵在坚持

2012-04-29刘冰石

新闻世界 2012年12期
关键词:文风作风工作者

刘冰石

【摘要】随着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不断深入,广大新闻工作者用心血“炼就”出了一篇又一篇富有生命张力的新闻稿件,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他们倾情于人民,把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改进文风当作始终如一的追求。

【关键词】走转改常态化制度化

当笔者驱车百余里步行10多里到达地处江淮分水岭的偏远农村采访一个特岗女教师时,当笔者双脚磨出血泡还坚持深入农户采访的时候,笔者真切看到了当地群众对媒体充满极大敬意和期待的目光。自“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面铺开后,广大新闻工作者踊跃参与,以饱满的热情深入农村乡野、城市社区、企业厂矿、军营校园,推出了一大批带着露珠、冒着热气、散发着泥土气息、传递着百姓期盼的优秀作品,一股求真务实、清新质朴之风扑面而来。

实践证明,“走转改”活动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落实“三贴近”的根本举措,是改进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升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突破口,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净化心灵、锻炼党性、增进群众感情、提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走转改”的必要性和及时性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听从党的召唤、响应党的号召、秉承时代使命,写出了许多优秀篇章,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但是,随着经济的转轨、体制的转换、社会的转型,新闻界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很明显的。针对客观问题,中宣部五部委发起“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显得特别必要而及时。

1、“走转改”是应对当下挑战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给新闻媒体带来很多新的挑战。

新闻稿件内容的挑战。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社会热点,社会热点被关注度相对集中,其新闻价值不言而喻。在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凸现一些新思想、新做法,涌现一些新人物、新群体。有的新闻宣传工作者沉湎于“本本”之中,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实践缺乏应有的关注和了解;有的仅仅依靠第二手材料间接地接触实际情况,缺乏切身的真实感受。宣传工作远离实践的土壤,必然会失去生命力和说服力,难以发挥引领实践、引领群众、引领社会的功能。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走向社会、深入实际,从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出发,深入基层,接触新事物、感受新气象,从而描绘出时代的主色调、奏响时代的主旋律。

新闻写作方式的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成了主要的信息集散地,只要轻点鼠标,各式各样的信息便扑面而来。这给新闻稿件的写作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一些人养成了惰性。有的人在写作时不是先实地采访、勘察,而是在网上搜索材料进行拼凑。这样的稿件内容干瘪而苍白,缺乏感染力。实践证明,凡是立足社会发展实践,紧跟时代步伐,把了解民意的重点放在基层,把宣传服务的主体定位在基层,以时代眼光提炼报道主题,以深厚的生活积淀丰富报道内涵,才能不断增强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

新媒介的挑战。受互联网的影响,新型媒介层出不穷,传统媒介的受众受到挤压。在此形势下,报纸等传统媒介必须借助优质稿件寻求突围,谋取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优质稿件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从“走转改”中来。舍此,别无他途。

2、“走转改”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新闻战线也要以科学战略引领前进航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改革建设最前沿、生产生活第一线,传达党的声音,反映群众意愿,发掘基层亮点,展示城乡变化;要坚持“姓党为民”不动摇,把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贯穿于“走转改”始终,唱响主旋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走转改”就是这一精神实质的最佳体现。

3、“走转改”是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

在我国,新闻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不仅是社会发展进程的观察者、记录者,也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推动者。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的十八大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不容半点忽视。可喜的是,通过“走转改”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深入群众,感知冷暖、倾听心声,以深厚的感情对待人民群众,以高度的自觉服务人民群众,切实转变作风、改变文风,不断提升了个人素质与精神境界。

二、“走转改”的互动性和针对性

当今社会,交通发达了,通信先进了,沟通的方式丰富了,但是部分媒体和群众的距离远了、沟通少了、感情也有点淡了。新闻媒体要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应以“走转改”活动深入而有效的开展为契机,增强新闻报道活动的互动性和针对性。众所周知,大公司、大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事先都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听取广大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产品让更多的人接受。同理,新闻媒体应进一步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交流,倾听他们的呼声,关注他们的的期盼,帮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难,从而赢得广大群众的欢迎。《人民日报》刊发的一篇记者走基层的报道《挂号难,难在哪》,正是因为抓住了“看病挂号难”这个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反映了群众的呼声,并对其作出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因而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得到各界好评。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在这方面的探索与成果也是可圈可点。

