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房火灾的处置对策及防范措施研究
2012-04-29郑云朋
郑云朋
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城镇规模扩大,而土地资源不足,一些乡镇居民建房时,一般盖3层至6层,多则9层,高度超过24米,占地面积45至55平方米。这类房子底层与顶层楼梯贯通,下面两层是水泥楼梯,三层以上是木楼梯和木楼板,所以称为“通天房”。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通天房火灾呈急剧上升势头,在通天房火灾中造成人员伤亡情况十分普遍。近几年来,整个温州市因通天房发生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已不胜枚举,随着通天房火灾的不断发生,其特有的受灾危害性及通天房火灾的扑救、人员施救等问题也日益受到消防部队及当地政府、群众的高度重视,但通天房由于其特殊的建筑结构和火灾特点,使得发生火灾后给抢险和扑救工作都带来相当大的难度,至今仍没有很好的火灾预防和扑救处置措施。那么,通天房建筑发生火灾后,灭火救援灭火战术如何在火场中展开呢?以及该如何对通天房建筑进行防火改造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下面本人就对通天房火灾扑救中的战术运用以及通天房建筑改造与大家进行探讨。
1 通天房发生火灾后,其火灾特点
(1)火势向上蔓延迅速,易形成立体火灾。通天房室内楼梯均设在房屋中间,楼梯间从底层直至屋顶,受“烟囱式”拨抽力影响,在空气充足且火势猛烈燃烧状态下火势向上蔓延速度可达3~5M/S,按其速度推算,一幢7层楼民宅由底层蔓延至顶层只需6~10秒。在初起阶段,火势先沿吊顶和室内可燃物水平蔓延,一旦蔓延至楼梯间,加上火灾荷载的不断增大,火势会呈现出越烧越猛烈状态。
(2)易造成连片蔓延。通天房在建造时屋顶结构基本采用砖木材料,当火势沿楼梯间向上蔓延时,屋顶首先被“烧穿”,火势沿木质大梁和木橼向两侧蔓延。另外,有的通天房相邻间的窗间墙间距不足30CM,受火势和风力作用,极易从窗户相互蔓延。
(3)烟雾浓、毒性大,易造成人员伤亡。住宅内固有的可燃家俱、织物和大量生活设施,加上在作室内装修时采用大量的可燃有机材料,同时由于通天房室内空间狭小,导致有毒烟气大量凝聚,使炽热高温和有毒烟气短时间内充满建筑物内。火场中能见度降低,造成被困人员心理恐慌,增大逃生、疏散难度。从多起通天房致人死亡事故中可以看出,被困人员往往在火场中首先被烟气致晕倒地或直接窒息、中毒身亡。
(4)逃生路线少、疏散通道封锁,人员逃生困难。目前,通天房在建造时从安全疏散角度来讲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仅设有内部上下楼梯,无其他疏散走道和出口;二是在二层以上某一层设有两侧建筑相连通的雨檐,可作为应急疏散使用;三是在顶层设有通至屋顶平台的安全出口。在火灾初起阶段被困人员尚可从楼梯间逃生,但通天房火灾往往体现出发现迟、报警迟等现象,火灾发生后楼梯间被火势封锁或烧断,人员被困于室内或窗户旁,有的直接逃至顶层,因受不了烟熏或高温而跳楼轻生。
2 通天房发生火灾后,对火灾扑救和火场救人带来的难题
(1)单个中队实施边救火、边救人困难重重。通天房发生火灾后,既要设置足够数量的水枪阵地,又要负责后方供水和火场照明,再加上多种救人行动同时进行,在兵力上往往会捉襟见肘。特别是在使用15M金属拉梯时,一般需要4-5人协同操作,从车上卸下到架设好需5分钟,而且难以架设在火场正面。
(2)人员抢救疏散难。由于通天房火势向上蔓延迅速,消防队到达火场后火势一般呈某一层正向上猛烈燃烧状态,在没有充足且有效的水枪射流掩护,消防队员很难直接进入火场内部实施救人。部分通天房在建造时楼板也为木质结构,受火势影响,木质地板结构破坏,承重力下降,这也导致消防队员不能直接进入室内救人的原因之一。同时由于通天房进攻疏散路线少,一般只能由室外登高进入室内,普通消防中队缺少登高装备,消防梯又难以架设到火场正面,导致救人小组战斗展开时间长。
(3)火场供水难,楼上楼下通信联络难。通天房一般都是居民住宅,火灾发生后围观群众及车辆众多,水带干线铺设困难;驾驶员或战斗员对水源不熟悉,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消防水源,会直接造成前方与后方供水间断。楼层上方战斗员一般由两侧民房登高作战,由于通信工具数量不足或不方便携带,导致地面人员无法及时掌握登高内攻人员的水枪设置情况,造成通信联络困难。
(4)战术展开及相互协调难等。通天房火灾燃烧猛烈、蔓延迅速,传统的堵截、合击、夹攻、突破等战术受通天房建筑结构影响难以有效运用,指挥员在短时间内很难作出正确的灭火指挥,战斗员战斗展开也困难重重。
3 通天房火灾扑救中的战术应用
(1)指挥员决策果断,争分夺秒是灭火战斗成功的前提。通天房火灾发生突然,火场指挥员到场后根椐火场情况应尽快下达作战命令,特别是要问清火场内有无人员被困,若无人员被困时可从容应对,若有人员被困时,应极力避免在火场上犹豫不决,下不了战斗决心,往往几十秒钟就可决定灭火战斗的成败。同时在接警出动途中就可检查空气呼吸器压力,做好登记,上楼层号员可在车上即佩戴好空气呼吸器,以最大限度地争取火灾扑救时间和掌握火灾扑救主动权。因此,争争太少即要求所有的战斗行动都要体现在一个“快”字,火情侦察、判断情况、指挥员战斗决策、灭火战斗展开、占领阵地、向火点进攻要快。