今年春节期间,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结合正在开展的“百名记者进百村”活动,精心策划推出“新春走基层”活动。编辑记者沉下身、静下心,带着思考、带着问题,深入农村最基层,感受农村新变化,反映农民新诉求,推出了一批鲜活生动的新闻报道。基层群众纷纷称赞:“村里的新鲜事,好看!耐看!有嚼头!”例如,《十人带百户山村好致富》报道了革命老区金寨县斑竹园镇桥口村的致富“金点子”;《小红薯“长”成大产业》记述了皖北颍上县耿棚镇淮北村80%以上农户从事红薯产业的创富故事;《“夜谈会”架起“连心桥”》为安徽开展的“五级书记大走访”活动提供了生动案例。

实践证明,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深入基层,才能把握时代脉搏、拓宽视野胸襟,回答好“依靠谁”的问题;转变作风,才能以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回答好“我是谁”的问题;改进文风,才能让新闻生动鲜活、群众喜闻乐见,回答好“为了谁”的问题。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公正、透明报道新闻事实相结合,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这样的报道,看着可信,读着实在,针对性强;群众爱看,看了解渴;干部爱读,读了管用。

三、“走转改”的制度化和常态化

通过“走基层”,笔者深深感到,基层工作中很多好的东西、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以及老百姓生活中巨大变化的事件和亮点需要记者编辑挖掘出来,进而写出精品文章。这样的新闻才有生命,才是老百姓真正需要的。因此,我们说,“走转改”不是一时应景,不是过场戏,而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行动指南和工作态度,也应该是我们媒体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和不懈追求。“走转改”贵在坚持,贵在“走转改”活动的制度化和常态化,这就要做到:

1、思想认识到位

正如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蔡名照所说,“走转改”活动既是对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继承弘扬,也是新形势下党的新闻工作的重大创新。当前,社会环境、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宣传工作中不少老办法、老套路亟须改进。“走转改”在不同程度上回答了新闻宣传工作遇到的新问题,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及途径。能否做好“走转改”,是检验新闻工作者能否跟上时代步伐的一个重要标志。那种关在屋里闭门造车的观点是必须抛弃的,那种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采访是要不得的,那种华而不实、装腔作势的稿件是没有生命力的。

2、机制建设到位

建立完善“走转改”长效机制,就是要进一步健全基层调研采访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地策划涉及基层的采访活动或主题活动,对新闻单位负责人、编辑记者、新入职人员到一线蹲点调研、采访报道、驻点培训等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健全版面或时段保障机制,确保“走转改”报道在重要版面和黄金时段刊播。进一步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增加“走转改”报道在编辑记者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加大对“走转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编辑记者和优秀作品的表彰力度,对于能长期坚持落实“走转改”要求的记者,要进行奖励,并在涨工资、职务晋升时予以优先考虑,对于那些长期浮在面上采访、作风不实的记者应进行处罚,问题严重的要及时清除出新闻采编队伍。

3、舆论宣传到位

一是大力宣传“走转改”,二是以“走转改”指导舆论宣传。开展“走转改”活动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活动在新闻宣传战线率先展开、不断拓展、逐步深化,取得丰硕成果,一大批生动鲜活、感人至深的精品佳作集中涌现,一系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一年多的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贵在走、难在转、重在改。要继续总结成功经验、深化实践探索,通过典型人物、典型案例,把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高度,让“走转改”成为一种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

“走转改”活动不应成为一个时期内的新闻说辞,而应该成为全国各级各类媒体长期的自觉行动。十八大为我们吹响了前进的号角。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新闻工作的时代坐标,紧紧抓住“走”这个前提、“转”这个关键、“改”这个目的,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把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常态化、制度化,永不懈怠地推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①蔡名照,《“走转改”是重塑传统媒体优势的有益探索》,《求是》

②冀文轩,《深化”走转改”倾情为人民》,《河北日报》,2012-2-10

③常光民、颜晓峰、杨绍华,《“走转改”:寻求理论宣传工作的源头活水》,《求是》,2012(17)

(作者:安徽文摘报刊社副总编辑)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文风作风工作者
河下:文风厚重的“进士之乡”
关爱工作者之歌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对电视新闻节目“改文风”的几点思考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