(2)形成通天房灭火救人战法是灭火成败的关键。通天房火灾没有过多时间允许指战员有太多的思考余地,必须贯彻“快”、“强”、“活”的战术思想。快:即灭火救人行动展开快,按照即定的战术方法全体官兵有序展开。强:即第一出动力量强,到场后力量布置强,在初起即形成遏制火灾的高压态势。活:即在灭火战斗行动中指战员方法要多样,进攻要灵活。
(3)上堵下防、内攻外控。通天房发生火灾,火势发展蔓延的主要方向是上部楼层。消防队到场后要想方设法控制火势向上发展。因此,应该根据通天房建筑的结构情况,通过两侧民房和各种登高装备,登至燃烧层的上层,甚至必要时宁可放弃燃烧层上部一、二个层面,设置水枪阵地,控制火势向上层发展。由于登高灭火救援难度比较大,所以人员一定要精干,力量一定要充足,掩护和保障一定要有力。登高人员的任务,除遇有被困人员需临时抢救外,主要是把守上下贯通的竖向楼梯井,封锁外部门窗,扑灭上窜的火焰,阻止火势向上发展和蔓延。地面则使用举高消防车和高喷车用水炮射流穿透建筑物控制向上蔓延,但在使用大流量水炮时应掌握楼层上方水枪手的所处位置。
(4)内攻近战,攻防结合。要尽量深入内部打近战,部署主要兵力直接消灭火点。当火势较大,内攻途径受阻时,应充分利用临近楼房的平台或架设消防梯灭火。灭火战斗中消防战斗人员应尽量接近燃烧区,看准火源,将水枪射流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体的火焰根部,使水流发挥最佳效果。要想打得准,打得狠,只有勇于靠近火点,建立有效的进攻阵地,才能迅速有效地掌握灭火主动权,一举消灭火灾。在火势比较猛烈,内攻水枪难以马上控制着火层火势的情况下,往往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保持内外进攻的密切配合,或攻防互补、或各挡一面。
(5)合理选择水枪阵地。水枪阵地应选择有利于进攻、撤退、便于灭火、便于观察、便于转移的位置,在选择阵地时要充分利用屋顶或楼层阳台、雨檐和楼梯口等有利位置,严禁盲目进入建筑内部和站立于柱、梁、非承重墙、屋顶等下面;进屋内实施内部强攻时要紧贴墙面,并可用脚蹬的方法试探楼板结构,若有扑扑的响声,则说明楼板未受大的破坏,可以进入。在窗台、阳台、屋顶、墙体上、楼梯上设水枪时,压力不应太大,人员要进行固定防止跌落,特别是分水器操作人员要时刻关注水枪手,防止瞬间水流作用导致人员摔落。在使用消防水炮灭火时要及时将建筑内大量积水排出,防止建筑物超过承载能力而发生倒塌。
(6)通天房火灾必须贯彻边控制火势边救人的战术思想。通天房火灾蔓延迅速,造成人员伤亡等现象众所周知,从最近几起通天房火灾事故来看,由于发现迟、报警迟和自救能力低下等因素,再加上火势蔓延迅速,被困人员逃生机会几乎等于零。因此,在灭火战斗中必须贯彻边控制火势边救人的战术指导思想,通过遏制火势蔓延来争取短暂的救人时间。作为指挥员要合理安排战斗任务,明确分工,保证火灾扑救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在实施救人时应多种途径同时进行,以保证火场救人的成功率。
4 采取“政府主导”模式,针对通天房建筑进行防火改造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对如何避免因通天房火灾而造成的人员伤亡,最主要的还是要加强防范,而要做好火灾的防范工作,就必须动员、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立起“政府领导、社会合作、消防监督”的工作模式,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消防工作局面,对于通天房,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舍得投入,加大力度对通天房进行集中改造。
(1)在通天房建筑中应大量运用防火阻燃材料。①通天房建筑可加装复合地板,其防火效果较好。目前,地板市场仍以环保牌、地热地板为主,而对于地板在防火性能上的宣传则很少提及。地板防火,首先应是以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等为基材,以涂料或浸渍纸为饰面,通过阻燃处理,达到一定阻燃等级。具有阻燃功能的木质复合地板,要达到B1级别的阻燃标准以及烟毒等级标准,种类主要有:耐磨复合实木地板、耐水塑木地板、强化复合地板。目前,市面上具备防火功能的只有复合强化地板。②水性漆阻燃性能较高,具有防火性的涂料,是在可燃性基材表面,经过涂刷材料表面,降低可燃性,阻止火势蔓延。③建筑内所有电线因用加装防火阻燃管,一旦发生电线短路后,不易发生燃烧。④将木制楼梯全部更换为防火性能更好的钢混水泥楼梯。
(2)按照温州市出租房管理规定和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GA703-2007):一是超过两层的疏散楼梯为木结构的通天房一律不得用于出租和生产。二是疏散楼梯为混泥土结构的通天房用作出租房的必须配齐四要件(灭火器、应急灯,简易防毒面具,逃生绳),并做到灶间集中设置。三是疏散楼梯为混泥土结构的通天房用作家庭作坊的,生产与住宿必须采用砖墙完全分隔,住宿区域按要求配置四要件。
对于通天房的改造工作,政府部门应起到主导作用,要舍得投入,适当的给予通天房建筑的群众一定资金的补偿,同时要出台强有力的措施,加快通天房建筑的改造进度,造福地方百姓。